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农具,你还认识几样?

 诸暨弘虫 2022-05-10 发布于浙江省


整理清代枫桥诗人陈幼慈的《邻鹤斋诗稿》,发现了一组“农器六咏”。农器,即农业耕作的工具。陈幼慈以细致的观察,生动描写了其时常见的六样农具,这六样农具:桔槔、水碓、风车、秧马、襏襫、磟碡。除桔槔和风车现在尚能见到外,其余均已成为陈列在民俗馆里的古董。然读陈幼慈之诗,一个个古朴的农耕画面宛如在眼前。陈幼慈出生于书香门第,身兼幕僚、琴家、诗人,他以诗歌咏农器,说明他位卑未敢忘苍生。诸暨古代留存的诗歌中,如此集中写农器的,陈幼慈是第一个。今录其诗,以怀念远去的农耕文明。
 
 


桔槔
 
三农常苦旱,汲引上高田。
层递涟漪卷,回环杼轴连。
利能滋确壤,功可补晴天。
遥听歌声里,源源不断泉。
 

 桔槔(jié gāo),汲水工具。在水边架一杠杆,一端系提水工具,一端坠重物,可一起一落地汲水。 历史上诸暨桔槔井很多,当地人称拗井赵家泉畈村是拗井保存最为集中的区域,井灌核心区还有古井118眼,灌溉面积400亩,传统的桔槔提水灌溉仍在当地延续。  



 
水碓
 
借尔潆洄水,高低不凿空。
但能移物力,便可代人工。
白粲纷纷出,清流缓缓冲。
机关因地制,顽石也玲珑。
 
水碓(duì),是一种水利驱动的舂捣式加工机械。利用水碓,人们可以日夜加工粮食。但凡需要捣碎之物,如稻米、药物、香料、矿石以及竹篾纸浆等等,皆可使用水碓来捶打。用脚踏的叫“踏碓”。陈幼慈诗中的水碓是用于舂米的。

 
风车
 
槖籥妙循环,区分在转关。
轻招从虎物,毕见混珠斑。
颗粒昭昭辨,繁芜渐渐删。
欲教荑稗尽,只用手累弯。
 
风车,用来去除杂质、瘪粒、秸杆屑等的木制传统农具是中国最精致、最复杂的传统农具,由风箱、摇手、车斗、漏粮斗、出风口等部件组成。农民在扇农作物时,要两手紧密配合一致,右手要先摇动风车摇手,让风先扇出来,然后左手把搁条放下几档,让谷物从车斗底板开口处滚落下来。这时风即穿过纷纷漏下的谷物,把草屑杂碎从出风口飘出。饱满的谷粒比较重,则从漏斗口垂直滚下,落到接在漏斗口的箩筐里。
 

秧马
 
胼胝劳难任,农家制器精。
无鞍平似骑,可跨稳如衡。
束板成功易,分秧用力轻。
青葱原野遍,解缚任纵横。
 
秧马,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骑坐其腹枣木榆木制成,背部用楸木桐木。操作者坐于船背。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
 

襏襫
 
云水乡中制,耒锄队里衣。
章身虽带俗,冒雨不贻讥。
未合登廊庙,真堪入翠微。
前溪春涨碧,披坐钓鱼矶。
 
襏襫(bó shì),指蓑衣之类的粗而结实的雨具。 


磟碡
 
莫笑器多顽,禾场赖转圜。
移来心有轴,用处力如山。
逐逐随牛后,隆隆隐耳间。
功成闲靠壁,抛掷不须关。
 
磟碡(liù zhóu),也写作“碌碡”,一种圆柱形的农具,是辊碾田间土块和场上谷物的器具,用木制或石制,分有棱道的和浑圆的两种,用畜力挽行。北方多用石材,南方多用木材。
 
陈幼慈简介
陈幼慈(1770—?),字继龙,又字小鹤、慕堂,号荻舟。诸暨枫桥人。越中著名诗人陈芝图幼子。清代琴家、诗人。寄籍顺天宛平。出身寒儒之家,五岁失怙,少工琴棋。尝南游瓯粤,北上沈阳。依附盛京礼部侍郎诚安,就馆沈阳,为书史小吏,名其居曰“邻鹤斋”。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江苏海州高桥司巡检。道光五年(1825)四月任江苏如皋县主簿,同年九月落职。次年(1826)四月挈家北上,栖身京津,“困踬衣食”而酬唱不辍。而后“以琴游于朱门,缙绅从游者甚众”,受延为宗室载铨府上雅客。晚岁定居“京都西河沿五斗斋路南”。与秦腔名旦魏长生、泊鸥吟社领袖岑镜西、书画家方雪坡、沭阳才子徐炽村等名流,或以诗词唱和,或以琴棋会友,或以诗酒助兴。著有《邻鹤斋琴谱》《邻鹤斋诗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