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治疗流感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中医如何治疗流感

初冬季节,容易流感流行。今年也不例外,来势汹汹。

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

通常流感比感冒症状重,并发症也会比感冒多,可以伴随肺炎。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在美国因流感住院的患者每年20万人,死亡3.6万人。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最近一段时间,以甲流H1N1、H3N2亚型及乙流Victoria和Yamagata系多见。

流感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

我国目前的抗流感药物主要包括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血凝素抑制剂和离子通道M2阻滞剂三种。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有:

NAI奥司他韦

NAI扎纳米韦(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较高,应慎用。)

NAI帕拉米韦

血凝素抑制剂有:

阿比多尔(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

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对目前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

2019版《流感诊疗方案》中的这样论述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

其他症状:

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感染乙流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特点。

作为临床一线中医师,个人体会是临床实际的各型流感患者,其临床表现远比《流感诊疗方案》中所提及的复杂多样。

当流感经确诊后,经西医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其疗效总体是比不上中医治疗的。

在流感病程中,最主要的症状是高热。

在流感病毒侵入我们的上呼吸道,身体的防卫系统会调动应激反抗,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就开始清除病毒。

我们的身体为了保卫生命,当然要协同作战,对抗强敌。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促使我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升温,形成高热。

发烧是人体的免疫反应,是对机体的正向保护,机体体温升高,对病毒的复制是有抑制作用的,在机体高热的条件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令我们启动防御机制,免疫T细胞才是真正消灭病毒的战士。

所谓的抗病毒药,仅仅也是抑制病毒的活力,真正能令我们身体恢复健康的,是我们身体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身体的免疫B细胞,对病毒形成标记,对病毒的识别与进一步杀灭提供技术支持。

被识别标记的病毒,白细胞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身体才是最好的医生。

要知道,在高热的时候,要对疾病有深刻的认识。能发烧说明你的免疫应激防御系统还不错。

人体的发热有多重机理,在流感病程中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病毒的正向免疫反应。

这种发烧,不能强行退热。

比如用解热镇痛剂,例如美林等药物强行退热,身体好不容易发动一鼓作气的免疫屏障,为杀灭病毒做前期准备,就被人为的干扰打断。

如果疾病并没有好转,只是因为体温高而退热,那么这个高烧是必然退而复起的。

为退热而退热,对疾病的痊愈,没有正向作用。

病毒没有被消灭,而身体的神经、免疫反应却被强行阻断,身体必然还要重建免疫反应,重新高热,来完成抑制病毒活力,重新调动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

所以中医主张病退而热降,恰当的治法,来源于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在疾病初起,身体条件最有优势的时候,一鼓作气,促进身体的免疫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优势,快速消灭流感病毒。

这才是上算,治疗恰当,流感病毒在短期内就可以被杀灭消除,从而不退热,而热自退。

因为疾病从根源上得到了减轻并向愈,那么这样才算平稳退热,热退后精神爽朗,并且不再重复高热。

很多人有疑问,认为中药研究中,中药抗病毒的能力很弱,或者接近于无。

中药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有多少,我个人认为科学化的研究还远远没有到一个比较深的领域,这些姑且不论。

传统中医治疗各种病毒、细菌性的感染性疾病,疗效一直都是出奇的好。

疗效好并不是指中药对细菌、病毒的直接杀伤力有多好,因为中医在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上,都是从间接角度入手的,你要知道,不论西药还是中药,最终让疾病回头向愈的最重要力量是我们人体本身。

中医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各种治法,客观上可以极大的辅助人体的正向免疫反应。

中医治法运用的难点,在于体质识别,症状识别,症候认知与分析上。

就今年常见的流感而言,有些患者高热,伴咳喘,有些患者高热伴腹泻,有些患者高热伴恶寒,有些患者高热伴恶热等等,再加上全身各类症状的细致体察,即使是同为甲流的患者,每一例都有他独特的发病特点,种类繁多。

对于同类疾病而各具不同发病表现的情况,我们都用不同的方法去调节患者的正向免疫反应。从而令患者自然退热。达到不仅退热快,且退热平稳,退热后咳嗽、鼻塞、鼻涕等等遗留症状轻且少,甚至没有。

很多人诟病,我们中医治疗同一地域同一类型的流感,处方门类有几十种。

说没有普遍参考价值,殊不知疾病本身就是多样复杂的,治法单一才是缺陷,诟病中医个性治疗,因人而异,贴合病情的随情处置,真是感慨此类人的智商,让人着急。

同一款式的衣服,尺码都要有七八款吧。

何况是随时在变化中的疾病?初起发烧阶段?热退咳重阶段?咳痰胸痛阶段?咳轻鼻塞阶段?即使同一患者,阶段不同,用同一治法?合理吗?都吃抗病毒药吗?

