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哮喘的治疗过程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近些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逐步提高,尤其是儿童。

在呼吸道疾病中最让家长恐慌的常见病就是哮喘。根据我国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患病率为1.24%,目前的发病率在逐步增加。

不仅如此,其他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近年的发病率也屡创新高。

在现代医学的认识中,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医学界认为与气道炎症形成机制,以及气道高反应状态,神经调节机制异常等因素相关。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病理状态,出现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粘液分泌增加,和炎症细胞浸润,产生哮喘症状。

一个对于普通人而言无感的刺激因素,对一个哮喘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会因气道高敏感状态,气道耐受力减弱,出现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粘液分泌增加,和炎症细胞浸润,产生哮喘症状而发病。

医学界普遍认为哮喘是有一定遗传倾向的疾病,从中医的角度说,哮喘的发病存在体质因素。

通俗的讲,诱发哮喘发生的刺激因素,对健康人体而言,气道是完全耐受的,不会产生高敏感性而出现哮喘症状,而哮喘患者气道的耐受力下降,敏感性增高,才会因气道刺激因素的刺激出现不耐受,气道各种炎症细胞免疫细胞聚集,气道粘液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喘促发病。

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仍旧以药物为主。

如糖皮质激素(吸入:倍氯米松、布地奈德、莫米松等,口服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作用机理是抑制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抑制细胞介质的释放、生成等。

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沙美特罗、佛莫特罗等),作用机理是激动气道β2受体舒张支气管。

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扎鲁斯特等),作用机理是调节白三烯的生物活性。

茶碱类药物,作用机理是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拮抗腺苷受体,增加呼吸肌力量等。

抗胆碱药,作用机理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从而舒张支气管。

抗IgE抗体,作用机理是阻断游离IgE与IgE效应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抗IL-5治疗:作用机理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可以看出药物治疗的机理是针对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敏反应、气道平滑肌收缩这些疾病现象出现的反应链中的一环或者几环。从而抑制或者阻断哮喘的症状。

哮喘发病会出现气道炎性反应,但为什么会出现气道炎性反应呢?

哮喘会有气道高敏,但为什气道会出现高敏反应?

为什么哮喘患者的气道耐受性会那么脆弱呢?

正因为无法解答哮喘发病的最前因,故而这些问题无法完美解答,所以现代医学治疗哮喘的现有方案,只能针对哮喘发病的症状,予以暂时的缓解。

正因为无法解答哮喘发病的最前因,只能针对哮喘发病时气道会有多种炎性细胞聚集的现象用药控制一下,只能针对哮喘发病时气道高敏反应抑制一下,只能针对哮喘发病时平滑肌痉挛松解一下。

故而,长期用药,或者终身服药,则成为了哮喘患者的无奈之选。因为这些治疗都是现代医学擅长的对症治疗,从某种角度说,勉强也算对因治疗,但对的是继发之因,而非解决根本的发病机理。

当然,这些治疗也是无数科学家,医学家,药学家无数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在很多危急关头,也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方案不是完美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点在内因,伏痰、湿、浊、饮、风,伏留于膜腠,相当于气道组织及邻近组织、黏膜、体液、细胞内物质代谢异常,有不少会影响到肺间质。

平稳期以体质因素,及膜腠间的伏邪为主,发作期则外邪引发,伏邪内动,一同形成病理。

此外还有些次级病因,如热、火、瘀、虚等。并反复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诱发)、食饮的引动诱发,反复发作,各种病因交织缠绕,从而发展为顽疾。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中医的表达术语和现代科学认识,是有一定差距的,科技是一直在发展的,日后在特定疾病领域的研究一定会进步。

然而,目前大量的现实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发病周期越来越短,控制症状的药物剂量越用越多,但症状的改善却越来越不理想。这些并不少见。

这是目前存在的医疗现实,有不少患者在我们询问病史时,从发病至就诊,发病症状越来越重,药物越用越多,这意味着什么?

