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常备中成药10(六合定中丸)

 陆大夫如是说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末代皇帝溥仪写过本自传叫作《我的前半生》,书中记录了不少他在紫禁城生活的场景。

溥仪平时去御花园游玩,太监们要组成队列,走在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嘴里不时地发出“吃—吃—”的响声,警告人们早早回避,在他们后面二三十步远是两名总管太监,靠路两侧,鸭行鹅步地行进。再后十步左右即行列的中心(溥仪或太后)。

如果是坐轿,两边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监扶着轿杆随行,以便随时照料应呼;如果是步行,就由他们搀扶而行。

在这后面,还有一名太监举着一把大罗伞,伞后几步,是一大群拿着各样物件和徒手的太监:有捧马扎以便随时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随时换用的,有拿着雨伞旱伞的;在这些御前太监后面是御茶房太监,捧着装着各样点心茶食的若干食盒,当然还有热水壶、茶具等等。

更后面是御药房的太监,挑着担子,内装各类常备小药和急救药。

药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灯心水、菊花水、芦根水、竹叶水、竹茹水,夏天必有藿香正气丸、六合定中丸、金衣祛暑丸、香薷丸、万应锭、痧药、避瘟散,不分四季都要有消食的三仙饮等等。

队伍的最后面,是带大小便器的太监。如果没坐轿,轿子就在最后面跟随。轿子按季节有暖轿凉轿之分。

这个杂七杂八的好几十人的尾巴,走起来倒也肃静安详,井然有序。

这晚清宫廷的排场,在溥仪的回忆录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御药房随行的药品中,溥仪清清楚楚的点了诸多我们今天还非常常用的中成药。

今天我介绍一张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成药:六合定中丸。

古代有很多典籍都收载了这张处方,比较早期的是宋代的《和剂局方》,这些本子中所载的处方用药和今天市售的六合定中丸,用药上少许有些出入。

清代太医院有一部太医院处方集《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就收载了这张处方,清朝宫廷使用的六合定中丸是根据这个处方集制作的。

今天我们用的六合定中丸是根据《中国药典》的处方制作的,和太医院的处方相差很小。

这张处方似乎名不见经传,但曾是清朝皇室出行随从必备的药品,可以想见这款药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这款药在我查到的各种古籍中,都是丸剂,大概率她从问世那天起就是以成药的身姿展现在大众面前。

作为一款出行必备之品,往往有应急的作用,起灶生火熬药太费时间了,出行防身的药品一定要携带服用都方便才行。

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被收录在清宫处方集中的妙品。

11、六合定中丸:

药物组成:

香薷,厚朴,白扁豆(香薷饮,散寒解暑,行气化湿)

藿香,紫苏,陈皮,茯苓,木瓜,(透湿,行气和胃,利湿,止呕)

檀香,木香,桔梗,枳壳,甘草,(行气,开胃,宽胸,止痛)

山楂,六神曲,麦芽,稻芽。(化痰,消积,消食,和胃)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这张处方17味药,妥妥算是一张大处方。

如果仅仅是看说明书,大概会觉得这处方和藿香正气丸的作用蛮接近的,在不少病症上确实与藿香正气丸有共性,当然也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这张处方的特别之处。

六合定中丸中可以看到整张香薷饮,枳桔汤,半张藿香正气,半张保和丸,还特别用了檀、木香。

香薷的透湿解表作用,在透湿药中算是比较强的药,有夏月麻黄之称。

其实香薷四季都能用,只在夏月应用,肯定是屈才了。

以往在学习中医时,很多同学都会争论阴暑是个什么问题,有时候还会争论不休,其实从治疗端来看待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

我们说些身边经常出现的案例,现代社会的夏季是很容易感冒的,夏天暑热难耐,贪凉吹空调特别多,有时候睡着了被子没盖好,半夜被冷醒了,然后怕冷发烧,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经历吧?

这种在传统上称为阴暑,治疗就是用香薷饮很合适。指的就是在暑月感了阴寒邪气而发病。

因为按照中医理论,寒为阴邪,暑天受寒,就把这种发病情况称为阴暑,现在按相对标准一点的疾病分类来说,称风寒闭暑。

反过来讲,暑为阳邪,暑天受暑热发病,自然就叫阳暑,可以选择用清暑汤来治疗。

因为现代社会,生活条件好了,空调普及了,在暑天受寒的概率更多了,所以夏天发烧的人也比以往多很多。

那么在解放前,暑天贪凉,老上海的弄堂,人均住宅面积很小,室内环境封闭,暑热难当,很多人铺席子架躺椅睡着路边很常见,早个十几年,市中心的那些老宅聚集的地方,还经常看到这种场景。有时夜间天气骤变,受凉发烧也是很常见的。

这种暑日感寒闭暑,往往发热还蛮高的,现在夏天急诊很热闹,就是因为这种病多啊!查个血常规,往往还伴有细菌感染,白细胞高,去医院治疗,退热药、抗生素挂水这些套餐是少不了要上的,人满为患。

因为这种伤暑感冒,病机夹暑,吃退热药也好,挂抗生素也罢,往往热退不干净,要反复个几天。而且退热药吃了,会发大汗,很容易寒气散了,暑湿伏留,容易形成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这些慢性病。

