分享

两首写疫情的古诗,蕴含深意

 走读生日记 2022-05-09 发布于浙江省

第一首,是一首唐诗,作者是一位僧人,叫道世。他写了一组诗,称作《颂六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一首。 

百旬芥易尽,三灾理自倾。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停。
饥窘自相啖,刀兵竞相征。
疫病无医效,空劳怨苦声。
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
遗文虚满笥,徒欣富贵盈。
太息波川迅,悲斯苦业萦。
生灭恒敦逼,煎迫未安宁。

三灾,这个概念可以看做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按照佛教的教义观点,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火、风、水为大三灾。作者道世这首诗就是围绕“三灾”这个概念展开。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大小“六灾”除了“刀兵”是纯粹的人祸之外,其它大小灾害可算得上都是天灾人祸的共同结果,有时候人祸在其中起了更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刀兵,指的是战争,战争一旦结束,灾祸也就跟着结束。火、风、水三种灾害,没有特殊状况的前提下,也都不会持续太久,唯独饥荒和疫疠,总是持续时间更长,尤其是疫疠。

比如眼下的新冠疫情,已经持续进入第三个年头,什么时候能够彻底结束,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个时代拥有了“医效”,疫情不至于像古代一样肆无忌惮的传播蔓延。

即便如此,读到“亲戚无相救,残害有馀情”这样的诗句,内心还是起了波澜。

在诡谲多变的病毒面前,没有谁可以乐观的预期自由与明天。

第二首,是苏轼的学生张耒写的,也是一组诗中的一首,《雪中狂言五首》中的第二首。

今春齐安大疾疫,闾里老弱死籍籍。
篾绳芦席肩两夫,绕郭累累瘗千百。
玄冥一日行正令,疠气入地应千尺。
异乡身健百不忧,有钱但知沽酒吃。

也是春天,一个叫齐安的地方,大疾疫,死的人太多了,几乎埋不过来。

让我感慨的是诗人最后的感慨——异乡身健百不忧,有钱但知沽酒吃——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王道,即便身在异乡,也可以该吃吃该喝喝。

这是疫情当前,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

读书之余,好好锻炼身体;锻炼身体之余,好好读书学习。身体和灵魂要两手硬,才可以在任何非常时期都拥有耐力和抵抗力。

当我们身处逆境,甚至身处绝境的时候,比拼的不是想象力,而是精神和身体的健康力。

生死攸关时刻,往往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2022年的春天,残存着一个无法再生的尾巴,显得无奈而又狼狈。

疫情,就像一只无法摆脱的恶兽,如影随形。

这个时候,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人微言轻,什么叫无能为力,什么叫欲哭无泪,什么叫听天由命。

不自觉地想起约翰·多恩沉思录》中这段话: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
而是广袤大陆本身;
海浪每冲掉一寸土,
它就少一块
……
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
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中,
所以不要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也为你而敲响。

疫情彻底结束的时候,我要第一时间跟多年不见的朋友去喝酒,面对面,一醉方休。

2022年5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