随着治疗过程的延续,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重。

我们要谈的是,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哮喘的治疗,并不局限在现代医学的认知范围中,有不少患者是可以症状大大减轻 ,甚至治愈的。

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其实哮喘有一定的自愈概率,哮喘所产生的症状,是一种气道免疫功能试图自我修复的一种状态,如何帮助我们的机体达成这种气道机能的恢复,是中医治疗哮喘的着眼点。

有些患病程度不太重的儿童,并且没有经历过过度治疗,或高频治疗的患者,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体质自行得到一定的纠正,用大白话说,毛病被带掉了,经过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后,哮喘消失了。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但这类人群,也有一定的隐患,相对没有哮喘病史的人群,他们在四五十岁的中年阶段,如果平素作息不太规律,应酬多,压力大,生活习惯差,容易重新哮喘发作。毕竟他们的底子不如没有哮喘病史的普通人。

反之,儿童期虽有哮喘,后经自愈的人群,如果注重养生,心态豁达,也可以终身都远离哮喘。

此外,则是哮喘较为严重的儿童,且经过反复发作,又经大量过度治疗的患儿,基本就不太有自愈的机会,往往需要精心治疗,才有希望摆脱哮喘的困扰。

本文的主旨是要介绍中医治疗哮喘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医患的密切配合,患者对疾病要有一定认识,否则治疗过程往往难以顺利完成。

哮喘发病有体质遗传因素,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病,通常哮喘发病大多会因感冒诱发,并且即使感冒,其诱发概率仍旧不高,在今天的都市,感冒发热立即输液退热,激素雾化,抗过敏药的过度使用,另外套餐式的搭配许多中成药,是儿童治疗中的常见现象。过度治疗,呼吸免疫降低,加之有哮喘遗传体重因素的存在,反复二三次感冒治疗不当,或者过度用药,往往就促成了哮喘的发病。

在临床上,也有一部分患儿,并没有家族哮喘病史,往往体质偏湿热、痰湿、痰热、或肺脾肾不足等先天体质因素,加之平素用药不当、不合理治疗等因素叠加,出现哮喘。

因体质差别的关系,哮喘患儿患病的轻重程度差别巨大,有些患者虽然喘促,哮鸣音像拉风箱似的,不用听诊器都能明显听到,但病程短,体质上没有太大偏差,也没有经过长期的激素治疗,往往经过正确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后,症状不多久也就缓解了。

现代都市中湿热体质的人不少见,湿热体质的父母,其小孩往往有新生儿黄疸,或者湿疹等问题,其中湿疹患儿绝大多数会使用外用激素药膏治疗,这种患儿大概率容易湿热内陷,最常见的就是在某次感冒后诱发哮喘。

在临床中,还有一类比较多见的哮喘患儿,属于营养过剩的类型,体壮肥胖,胃口特别好,怕热爱出汗,痰热壅盛的类型,喘鸣会非常明显,而且特别容易反复发作,这种患者的治疗过程,周期会比较长,是反复拉锯的过程。这种类型的患者一定要配合控制饮食,减少体重,疗程就能适当缩短。

治疗难度比较高的患者,主要是先天体质存在虚损的因素,治疗上需要消补结合,内外并治,治疗周期就特别长。

另外,就是哮喘病程特别久,长期用药的患者,纠正体质也会非常困难,治疗难度也就比较大。

最难治的,就是成人哮喘,成人哮喘大多病程久远,长年累月使用如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维持,甚至病程长达十几年几十年,自然治疗非常难,另一部分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小时候有哮喘,经过治愈或者自愈后,因生活调摄失当,中年重新发病的患者,也是难度较大的。

中医治疗哮喘,通常都有一个过程,症状上以喘为主的病情相对重,喘咳并见得相对次之,咳多喘少,则相对轻些,发作时伴发热的患者相对轻些,发作时喘而不发烧的相对重些。

在治疗过程中,喘促、哮鸣渐渐减少的同时,咳嗽往往会增加,这是呼吸免疫渐渐改善的表现。

进一步治疗后,往往咳嗽多,经常反复咳嗽,经常不明原因的出现咳嗽,但喘则越来越少的出现,是体质进一步得到改善,气道免疫逐步恢复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反复咳嗽,很焦虑,擅自用药干扰这些症状。