如果你懂中医,知道风寒闭暑,往往一剂药就退热,病会好的非常彻底,最关键是不会对体质残留下很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那么对于这种发病类型,藿香正气丸虽然能治暑湿,但散寒的作用不如六合定中丸,当然如果使用中成药治疗,单用六合定中丸,我觉得力道稍显薄弱,可以配合九味羌活丸一起用,效果就好很多了。

再有一个,六合定中丸中用了很多消食药,这也是有道理的,暑天受寒虽然很常见,但是更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暑天容易食伤生冷。

因为酷暑嘛!从身体的本能来说,大多数人应该会想要吃冰镇的冷饮瓜果之类的东西,以利消暑。所以旧社会的富贵人家会挖地窖存冰,夏天拿出来制作饮品,最消暑气。

只是但凡是个人,自制力往往都不太好,贪凉饮冷,吃伤了也不奇怪啊!

再者夏天很多人还喜欢吃冷食,比如上海的小吃店,冷面冷馄饨就卖的特别好。

在夏月第二个常见问题就是容易伤食吐泻,伤食饮冷导致上吐下泻,自然就成为了暑月的高发病,伴有发烧了,很多人自然很害怕,免不得去医院一顿折腾。

你想这病怎么来的?吃冷面冷馄饨,喝冷饮是吧!发烧吐泻了,再挂点冷吊瓶,直接徃血管里注射啊!

很多小伙子中年阿姨之类的,脾气还特别急,他们会神操作的,自己把点滴调的快点,美其名曰力道足点。

本来就是伤冷啊!这血管里再快速灌注进去这些凉补液,这胃肠道的血管,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里面的血管,哦呦,透心凉哦!

这种情况,越积极治疗,病程越长。人软上五六天不稀奇,等到病扛过去好了,以后你就发现这身子骨不如以往了,慢慢胃炎,肠炎悄悄就找上门了。

很多人说,我以前肠胃功能可好了,怎么这些年老拉肚子啦?怎么经常反酸打嗝啦?

不要轻视系统上的一个小bug,后面的种种问题,初起就是你对一些小问题的操作不当。

然后看看懂经的朋友是怎么操作的,比如我在夏天也喜欢喝点凉的,解解暑,夏天的冰镇绿豆汤想想就美滋滋的不是吗?

万一吃的不当心,六合定中丸就上了,消食药,可以促进这些搁浅在肠胃里一时半会挪不动步的冷物加速代谢啊!

吃完药,畅快的拉二回,细细出点汗,就神清气爽了,这种处理是恰到好处的妥当。

而且补充一下,这种饮食不当造成的吐泻,一般情况下,千万不要用止吐药和止泻药,当然拉的要脱水除外。

最快速地吐干净拉干净,是缓解肠胃道压力,让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最佳方法。

很多人看到拉肚子了,急着吃止泻药,肠道就是不耐受这些饮食才泻的,是种身体本能的自我保护。

吃坏了肠道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持续损伤,所以才快速把这些不能消化的残渣尽快排出体外的,我们要顺势而为,帮助身体代谢,所以不但不止泻,还用消导药,这就是六合定中丸的处方设计思路。

看到吐,用止吐针,看到泻,用止泻药,这算是医疗啊?

这是逆病势操作,因为不给胃肠道最快排空以利恢复,反而硬止泻,病程会大大加长,而且因为胃肠受伤,本就无法消化的饮食,对胃肠道就会形成持续伤害,为日后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饮冷伤食,会令胃肠功能紊乱,夏月吐泻高发,我们的消化道,讲究以通为顺,暑月贪凉伤食,非常遏制气机,所以伤食吐泻往往会脘腹疼痛特别厉害,这就引出了六合定中丸处方中的另一个巧妙的地方。

六合定中丸用了木香、檀香,有行气定痛的作用,腹痛特别厉害的吐泻,这张方子的作用是远远胜过藿香正气丸的。

所以在综合评价上讲,六合定中丸的适应范围比藿香正气丸还要广,配伍也极为精妙。创方者手眼高超,对暑病的常见发病机理认识极为深刻。

这么一张绝世好方,名气却远不如藿香正气丸,甚为可惜。

这张处方,最点睛的就是香薷和檀香二味药。古今医家善用香薷者不少,善用檀香的则多是顶流高手。

只有见识极为广博的医家,才能将檀香这味药用出花色。

古今方剂中,用檀香的处方,大多冷僻,若不是学富五车,断然不会习用的恰到好处。

我们熟知的处方中用到檀香的方剂,如琥珀抱龙丸,香薷丸,审平汤,升明汤,苏合香丸,丁香乌梅丸,丹参饮,调气平胃散这几张。

能在临床上化出来使用的,断非泛泛之辈。

这些处方大致用在几端,一是如六合定中丸的用法,用在暑病,一则是辟秽,治浊之用,还有开胸行气定痛,再者醒脾胃,此外就是如苏合香的开窍之用。

古今最擅长使用此药的,在我看还是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中用到檀香的有七则,诸般用法叶天士都了然于心,是手眼心法俱佳的存在。

当然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六合定中丸。

您说这中成药不错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