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写实肖像,相当写实!

 远山天共色 2022-05-10 发布于福建省
中国传统绘画奉谢赫提出的“六法”理论为圭臬,六法论提出时针对的是人物画,这一理论为后人加以解释和发挥,遂泛用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各科。“六法”以“气韵生动”为首,古人论画,言简意赅,留有遐思。那何为“气”、“韵”?更为有效的解读方法是回到画作中,发问古人是如何践行这一早在魏晋时期就被定下的准则。

人物肖像画从东晋发展到绘画空前兴盛的宋代,肖像名家辈出,如唐人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五代周文矩、顾闳中,宋李公麟、武宗元,所绘人物多线条精细、造型写实,画中士大夫气度超迈、仕女设色古澹明洁。与此同时,也有另一流派异军突起,便是以南宋梁楷为代表的大写意水墨,此类作品不容画家作画时有任何迟疑,常一气呵成,气势贯通。

自文人画兴起士大夫画家醉心山水、花鸟,元明清人物画整体上日渐式微,但仍出现了不少独树一帜的画家、流派,如以奇古拙趣闻名的陈洪绶、以墨骨技法盛极一时的曾鲸。明清之际,西洋画由欧洲传教士陆续传到中国,清代宫廷中,有外国传教士画家进入内廷供奉,虽有程式化的藩篱,但亦形成中西合璧画风,在当时影响甚大。中西文化相会,新思想与旧传统迸出新的火花,如海上画派在肖像画上创出新的画风,代表人物有任熊、任薰、任颐、虚谷、吴昌硕等。

图片
明 佚名 范仲淹像   绢本设色 28.9cm×25.4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徽宗自画像
图片
 赵孟頫(元)《自画像》 
图片
项圣谟  五十自画像
图片
张子卿   曾鲸
图片
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
图片
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
江南派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略用淡墨,钩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

图片

         淡墨勾勒出人物脸部和五官轮廓,然后再用多重线条勾叠,提炼出形体之间的转换关系,颇有今日素描之笔趣。线条生动复线的叠加,最终形成了柔和的轮廓,利于表现形体的厚度,再加上敷彩的烘染衔接,形体的起伏凹凸特点得到加强。对特定对象脸部的描写,生动表现了像主内心的性格特点,甚至直达其内在的精神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人肖像册

图片
明 佚名 李日华像   纸本设色 41.9cm×27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明 钱复 真可和尚像   纸本设色 128.6cm×56.7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明 曾鲸、张风 顾梦游像   纸本设色 105cm×45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清 禹之鼎 王原祁像   纸本墨笔 90.7cm×34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清 徐璋 方叔毅像   纸本设色 29.2cm×31.8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清 徐璋 倪瓒像   绢本设色 29.2cm×31.8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清 禹之鼎 乔元之三好图   纸本设色 36.6cm×107.3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明 佚名 沈度像   绢本设色 142.7cm×83.4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明 佚名 钱三持家堂像   绢本设色 131cm×84.5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明 佚名 王鏊像   纸本设色 161cm×96.1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明 佚名 明帝后像册·孝恭章皇后,绢本设色,纵65.7厘米,横51.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太宗坐像】220x150厘米,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宫廷画师绘【明武宗坐像】轴211.3x14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明神宗坐像】110.7x76厘米,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 佚名 熹宗悊皇帝坐像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明人画李成梁像轴,绢本设色,164x93.2cm,首都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代,中期,妇人画像


图片

图片


藏明绢本《明人肖像》【即墨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 沈石田(沈周)暨夫人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陆文定人物画册》 沈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 佚名 妇人像轴,绢本设色,纵156厘米,横100厘米,现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图片


明人妇像,绢本设色,72.5x72cm。


图片


图片


曾琼《王时敏》


图片


曾鲸、项圣谟,《董其昌小像图页》


图片

徐光启肖像


图片


图片


明末清初,倪仁吉画吴氏先祖容像册,纸本设色,浙江义乌博物馆藏。


图片


明末清初,倪仁吉画吴氏先祖容像册,纸本设色,浙江义乌博物馆藏。


图片

明末清初,倪仁吉画吴氏先祖容像册,纸本设色,浙江义乌博物馆藏。


图片
清 顾见龙 吴伟业像   纸本设色 149.7cm×89.8cm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璋《松江邦彦画像册》
图片

宋太宗赵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本名赵匡义,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后为避讳,改名赵光义,即位时又改名赵炅(音炯)。

图片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书画方面造诣极高,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

图片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在位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虽然宋高宗之称臣决策导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却成功巩固了南宋在中国南方的统治,并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之局面。

图片

明   无款   沈度春荫调鹤图小像卷

图片

清  无款  太仓王氏像图册

图片

清   李岳云   王毂祥像轴

图片

清   无款   三文敏遗像册:张照

图片

清  孔昭靳  关天培像

如花美眷

第二版块以明清仕女画为主。画家选择何人、何事入画往往反映出时代的审美趣向。宋代女词人朱淑贞、明末清初女诗人柳如是,她们的才情为后世传颂,从这些“小像”亦可见明清时期对女性才学的重视,与此同时,在知识掌握与传播过程中,女性自主意识得到觉醒。

