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妃子下葬前,为何要用玉石堵住肛门,看似迷信其实是为了尊严

 古稀老人赵 2022-05-09 发布于北京

《盗墓笔记》的横空出世,让所有热爱冒险的书迷们,眼前一亮。这部小说借着主角团的一路历险,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古代墓葬之谜,一幅传承几千年的宏图也在小说中徐徐拉开。

我们也才明白了“棺椁”、“甬道”、“墓室”等这些历史盲区,而《盗墓笔记》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尸身不腐的“美女”。这些“美女”抵挡历史的风沙,在漫长的岁月中,仍然保持住美丽的容颜。

她们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不得说一下古人的一个习俗,尤其是妃子。古代妃子下葬前,必须用玉石堵住肛门,看似迷信,实则有其它妙用。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封建墓葬制度

我国古代的墓葬制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墓”,二为“葬”。首先“墓”的演变就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方上”的形式,“方上”则是在墓坑的上方用黄土搭建一个方锥体。

这个方锥体的顶端和圆锥体不一样,不能是一个尖点,而是同样的等比例缩小的正方形。不过,随着国力的提升,一些帝王陵也不再只是一个小方锥体,而是规模更为宏大的一些建筑。

今天我们还能在西安这座文化古城中,看到很多“方上”形式的古代帝王陵墓,就连千古一墓的秦始皇陵也是这种“方上”的形式,第二个阶段则是“以山为陵”。

《盗墓笔记》的中东夏皇陵就是以长白山山脉为陵墓,例如考古挖掘的汉文帝的霸陵也是“因山而藏”的。不过“以山为陵”主要还是出现在唐朝较多,较为出名的则是长孙皇后的昭陵,就是沿着九峻山而建的。

以山为陵的好处则是节省了建“方上”的人力物力,并且山势陡峭,对盗墓贼来说,偷盗墓中的宝贝更难。而且山势高峻,更难让人感受到皇室的威严。唐太宗也曾说,以山为陵,等于以万物作为陪葬,岂不比金银器物免俗。

第三个阶段就是“宝城宝”,这种形式的建筑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填的土高出城墙成为一个圆丘。这也有点像新中国成立前,普通老百姓的坟墓,不过更加宏伟。

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朱元璋的陵墓了,他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就是“宝城宝”,地宫之上修建的建筑非常复杂。而“葬”则指的就是埋葬之所,也就是地宫墓穴。

它的演变也是历经了三个阶段,不过没有墓那么复杂。从木椁地宫到砖石地宫再到最后的土洞地宫,其结构也与普通房屋差不多。除此之外“葬”还包括陪葬品,陪葬品的规模也与自己的等级相对应。

上述我们所说的“墓葬”大多是指贵族,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在身死之后,几乎不会有这么大的排场,甚至一些贫穷的百姓只是拿张草席一裹就了事了,这也看出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妃子的下葬

封建社会时期,规模最宏大的陵墓应该就是帝王陵了,帝王的下葬仪式繁琐,且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帝王的陵墓也是选择在风水最好的地方,以求保佑后世子孙代代昌盛。

不过,帝王陵中不单单只有皇帝,还有他的皇后爱妃,例如康熙的陵墓中,除了他以外,就还有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大多的妃子在去世后都是葬在妃陵,妃子的入葬相对皇帝皇后来说,自然是简单了很多。

然而,它的仪式也是比较繁复,尤其是对妃子尸身的处理,可能就有很多现代人不能接受。现在人一定很难想象,葬入妃陵的妃子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尸身需要用玉石堵住肛门。

我们现代人似乎更难想象这种反人类的行为,可是在古代这确实真真实实发生的,而用玉石堵住肛门,也不是为了亵渎尸身,而是为了保住这些妃子的尊严。

古代的习俗

古时候没有火化,所以身体不管放在什么地方,最后都会慢慢腐烂,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在腐烂的过程中,会有源源不断的尸液从尸身中流出来,这情形想一想都能明白是非常骇人的。

同时,地宫中也并不是没有蛇虫鼠蚁,这些外物的侵蚀也会加速尸身的腐烂,让这些原本美丽的妃子在短时间内变得面目全非。皇室最重要的就是尊严与面子,他们不能允许妃陵中的去世妃嫔,全部都是这种面目全非的形象。

妃子在美丽尊贵了一辈子之后,也不会想自己去世后变成这样的模样,所以皇室作为古代智慧的代表,他们自然需要一个办法来阻止这一现象——堵住九窍便是常见的方法。

在此情况下,皇室遍请能人异士,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保存好皇帝嫔妃的躯体。这些能人异士遍寻古籍,就发现了一种名叫“元水”的物品,据说秦始皇就是服用了这个东西,才可以保持尸身不腐。

元水的提炼也并不复杂,只需要找到特定的红矿石,蒸出蒸馏水即可。而我们已经知道其实泉水不过就是水银,而水银也确实可以保持尸身不腐烂。

能工巧匠们就把“元水”灌入妃嫔的尸体之中,再用玉石将他们的肛门堵住,防止元水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里保持住妃子的遗体了。

当然,妃子们堵住的也并非只有肛门,人身上的“九窍”都会被玉石堵上。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尸体腐烂的脓水流出身体之外,影响形象,又可以将“元水”封存在尸体之内,防止尸身的腐烂,让死后的妃嫔继续保持住生前的美貌。

这样的手段,在我们的考古发现中被证实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不过,再好的方法或许能够保持尸体延迟腐烂,但却不能让人死后千年仍然保持容颜不改,可见小说中还是有夸张成分。

古代的墓葬制度延续了几千年,也不能说其都是封建糟粕,就如用玉石堵住“九窍”来保持住尸身不腐,也是有一定的民间智慧的。只不过,这种智慧是建立在没有人权之上的。

都说死者为大,当人死后不应该去亵渎尸身,即使腐烂也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为了所谓的皇室尊严,强行改变这种自然规律,是对尸身的不尊重。

所谓的“尸体不腐”,只不过是形式主义,真正的怀念也并不需要这种形式,而是一种思念的传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