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籍里的中国(国内版)—《中国人物服饰.》外销画.十八世纪

 天地任逍遥耶 2022-05-09 发布于湖北省

(中国人物服饰、器物)外销画,含插图六十九幅,画册描绘了一些街头行业角色、民族人物服饰以及一些摆件器物等,部分页面有中文标注。此本大约绘制于十八世纪,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文章图片1

服饰文化历史简介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知缝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掘出骨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以发型为例,大地湾文化中有剪短的披发,马家窑文化中有后垂的编发,大汶口文化中有用猪獠牙制成的发箍,龙山文化中则用骨笄束发,陕西龙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头顶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发的反映。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骨笄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与东下冯类型诸遗址中均曾出土,形制与商代的同类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发为髻在远古时已是华夏族服饰的特征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古代衣裳指的是上衣和下裳,是古今日常生活中提及较多的服装词汇,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服装种类。《周易·系辞下》中有“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记载。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那么,古代的明君们为什么不戴冠、不垂袍却一定要“垂衣裳而天下治”呢?除实用功能和其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因素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衣裳内含的古人对天地崇拜的文化信仰。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华夏名称与服饰有关

汉服,越来越走入我们的生活。一些高校、社区成立了汉服社团;电商平台上,汉服成了年轻人喜爱的畅销品;各类汉服秀更是屡见报端。承传千载的国风成了时代潮流的元素。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中国自古以来称为“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与服饰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这里将帽子、衣服的华美叫作华,将人口众多的国家称为夏。《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一词,不仅指地理层面的,还有文化沉积的价值。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穿汉服,更要懂得中华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服爱好者在着汉服的那一刻,就承担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这一新角色。服饰是人们衣食住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是从何而来的?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服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历代诗词歌赋中都有表现。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更见端倪。据统计,《诗经》300多篇中,有60余篇涉及服饰描写,从中也可窥探先秦时期汉服的材质、色彩和意韵等。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有鲜明的时代标志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不曾出现断代的文明古国,在长久的历史时间跨度中,文化相继传承,但各代服饰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