现代最为刻舟求剑,机械思维的学科,感觉就是现代医学。

不是吗?

化验结果出来了,药也就开好了,几乎每个患者都差不多?

但疗效差好多啊!

有的患者2天退烧了,有的患者5天才退烧,前年花了一百万的北京中年,流感就死了啊!

为什么疗效差异那么大?

没有因人而异啊!

不能拿缺点当优势,反而诟病别人的优点嘛!

经常有患者或者爱好者问我,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治流感?有的问怎么可以退烧?

相对而言,西医一但诊断明确,大致的治疗方法基本就可以确定,从而推荐可以择用的药品即可。

而中医并非如此单一的诊疗逻辑。

疾病诊断明确,对于中医而言,仍然无法直接用药。

如果要确定最后的治法及选方开药,还需要进一步的辩证诊察:需要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作具体分析,并且按照中医的病因、病机、病位进行分类,对因、机、位所形成的病势进行分析,最后才能厘定治法。

因为在具体的诊治过程中,每一位患者的症候,都会有显著差异。如果你觉得每一位患者症状都差不多,那是因为你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中医诊察训练。

对症状的搜集诊察,是医师的基本功,对每一位病例的症状差别,不应该视而不见,重视疾病的差异化表现,是中医极大的优势。

所以在事实上,每一位流感患者的处方,都具有差异性。

就如同1956年石家庄发生乙脑大流行,死亡率达30%。毛主席的首席医官国医蒲辅周运用纯中药治疗167例乙脑患者,没有一例死亡,疗效完爆西医同行。

这167例患者用了98个方子,平均每个方子用不到两个人。

中医的有效、高效其奥秘并不是药物对疾病有多么强的特异性,而是如何针对每一个患者“量身定制”最为适合其体质,最为贴合其正向应激抗病趋势,促其免疫对抗病毒的反应。令身体快速完成抗病毒过程,从而缩短病程。

因为每位患者疾病表现不同,故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怎么看都是一种先进的诊疗理念,单一直线的思维,无法应对复杂的疾病过程。这才是临床实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医对流感的治疗方案,高效、速效、长效、稳效。

不要再说什么统计,单一治法的有效率,中药是比不过高提纯的西药的,但谁说治病就应该用一种药,或者特定的几种药?这种统计学研究,完全是金指标单一线性逻辑,不符合疾病现象的复杂多样。

以疗效评价来做临床观察研究,以大样本来支撑临床,一定是趋势与潮流。

个案多了,就是大样本。

以下就选些今年的流感案例,中医对流感的认识观,原来是如此复杂。

1、这例患者是我以前同事的儿子,确诊甲流,症状是高热、恶寒、疲倦、咳嗽、咽痛为主。处方用柴葛解肌汤、三拗汤、银翘马勃散、瓜蒌贝母散化裁的。疗效相当好,病程远比用西药短的多。

2、这例患者是位小女孩,体质偏弱,在处方时柴葛解肌汤参考了败毒散,处方中加了太子参、丹参,扶正解表。

3、这位患者高热、咳喘、有汗、痰粘难出,确诊甲流,处方用了麻杏石甘汤,参考桑杏汤、瓜蒌贝母散。退热快无反复。

4、这例患者确诊乙流,麻杏石甘、参考葛根连翘、桑杏汤。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5、此患者高热、恶寒、鼻干、口苦、眼干、鼻塞、口干等症状。处方麻杏芩甘汤、参考桑杏汤、贝母瓜蒌散。不到半天,症状都消失殆尽。哪里是西医抗病毒治疗可以比拟的!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还用到了九味羌活汤、荆防败毒散、清燥救肺汤、防风通圣散、加味桑菊饮、达原饮等等处方。用的比较高频的,就是上面举例的案例。

有意思的是每年的流感,用到的处方都会有所差异,说明每年的流感病毒,其实也略有差异。

对一个高明的中医师而言,疾病的变化,会非常清晰的留有印迹在医师的处方上。

对于中医而言,诊治疾病,有时如同艺术,四两拨千斤,巧妙非凡。



你知道中医治流感的效果吗

粪水奔涌的快感

药膏引发的血案

盒马有多火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