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不是好行业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同以往,现在是先考试后填写志愿。

每年都有受惠于中医的父母,替子女们咨询中医行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父母,且是因病接触到中医,恰巧被中医治愈的这些父母,突然发现中医也是一个行当。

父母总是爱为子女操心,每一届基本都差不多。

即使是在我读大学时,不少同学也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从医,才报考的医学院。

不少父母都觉得当医生很好,最近十几年,中医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观,有不少父母接触很多中医理念后,竟然也觉得中医是个好职业。

故而有不少父母希望子女考中医药大学,以后做一名中医师。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前提的,而作为咨询者的父母基本提都不提的省略过去了,这就是有没有考虑子女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考虑子女自己的兴趣?

毕竟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如果仅凭父母的一厢情愿,我想还是算了吧。

否则日后事业不顺,反要埋怨父母将他推入“火坑”。

你还别不信,在各大网站去搜寻一下中医从业人员的吐槽,认为自己“入坑”的是绝对主流,由衷认为中医是好行业,并乐于其中的相反是少数人。

我们国家大多数的大学都是已经细分了专业的,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基本上是步入专业领域学习了,除了少部分是在大一大二先开设通识课,后期才选专业的。

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在面对专业选择时,估计绝大多数人是有些迷茫的。

这些五花八门的专业,都是原先不曾了解的,凭着手中的分数,就要作出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确实是有些为难的。

虽然每一年都有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并未从事其本专业的工作。但如果前期就选对门路,能学为所用,岂不是更好。

这其实是属于职业引导范畴的内容,家长如果在孩子高一高二的时候,有机会拓展一下孩子的见识,多了解一些各行业的职业内容,大学选专业的事情稍稍早做考量,可能会更有利于将来的大学择校。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十七八岁的年纪,人生阅历有限,即使再怎么早做谋划,可能也仅仅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在这个年纪,做职业规划其实还是运气成分为主。

人生的路,总体说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能有模糊宽泛的战略规划的人,都算是百里挑一了。

若是那种从小发愿从事某项事业,并身体力行,躬身实践从一而终的。绝对是属于国士无双级别的。

平凡如你我,可能还是心猿意马,举棋不定的占多数。

抛开这些不谈,仅就中医这个行当来说,到底算不算一个好职业呢?

之前看过一个介绍印度底层人民生活状态的纪录片,其中讲到在加尔各答的市中心,大街上人来人往流量极大,为了缓解该地区的交通压力,市长要求不准有货车通行,因此这里诞生了一个新行业“人力马夫”。

说是马夫,但并没有马,而是靠人的双手和双脚,推拉十几吨的货物。

这个职业,人就是马。

在加尔各答街头,有几千名人力马夫,这些卖苦力的马夫,有的人连双鞋都没有。

他们用自己来代替牛马。

这份工作折合成人民币比当地平均工资还高些,实际上,干不了几年,把身体搞坏了,赚的钱还不够医药费。

人力马夫这类工作,和旧上海十六铺的码头苦力是一种性质,放在今天社会都统称为“搬砖”。

职业没有贵贱,但有类似这类的“搬砖”职业,基本都属于行业壁垒不高的工种。

在今天的社会,随时能被别人或者机器取代的工作,就都像“搬砖”,没有专业壁垒保护,看似再稳定的“好工作”,其实都是很危险的。

一次在快餐店吃午饭时,隔壁桌有两个银行柜员在聊天,说天天忙的要死,收入还没有那些房地产中介高。

大多数柜员也属于搬砖类工作,典型的出卖劳动时间。招聘入职的时候看似门槛特别高,但除了细致点琐碎点,真的去找个高中毕业生培训下,其实这些日常工作绝对也能处理,无非僧多粥少,才造成很多人抢一个职位的现象。

反观房地产销售,虽然入门门槛不高,貌似谁都能上,其实这个行当是丛林法则聚集的地方,不管你是什么学历,轮上几个月,做不出业绩,就得走人。

撮合交易,整合资源,利用信息不对称,如何揣摩客户的心思,每一句话都在适当的点位说出来,说的对方的软肋上,高超的销售技巧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个优秀的销售往往能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收入,格力的董明珠董小姐就是销售起家,智慧、魄力、耐力、勇气缺一不可。这看似低门槛的工作,却反而不是简单的“搬砖”,即使博士毕业,也未必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只要是“搬砖”性质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学历出生,在那个行当,很容易面对中年危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一样不少,如果手上的工作是每天如一日的机械复制,那就只能低头夹着尾巴做人,上上下下都不敢得罪,生怕丢了工作,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此类人群在就业市场几乎看不到前景。

做企业做公司,都讲究行业壁垒,讲究经验的正向累积作用。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讲,好工作应该是资历越深越吃香,而“搬砖”是年纪越大,越没有体力,年纪越大,越被嫌弃。

从职业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个人要有比较难以被替代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才好。

一个优秀的职业者,都是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的能力,最深的护城河,最高的门槛,是哪怕告诉你,你也做不到。

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其实我要类比一下,虽然我们中医师的准入门槛要比房产销售高不少,但行业特点非常类似。

中医师的成才率非常低,残废率特别高。

今天这个时代,广大患者非常需要能解决病痛的中医师,每当治愈一个患者后,会紧随其后来一大波患者,在今天,中医师已经成为一种稀罕物了。

江西中医学院有名的中医学家陈瑞春教授说,今天一个中医师能够治疗感冒,就算是有了金饭碗。

这句话一半是种悲哀,一半是这个行业的机遇。

悲哀的是中医的平均水平居然如此衰败,机遇是在这个行业中,要胜人一筹其实难度并不大。

要知道物以稀为贵,一个拥有客户资源的销售,是每一个企业都想拥有的宝贝。

一个金牌销售救活一个企业,这类事情还真不少。

中医师虽然不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并不多。如同销售不少,有客户资源的销售并不多。

中医是一门应用技术,最主要的功能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一个中医师的成长,从目前的角度来讲,仍旧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体量的临床打磨,需要汗水来浇灌自身的素养,形成深厚的护城河。

如果成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医师,那么无疑这就是个好行业,没有中年危机,永远不会失业,能够终身学习,临床水平会不断提升,确实是越来越吃香。

中医师的成长历程,其实是一手明牌,只要循着前辈大家的走过的路径脚踏实地的走一遍,成功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那为什么残废率会那么高呢?
因为都想走捷径,抄小路。

那条名老中医之路肯踏踏实实走一遍的,百不及一。

真的想报考中医药大学的家长和同学们,有空一定要看看,一个合格的中医师,一个完善了自身行业素养,具备比较宽阔护城河的中医师,需要走的路是怎么样的,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耐心与毅力去趟一遍全程?

看一看这些成功的案例,推荐《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

(下面这个链接是第一集至第三集的合订本)

这也是我学习中医,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反复看了又看,特别喜欢的一部书。

看完以后,再选择中医,必然会多几分深思熟虑。

每一位老先生,都是勤奋学习,终身不怠的,几乎每位都是家藏万卷书,通读历代医籍,博及医源,这都是标配。

想学中医的同学,问问自己有没有这种终身读书的兴趣?

如果一直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虽然可以考进中医药大学,也能考上硕士博士,毕业可能也能进三甲医院,年资到了,主治主任也都能聘上,但这些都没用,中医师的护城河,其实是疗效。

(下面是单行本,第四集至第六集是续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