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9年之后,志愿军2位副司令被“冷藏”,韩先楚为何能独善其身?

 兵说 2022-05-10 发布于云南省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9年以后,彭总因一封谏言书,而遭到“冷藏”。
在对待彭总的问题上,出自四野的7位开国将军,公开或私下支持彭总,其中6位无一例外被“罢官”免职,离开了军队。
这7位将军中,有2位大将、3位上将、1位中将和1位少将。其中2位大将,一位是红军时期和彭总结下过命交情、一向敢说真话的黄克诚;一位是私下支持彭总、第二年被削官罢职的谭政。
而一位中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毅”的万毅,离开装备计划部下放到陕西劳动,后任陕西林业厅副厅长;一位少将,则是强烈支持彭总的“中国巴顿”钟伟,被免去北京军区参谋长,转到了农业厅。
【彭总】
另外3位上将,都是抗美援朝时期和彭总配合默契的副手们。
其中包括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以及第三副司令员韩先楚。邓华从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转任四川副省长达16年;洪学智离开总后下放吉林,出任农业机械厅厅长。
但是,另外一位开国上将成了唯一的例外,他就是“独善其身”的韩先楚。
抗美援朝时期,韩先楚是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排名在邓华、洪学智之后。而在庐山期间,彭总下榻的地方门可罗雀,除了聂帅和叶帅受组织委派来劝彭总,只有两个人单独看望过他:一个是老搭档和忠厚长者朱老总,另外一个就是开国上将韩先楚。
韩先楚上将不但看望了彭总,还看望了和彭总“一条船”上的黄克诚。
按照常理,一向谨慎的邓华、洪学智都受到牵连,大大咧咧的战将韩先楚反而能够在疾风骤雨之后“独善其身”,在福州军区司令员任上平安无事,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也不合常理,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韩先楚和彭总的私人关系,不如邓华和彭总密切。
邓华在林总麾下时间最长,1928年1月湘南暴动后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红军时期曾任红1师和红2师政委。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独立团政委、晋察冀1分区政委、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4纵队政委、晋察冀5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战胜利后,邓华任东北保安副司令、辽吉军区司令员、第7纵队司令员、四野44军司令员、15兵团司令员。解放海南岛战役,韩先楚和40军居功至伟,但兵团司令员邓华也功不可没。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主席早已未雨绸缪,在东北边境组建了13兵团,邓华在林总力荐下带着15兵团的班子和黄永胜13兵团来了一个对调,但是邓华在出征前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拜会“知遇之恩”的林总,让两人在东北战场建立起来的关系出现了一丝裂痕。
邓华带领13兵团38、39、40、42军先期入朝参战,随后被主席和彭总委以重任,长期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曾建议3兵团司令陈赓、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出任第一副司令员,都被彭总和主席拒绝,1951年8月彭总因病回京手术以后,邓华一直代任志愿军司令员。
或许是抗美援朝彭总对邓华的高度信任,才导致彭总被“冷藏”,首先累及邓华。
【彭总与洪学智(前排右一)等后勤司令部人员】
原因之二:韩先楚和彭总的接触时间,没有来自红四的洪学智多。
红军时期,洪学智和林总、彭总都没有交集,抗战初期一直在抗大总校,1940年11月南下华中,后任新四军3师参谋长、副师长,排名在刘震之后。进军东北以后,洪学智才和林总有了比较密切的交往。
洪学智初到东北,就和邓华一起被黄克诚派往北安、黑河一带剿匪。华丽又出任东野6纵司令员、四野43军军长、15兵团第一副司令。1950年7月,调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跨过鸭绿江后,一心想带兵打仗的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被彭总改造成后勤司令员,成为“幕后英雄”。
洪学智上将为人耿直,所以在彭总谏言的问题上,难免言多必失。
韩先楚来自红25军、抗战时期任115师689团团长,大多数时间直接由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指挥,和林总接触不多,林总受伤离开一线后,韩先楚也在不到2年后回到了延安,直到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
应该说,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后来居上,离不开林总的大力提携。从被黄克诚新四军3师婉拒,到出任4纵副司令,再到出任三纵司令,最终靠着出色的战绩带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旋风部队”。
在抗美援朝战场,邓华是彭总第一代言人,洪学智是彭总的“大管家”,两人和彭总的接触时间都比韩先楚要多一些。而韩先楚“扮演”的多是一线指挥官角色,和彭总是纯“业务”关系。
原因之三:接替彭总出任防长的林总,一句话“救”了韩先楚。
作为“顶风而上”的韩先楚,战功虽高,但资历远没有黄克诚、谭政等大将深,所以“认识不足”也难免,但林总说了一句话:韩先楚有错误,要坚决地批评,同时又要坚决地保护使用。
林总这句话的背景,是邓华、洪学智被牵连后,有人当面指出韩先楚是“漏网之鱼”,这顶“帽子”让向来胆大包天的韩先楚也受不了。好在林总在主持会议时说了那句话,实际上给了韩先楚“改过自新”的机会,让这位战将过关。
1959年国庆,林总以防长身份主持国庆阅兵,他的话分量足够。
原因之四:韩先楚“独善其身”的根本,在于这位“好战分子”无门无派。
在我军众多的“山头”中,红25军是非常特殊的:
虽然源于鄂豫皖苏区,但长征以后对陕北根据地的巩固贡献极大,对“初来乍到”的红一方面军各方面帮助极大,连主席都念念不忘。所以,独自长征的25军一直是我军独特的存在。
抗战时期,红25军发展为115师344旅、新四军3师7旅,抗战胜利后3师为抢占东北立下头功,黄克诚、刘震、洪学智、钟伟都成为兵团政委或纵队司令员;只有“落单”的韩先楚先在总部和129师麾下,后来回延安,进军东北后反而成了“无门无派”的空降干部。
【开国上将韩先楚】
初到东北,因为和新四军3师久不走动,遭到黄克诚婉拒。
好在,林总知人善用,韩先楚这块“金子”终于发光。虽然在3师没找到位置,但凭借实力在3纵打出了名堂。接下来,无论是解放海南岛还是鏖战三八线,韩先楚眼里除了打仗还是打仗。
纵观韩先楚的军事生涯,顶头上司先后有吴焕先、徐海东大将、林总、刘帅、徐帅、林总和彭总,但是,韩先楚和任何一位上司的关系都以打仗为主,看起来始终“无门无派”。所以,这样一位纯粹的军人,真正的战将,很难划到个人色彩重的某个“集团”,能够独善其身也不意外。
当然,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南局势还不稳定。而身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对敌人的威慑是肉眼可见的,这也是主席和林总对他高看一眼的根本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