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研究发现:孩子智商高低,跟家里贫富有关系,真不是危言耸听

 猎手蟑螂 2022-05-09 发布于广西

那么,影响智商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些因素里,哪一条又最重要呢?

如果我说,孩子的智商高低,跟家里贫富有关系,你可能觉得在开玩笑。怎么智商也搞起“贫富分化”了。

但这是经过科学研究论证过的,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一项流传很广的研究:农村孩子的智商跟城市孩子比,普遍偏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科特.罗斯高在中国已经生活40年。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中国农村度过的。在这些年里,他几乎在走遍了中国国内所有农村,采访过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收集了第一手数据,经过统计和严谨分析,完成了300多篇关于中国发展的论文。

他和带领的团队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孩子入学时,比城市孩子智商低了不少。甚至农村孩子智商低于90的比例差不多占了一半。(一个人的平均智商水平为90-100)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他和团队去寻找原因,发现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影响哈子后期智力的主要原因是早期教养方式。

他们以为是早期营养影响了孩子的智力,于是他们给农村孩子增加营养、降低贫血率,发现这些对孩子智力影响并不是很大。

之后他们又开始从家庭养育角度出发,发现在农村家庭,孩子的看护人几乎很少给孩子看书,也较少陪孩子玩玩具,或者与孩子互动。

也就是说,孩子在出生早期听到的词汇和语言的差异, 是造成孩子智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

而这一结论也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在书籍《父母的语言:三千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里,就记录了这么个研究。

科学家收集了来自美国各个阶层家庭的数据,发现在一个小时之内,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孩子平均听到的单次数量是2000个,而在贫困家庭中,孩子听到的单词数量只有600个。

此外,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父母对孩子的回应也有很大不同。富裕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每小时的回应次数在200多次,而贫困家庭中则不到50次。

至于原因,大概率是因为,贫困家庭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心情也没有余力对孩子做出高质量回应,此外他们的文化水平也限制了他们对孩子的语言输出质量。

语言又是思想的载体,是智力的外在显现。

由此可见,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确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该如何弥补?

也许会有人觉得绝望,既然孩子智商高低和家里贫富有关系,那是不是说明穷人家的孩子没机会了?条件一般的家庭,还真的就比不上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因为孩子在早期智力上就已经输在起跑线?

也不是,只要家庭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跟孩子实现高质量的语言互动就可以弥补。

那什么是高质量的互动呢?有三点很重要。

一是跟孩子共情、并时刻关注他。

指的是父母和孩子的注意力要同时关注到相同的领域。父母发现孩子对什么地方感兴趣,就多引导孩子去探索那个领域,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所想去各种引导孩子去学、去听。

二是充分交流。

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小宝宝交流,尤其是不会说话的宝宝。其实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当个话痨,说一说自己在干什么,再跟孩子说一说他正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孩子听得多了,等会说话时才会“爆发”出来,说得也多。

三是孩子会说话之后,家长要多用陈述句和疑问句来跟孩子平等交流。

少用命令式的祈使句。

平等跟孩子交流,少命令和指责,能促进孩子思考和发言,通过增强他的语言能力来带动智力发展。

也建议一些留守儿童家庭里,孩子的看护人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如果家里的老人做不到,建议孩子母亲尽可能陪在孩子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