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感哪是有噪点这么简单 说说控制曝光三要素之——感光度

 zzm1008图书馆 2022-05-10 发布于上海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用

还请转发、点赞、点在看

本文转发总数过1000

或者在看 赞总数过1000

我尽快安排后一篇

感光度

感光度就是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高的时候可能很弱的光也能在照片上得到较亮的效果。

感光度在相机中对应的是ISO值。一般常见的ISO值有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102400……每一档ISO值基本都是2倍关系,也就是说ISO值每提升一档,感光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变为上一档的2倍,每提升一档感光度,达到同样照片影调的曝光量只需要之前的一半即可。

当然感光度也可以1/3档调节。

一般来说,ISO的标准值是ISO 100。部分厂商的ISO标准值是ISO 200。在胶片时代,胶片的感光度越高银盐颗粒越大,照片的胶料感越强,所以看起来粗糙。在数码时代CCD和CMOS的感光度越高,CCD和CMOS越容易被电信号干扰,照片的噪点越多,所以看起来也越粗糙。细腻照片看起来更好,所以在拍照时能选择较低的感光度(标准值)的时候,都选择低感光度。

感光度提升,造成的画质下降主要表现在4个现象。最先出现的是“锐度下降”和“细节损失”。这时的画质还不算是糟糕。随后出现的就是“噪点增加”。大家对于高感画质差主要印象就是噪点的大量增加。其实到这个时候,画质依然是在可接受的范围。最后出现的就是“色彩偏移”。我们会发现,在画面暗部的区域有大量不明色块。这时候画面的锐度已经非常严重下降,同时噪点也到了难以接受的程度。这时可以说非应急情况,我们最好不要使用这么高的感光度。

图片

详细说说这四个方面:细节损失、锐度下降、噪点增加、色彩偏移。

咱们一个一个说。我将两台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同样一个场景,然后截取画面中较暗的部分作为测试的样本。


这样的测试环境你可以像宁老师一样搭建一个下图样子的测试平台,也可以在你的身边找一个固定的取景范围,就近取材。

图片

不管怎么样,记住,你找的这个区域还要有一些显著特征。
1、要有纯色区域。
2、要有能看到边缘的区域。
3、要有有细节的区域。



>>>>

1、细节损失


图片



>>>>

2、锐度下降


图片


>>>>

3、噪点增加


图片

>>>>

4、色彩偏移


图片



这4种不好的表现并非同时拥有才能说画质差,而是只要其中之一明显到不能接受就算是高感表现不好的档位了。

所以回顾上面4张图,D600在ISO 3200的时候,D7100在ISO 1600的时候都出现了明显的细节损失,虽然在这个档位下没出现其它高感画质不好的表现,我们也认为这个档位没有优秀画质了。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图片
D600最高可用感光度在ISO 1600,D7100的最高可用感光度在ISO 800。当然这是比较严苛的画质要求。

如果您仅仅是用于网络分享,那么图片在缩小尺寸之后高感看起来也会更好一些,可以再提高一档ISO。



接下来咱们说说关于控制高感光度噪点的一点技巧。

这一点我主要针对索尼、尼康、松下等用户……

去年在日本自驾拍摄,多亏好友的帮助。我这个好友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前索尼传感器部门的研发人员。在拍摄星空的时候我使用ISO 400拍摄,他和我说可以使用更高的感光度。这样画质会更好。

图片

这句话让我非常惊讶。

后来他给我解释了一番传感器的高感光度工作原理。我才恍然大悟。

以下这番话是我用简单语言复述的,所以不严谨,但求大家能懂。

1、只要你用到了高感那么就是进光量不足,需要你的传感器来“增补”亮度。
2、绝大多数相机以ISO 100作为基准调教,所以往往ISO 100是画质最好的时候。
3、在一个调教基准上——ISO 100,增加感光度其实就是算法的增益。简单说就是相机里给你后期增加亮度。原则上和你后期提亮没有本质的区别,不过人家可能算法好一点,所以比你单纯提亮要好。

这一条应该能回答很多人的疑问吧。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1000万像素,ISO 100的时候也有噪点,假设有10万个。但是因为调教过,所以这10万噪点很不明显。肉眼看不太出来。ISO 200的时候,噪点并不增加,但是因为“增益”,所以明显了。你就能看到一些。到了ISO 400的时候,“增益”更强,所以噪点更加明显了。这时候还是10万噪点,但是ISO100的时候可能你肉眼能看到几十个,忽略不计了。但是ISO 400的时候,就都显现出来了。10万个都明显,你就觉得噪点多了。其实噪点不增加,只是明显而已。

4、有的相机会有两级甚至多级调教,那么与其使用下一级“增益”强的。不如使用高一级无增益的。

举个例子。你有1000万像素,ISO 100的时候有10万个。随着感光度的提高,10万个噪点越来越明显。但是比如你的相机在ISO 640的时候,进行了第二级信号放大。那么ISO 640的时候就不再是10万个噪点了。也许有50万个噪点。

每一级信号放大,信噪比都会改变,简单说就是噪点变多。

但是,这一级会重新调校,这50万噪点虽然不像ISO 100时那么不明显,却可以比ISO 400是被“增益”得很明显的噪点要“暗淡”很多。所以也许ISO 640的高感画质会看起来比ISO 400更好。

这就像ISO 100时,1000个白袍子里面有10个人穿灰袍子,但是灰色很淡,你看过去一片白。ISO 400时,这10个人的会袍子就变成黑袍子,你看过去10个人很明显。如果ISO 640的时候,会有50个人穿灰袍子,但是灰色还是很淡,你看过去,还会有一片白的感觉。

噪点增加了,但是不明显,所以……看起来干净了。


具体的可以看看ET老师的这一篇'双原生ISO'和双增益有何不同?




说到了噪点,我再提一下热噪。热噪就是长时间曝光产生的噪点。说白了你可以理解为传感器一直通电拍摄,产生了热量。这个可能会被传感器误当成信号记录下来。

如果我们打开长时间曝光降噪你会发现,你曝光30秒拍摄,降噪就也需要30秒。原理就是很接近的时间内曝光,发热的地方大抵相同。所以热噪大抵在同样的位置。第一张你拍摄,降噪时相机其实拍摄了同样时间的第二张照片。照片是黑色的,不过热噪会表现出来。用第二张黑图找热噪就很容易了。相机知道热噪的位置后,再用标注出来的位置去弱化第一张照片的热噪。

但是当你要一张一张拍摄时,你会发现,降噪等待很耽误事儿。所以我才一直建议关闭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

待到你这组照片拍摄完成。盖上镜头盖,拍摄一张同样长时间的曝光。你也可以得到一张纯黑但是带有热噪的照片。自己后期用这张去降噪,原理是一样的。



最后强调一句:大胆使用高感,总比手抖强!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讲曝光补偿的时候说到,1档曝光补偿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讲光圈时,1档光圈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讲快门时,1档快门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讲感光度时,1档感光度之间亮度差异是2倍关系。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既然光圈、快门、感光度是我们用相机来控制曝光补偿的三个要素,那么它们是否可以在某些时候可以互相转化呢?如果可以,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这就要讲一个曝光控制中最为重要的规则——互易律。

本文节选自《新摄影笔记》

如果您想系统学习摄影,这本书将会是看得懂的好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