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诗里的人间烟火气

 古稀老人赵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提起宋朝的文化,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词。唐诗宋词,几乎成了定格于中国人脑海中的固定词汇。

人们普遍忽略了一个事实:目前存世的作品,唐诗五万五千多首,诗人三千左右,宋诗二十七万首,作者超万人。宋诗数量是唐诗的5倍。宋词存世两万余首,作者一千四百余人。宋诗数量是宋词的十多倍。

如此浩瀚的宋诗,与唐诗相比,其造诣如何呢?

著名文化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在《人间烟火皆是诗》一书中,选取了两宋11位作者的36首诗,展示了宋诗之美。

总的来说,唐诗有豪情,是天地人的对话,高高在上,有仙气,情感是外放的;宋诗具精理,是人与心的对话,深入人间,接地气,情感是内敛的。

宋诗的美,就在于诗歌透出的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1.题材生活化

如果说唐诗在天上,那么宋诗在人间。唐诗写人生的不平凡,高于生活。而宋诗书写的,就是日常生活。

田间地头、喝酒饮茶、游山玩水、花开花落、读书习字……在宋诗里,生活中的任何事物皆可入诗。

身为一国宰相的王安石,梅花开了,写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杏花开了,写出“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读书,这样再平常不过的事,宋诗也多有记述。朱熹写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林升题写在南宋都城临安旅馆墙壁上几句诗,有点像现在公园内的涂鸦。随性,随意,信口而出的几句牢骚。

陆游到山西村一农家做客,写了一首《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歌为我为宋代真实的农家生活场景,为了款待陆游这位连路都还不熟悉的客人,主任准备了充足的鸡肉猪肉,浑浊的米酒。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社,村里开始排练箫鼓。大家穿着简朴的衣冠,却自得其乐,完全把日子过成了诗。

范成大一部《四时田园杂兴》,就足足有六十篇。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各十二首。这六十首诗,是作者在苏州养病,一年里写下的。描写的都是出门看到的场景。

宋诗就是这样,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诗句里,同时也把对生活的热爱写了下来。

2.语言原生态

多数唐诗语言雄奇,宋诗则浅近直白,今天读来依然如邻里唠嗑,完全大白话。

如苏轼的这首题画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不需要任何解释,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诗句所描写的场景。

这样的诗句在宋诗中随处都是。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早深巷卖杏花。”黄庭坚的“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李清照路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写过一首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来仿佛就是她在与夫君聊天,随口那么一说的话。

苏轼游一趟庐山,写下了七首记游诗。其中第一首是这样的:“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把自己登山的装备、盘缠晒了出来。游到中途,留下一句“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更如随口一说。最后一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认识这些字,内容想必也都了然于心了。

苏轼在儋州结交过四个黎姓朋友,写过《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一组诗,第一首说:“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记录的就是有一天,他去找这四个朋友的事。在半醒半醉之间,他迷路了,只好沿着牛粪寻找回家的路,因为他还记得自己的家在牛圈的西面。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尤其是“牛矢”与“牛栏”,显得真实,原生态。

宋诗的原生态,归根到底是语言的原生态。

3.感情接地气

宋诗的烟火气,还蕴藏在宋诗真挚细腻的情感里。

苏轼与弟弟之间的兄弟情深,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兄弟俩的诗歌中。这些诗,一千年来,一次又一次叩击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我生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读书,一起赶考,同榜进士,形影不离。两人赶考路过渑池,苏辙在寺庙墙壁上题写过一首诗。五年后,苏辙送哥哥赴任陕西凤翔,一直送了一百多里。这是兄弟俩第一次分开。

分手后,苏轼马上写了一首诗寄给弟弟,题为《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弟弟苏辙想到哥哥要途经渑池,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收到弟弟寄来的诗,苏轼依照弟弟的原韵,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

乌台诗案,苏轼入狱,想到命不久矣,写了一首《狱中寄子由》,诗中“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两句,把兄弟间的深情推向了来世。

爱情,也是宋诗歌咏的对象。在这方面留下诗篇最多的,当数陆游。

陆游20岁时,与唐婉皆为琴瑟之好。23岁,迫于母亲的压力,陆游休妻。31岁,陆游在沈园邂逅唐婉,题《钗头凤》于沈园壁上。第二年,唐婉在沈园看到陆游题写的词,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抱恨而殁。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陆游写下了很多与沈园有关的诗。一直到八十四岁高龄,还写过一首《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的爱情悲歌,从青年直到暮年,五十多年,从未间断。

宋诗里最浓墨重彩的,是溢出文字的深深家国情。

靖康之耻是南宋文人心中最深的耻辱,光复中原,是多少仁人志士不灭的梦。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瓜州渡一役,南宋军队大败金兵,金主完颜亮被杀,可谓扬眉吐气。但是,南宋王朝始终未能平定中原。陆游临终告诉孩子们:“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更是交代得无比痛心。

大量的使北诗,也饱含对山河破碎的哀叹。

宋诗就是这样,把平实的生活场景用明了的语言记录下来,也把作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出来。直白,毫不掩藏,真实,不加修饰。

王立群先生说:“真正能代表宋代文化精神的,还是宋诗。”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人把日子过成了诗,宋人把日子写成了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