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学科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精神科医生而努力

 心同法综果德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在中国社会迅猛变革的同时,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迎来更多的挑战,遍布全国的精神卫生之花,争奇斗艳,各吐芬芳,同时精神科医生培养和教学也渐渐步入正轨,至今为止,已经硕果累累。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唐宏宇

合格的精神科医生,根子在医学教育,关键发育期是住院医师阶段,成型期是专科医师阶段。我国精神科医生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期并非是这样的过程,直到21世纪才开始逐渐改观。

精神病学本科教学

新中国成立时,由历史渊源而形成华西、北京、上海、湖南、南京等教学中心。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和神经-精神科“分家”,大部分医学院校成立了精神病学教研室或教学组,但专职从事精神病学教学的教师仍然屈指可数(有文献称,至1965年仅21人)。

1978年以后齐齐哈尔医学院设立精神卫生专业。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约有10所医学院校开设了精神卫生系或专业。其后20年间一直存在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差异大、教学内容和方式不统一、毕业生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精神卫生系存废争议不断,曾一度有停办或改名(如临床心理专业方向),以求夹缝中求生存之举。

2010年以后,随着精神卫生工作的大势发展,精神卫生系(学院)的设立在争论中上了一个新台阶。至2016年底,22家医学院校获准设立精神卫生系。

精神卫生系的设立,在客观上大幅度增加了精神科医生的来源储备,如湖南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几家医学院校的精神卫生系,成为近40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人才的最大“蓄水池”。

精神病学教材的改革

20世纪50年代精神病学的教学多采用各院校自编的教学讲义,英文版的 (Textbook of Psychiatry》和翻译版的前苏联《精神病学》教科书,均只用作教学参考书。

1960年由四川医学院主编的部编教材《精神病学》正式出版,1963年南京也出版了一本《精神病学》教材。1966-1984年,精神病学的教学内容又变成内科学的一章。

1984年,原卫生部统编教材《精神病学》第1版出版,至2013年已至第7 版。此教材被全国医学院校广泛采用,内容不断增多和完善,总字数增加近3倍,但医学院校本科精神病学教学时数却始终没有明显增加,在不均衡之中留有遗憾。此期,为适应长学制和研究生教学的需要,相应的统编教材也相继出版。为适应“精神卫生系”的教学需要,2009年原卫生部还组织编写“全国高等院校精神医学专业教材”。

精神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1950年以来,临床医学系毕业生选择从事精神科的比例在各科中一直属于队尾状态,精神科医生来源紧缺。直至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精神科医生是中专学历,两头的小部分是本科以上或护校毕业。这种结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变化,大学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比例大幅度增加,中专学历的自然退休,不再有中专及护校毕业生新进精神科,这与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变革有密切关系,精神科医生的来源和毕业后培训的问题依旧突出,导致2014年被列入需要政府扶持的“紧缺专业”。

20世纪50年代初,原卫生部即委托前述几个精神科优势单位举办师资和专业培训班,短则十多天长达几个月,以解燃眉之急。此后半个世纪,精神科医师培养的主要方式有:①在单位工作中成长,②到上级单位进修,③参加短期培训班。

2001年至今,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或委托几家教学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等,举办了一系列的精神科培训项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高级师资班” “双基班” “精神卫生能力建设试点项目” “转岗培训”等,为缓解精神科人力资源短缺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都难以做到“规范化”和“同质性”。

1990-2002年,国内较高水平的精神卫生中心和教学医院各自开展了住院医师培训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由于专业观点和教学条件存在差异,培训方案和执行情况也自然有差别,又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评估和考试制度,所以只能说是“门派内”的规范化。

2003年,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牵头,联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中心为协作单位,申请WHO项目支持,启动全国精神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研究项目,确立培训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2004年,原卫生部启动了 “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研究”,当时“专科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概念是混淆不清的,经过近10年的讨论之后,才将二者明确区分。

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与基地标准的讨论和制订是分会的重点工作。2006年完成精神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基地标准初稿,成立培训基地评审专家团,上报首批13家试点基地。

2007年,首批全国13家精神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获得批准,上海市单独批准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3家培训基地。全国13家基地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08年开始,各省市较高水平的医院按照首批基地的申报条件积极申报住培基地。CPA和原卫生部疾控局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和培训,按照基地申报的要求指导各地进行基地建设。CPA多次召开经验总结会,进一步完善培训细则和基地标准,于2012年底完成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和基地标准的修订稿,2014年随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公布。

2013年12月31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文件 《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被称为中国医师培养制度的里程碑。精神科乘政策东风,仗身轻便利,迅速开展相关工作。

2014年,共有5家精神专科医院获批国家首批住培基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州脑科医院),150余家医院或精神科获批国家住培精神科专业基地。

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批准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专业委员会”(2017年改称“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全面负责精神科住培和专培工作。2016年精神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完成《住培精神科基地评估指标》《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大纲》等,并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核大纲(试行)》和《2017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试行)》文件下发。

2014年以来,CPA同步开展了精神科专科培训制度的建设和标准制定,2017年上报了5个精神专科,分别是老年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成瘾精神医学、心身医学。

2014年是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元年,精神科既有“船小好调头”之利,又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忧。相比其他临床专业,精神科住培生源惨淡,从2014年首次招生以来连续3年没有完成每年额定招收1000名的任务,最多的2016年也只招到849名。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进入精神科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找到突破性的解决办法。培训基地水平差别较大,也是制约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150多家精神科专业基地,据CPA内部评价只有50家左右具备培养合格精神科住培教学能力。任重道远。

来源:摘自《致为精神卫生共同奋斗的70年》第六章 第六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编写

编辑||邱宇甲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系列科普动画表情包正式上线啦,大家用起来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相应表情哦~

百态人生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