图片

清   王素   竹石人物图扇面

图片

清   王素   人物扇面

图片

清   沙山春   罗浮仙影 

图片

清   钱慧安   仕女图

图片

清   黄慎   麻姑献寿图

图片

清   胡芑香   小青像册

图片

清   顾大昌   柳如是小像卷

图片

清   改篑   仕女

作如是观

对待万事万物,都该抱持有自己的体悟方法,古人的世界观通过画中人,向我们一一道来。听泉、访友、煮茗、斗酒,皆为独善其身的参修。正如《承天夜游图》上题:“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图片

明   张翀   斗酒听鹂图轴

图片

明   周官   携琴访友图轴

图片

清   苏六朋   盲驼图

图片

清   沙山春   春夜宴桃李园图

图片

清   潘恭寿   唐耀卿蕉林瀹茗图卷

图片

清   禹之鼎等   乔莱濯足小像图轴

图片

清   钱慧安   桃花源图

图片

清   华冠   磨镜图轴

图片

清   顾尊焘   语石画像册

图片


清   仇英   文徵明像轴

图片

清   陈崇光   承天夜游图

图片

清   黄慎   二老图

图片

清   任熊   风尘三侠图

图片

清   禹之鼎   乔莱竹林偶聚小像图轴

图片

清   禹之鼎等   乔莱平芜独立小像图轴

图片

清   禹之鼎   乔元之三好图肖像卷

图片

清  禹之鼎   乔莱书画娱情图

图片

清   禹之鼎   乔莱花雨坐禅图轴

图片

清   徐璋、张翀   南林僧画像轴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脉络 
商周

商周时期,有关人物造像的意识便开始萌发,如三星堆商代祭祀坑出土青铜人像。东周,湖南出土楚国帛画,上绘祭祀的先人画像。

春秋战国

战国楚墓出土《龙凤仕女图》、《驭龙图》帛画。

图片

龙凤仕女图

图片

驭龙图


西汉,出现了在宫殿墙壁上绘制已故将帅的臣像,这些画像的意义在于追功纪德,名著后世,以利教化。这些殿堂壁画早已荡然无存,所幸一些地下墓葬壁画得以流传至今。例如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

魏晋南北朝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绘佛像逐渐盛行。三国时期吴人著名画家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用线如春蚕吐丝。

南北朝战乱频繁,佛教、道教文化成了人们心灵的寄托,道释绘画在这一时期空前盛行。这一时期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六法论,核心内容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一理论成为了人物画品评、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美学原则,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从六朝开始,有较多的画家注重人物容貌的描写,还出现了为时人画肖像的事例。

图片

女史箴图 

初唐史称太平盛世,社会富足。出现了工于写真的阎立本,被称为“丹青宰相”。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盛唐名家辈出,吴道子人物画线条千变万化的勾描被颂为“吴带当风”,作品《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人物衣褶转折的粗细变化圆润飘逸。

唐朝艺术中女性题材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仕女画著称的有张萱、周昉,作品反应了唐朝贵族生活的悠闲情态和唐朝开放文明的世俗风气。如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图片

历代帝王图

图片

步辇图 

图片

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片

簪花仕女图

五代

五代人物画家最享盛名的是顾闳中、周文矩,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代表了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发展水平。

图片

韩熙载夜宴图

图片

重屏会棋图 

宋代的人物画走向成熟和完备,武宗元《朝元仙仗图》,画中表现了八十多位仙官、天女、侍女。此时代表性的作品还有李公麟《九歌图》、李嵩《货郎图》。

人物肖像画从东晋发展到绘画空前兴盛的北宋,表现手法多为工笔画,到了南宋时,梁楷异军突起,用大写意水墨画画人物形象,其《李白行吟图》用笔随意简洁,人称减笔画。

图片

朝元仙仗图

图片

货郎图

图片

李白行吟图
 

元代文人崇尚隐逸,士大夫画家们醉心于山水、花鸟创作以怡情适性,人物画发展有所衰退。元人物画有张渥《雪夜访戴图》、王绎《杨竹西小像》(与倪瓒合作),人物以铁线描为主,用笔简练,造型端庄。

图片

杨竹西小像


“明四家”之一唐寅,《孟蜀宫妓图》线条细劲,设色浓丽,画中深刻勾绘出四位宫女的神貌情况。晚明,人物画出现了一批各有特色的人物肖像画家,如丁云鹏、吴彬、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谢彬等。丁云鹏在人物画上格调高古,如《玉川煮茶图》。陈洪绶笔法古拙,常用造型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在的情感,如《升庵簪花图》绘的是明嘉靖学者杨升庵的怪诞行径。明末画家曾鲸开创墨骨画法,画面人物带有立体感。传承其画法者甚众,遂有“波臣派”。如图曾鲸《王时敏小像》。

明清之际,西洋画由欧洲传教士陆续传到中国,其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中国人物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片

孟蜀宫妓图

图片

玉川煮茶图

图片

升庵簪花图
图片
曾鲸    王时敏小像


清代宫廷中,有外国传教士画家进入内廷供奉,他们以西改革中国传统画法,形成中西合璧画风,在当时影响甚大。如郎世宁《乾隆大阅图》。

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口岸之一,中西文化相会,海上画派在肖像画上创出新的画风,代表人物有任熊、任薰、任颐(任伯年)三兄弟、虚谷、吴昌硕等。如图任伯年《酸寒尉像图》。

乾隆大阅图

图片

酸寒尉像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