面对症状,如同惊弓之鸟,明显的喘促症状,反复发作,慢慢因体质改善,转变为反复咳嗽,是一个疾病向好转方向过渡的症状表现。

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顺着这个疾病改善的正向趋势用药,而不能随意用药干扰打乱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

反之,很多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用药处理不当,对着反复咳嗽的症状处理,反而出现咳嗽减少,喘促增加的症状改变,这种变化,是疾病加重的表现,不要以为这种咳嗽减少是好现象。

哮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正确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慢地咳嗽频率会渐渐减少,同时会出现经常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在这个时期,千万不能用抗过敏药,血管收缩药等通常治疗鼻炎的药物,这是哮喘痊愈前大多会出现的症状群,慢慢运用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正确方法,喷嚏渐渐减少,这个时候咳喘大多早就不来找你了,离胜利不远了。

进一步改善体质,纠正气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人本该具备的气道对刺激因素的耐受力,也就再也不会发哮喘了。

以往会诱发哮喘的因素,身体可以完全耐受。

在哮喘快要治愈之前的阶段,有一部分湿热偏重的患者,往往会出现湿疹,此时,决不能用外用激素药膏去治疗湿疹,而要用中医药慢慢透出湿热。

很多哮喘患者发病时喘促而不发热,如果正确运用中医药治疗,体质改善,虽然哮喘仍旧时不时会发作,但往往会出现喘促伴发热的症状,这也是机体免疫有所改善的表现。

在整个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各种症状变化会非常多,需要中医师准确判断疾病趋势走向。

大多数慢性疾病,复杂性的疾病。从轻到重,都是逐渐发展而来,往往也存在许多中间状态的各种相应症状。并非大家自以为的要么疾病要么健康的二分法。健康到疾病的过程,中间有过渡过程,症状有一个演化过程。

同理,大多数慢性疾病从重转轻,也有各种症状的转化。

转化的趋势和方向,是我们引导治疗的定位器和导航仪,能否顺利回归健康,我们要知道我们如何跟随症状变化之下疾病所表达的内在规律。

不要盲目控制症状,症状是疾病外化的语言,它告诉了我们疾病的走向,由重转轻?还是由轻转重。

要知道症状本身是信号塔,我们治疗的着眼点是纠正疾病的关键病理异常。

通俗地说,疾病减轻了,症状自然会变化,或者消失。大多数情况下,疾病所表现出的外在症状,我们是不需要去触碰的。

如果治疗的着眼点在压制症状,单纯的为了消除症状用药,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治愈疾病,因为药效从身体里代谢掉了,对于症状的压制力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单纯的为了压制症状,那么服药就是无底洞,必然会生命不止,用药不息。

治疗,是为了以后能摆脱疾病,是为了从根本上纠正病理,从而不必服药。

总结一下,哮喘的治疗过程,通常是发则喘而无咳,到喘多咳少,继则咳多喘少,进一步咳嗽喷嚏多、伴鼻涕鼻塞,到吸鼻子清嗓子多同时喷嚏偶作,最后痊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症状,以及出现湿疹,发热等相关症状,都不能随意处理,否则治疗过程往往迂回波折,增加不少难度,甚至前功尽弃。

中医药的治法,可以通过改善体质,引导机体对气道组织及邻近组织、黏膜、体液、细胞内物质代谢异常逐渐修复,从而令气道的耐受力恢复正常状态,不再出现气道高反应。

很多人对压制症状往往会加重疾病没有认知。

如果疾病的趋势是在加重,单纯控制症状后,疾病的反扑会更加凶猛。

中医治病的理念,并非如此,我们通常不与症状作斗争,我们只是跟随,跟随机体自我修复的方向,并助以一臂之力。

大多数疾病的痊愈,如同伤口的愈合一样,实际是来自我们身体本自具足的自愈能力。

医师只是一个识别方向的向导。

我们的努力是不要带错路。

医术,与仪器检测关系不大,这些都是工具而已,其核心是对疾病现象的认知与理解,是对疾病现象变化规律的体认,是诱导疾病向健康状态变化的技术。

在医学的范畴内,抛开一切工具,还能剩下什么,才是医学的核心。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