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读 Constr Build Mater. :预测3D打印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经验模型 ![]() 题目 题目:Empirical models to predic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for 3D printing 预测3D打印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经验模型 关键词 关键词:流变性能;3D打印水泥基复合材料;触变性;统计设计 来源 出版年份:2018 来源: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课题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钱吮智课题组 研究背景 胶凝材料的3D打印是一种从连续的横截面层构建物体的技术。在3D打印过程中,材料先进行预搅拌,然后通过泵送系统进行传送到喷嘴头部,然后,打印系统根据CAD模型控制喷嘴移动来沉积材料。为了确保整个打印过程顺利无误,需要有良好的打印系统和统一的可打印水泥基复合材料。近年来已经开发了几种类型的打印系统,如轮廓制作系统,砂浆打印机和机器人混凝土打印机。除了打印系统,胶凝材料在3D打印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需要满足可泵送性和可建造性要求,在3D打印过程中,材料的可泵送性与泵送压力直接相关,可建造性决定打印结构的高度。在最近的文章中,研究人员研究了流变性能,特别是静态/动态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这是可打印材料满足要求的关键特性,而材料成分是影响材料流变性能的重要因素。 研究出发点 针对材料成分对流变特性的影响已经进入了深入的研究。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先前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结论,很少有定量的结果来量化材料成分对流变性能的影响。此外,触变性也是打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变参数,也需要研究材料成分对触变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验设计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减少实验运行。同时,还应建立定量模型,为流变特性的预测提供指导,材料成分对触变性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内容 3D打印建筑材料需要通过输送系统输送,同时具有一定的流动阻力,以确保材料能够承受后续层的重量,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应优化材料的流变性能。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建立统计模型,通过采用析因设计方法,研究了五个变量(水胶比、砂胶比、粉煤灰水泥比、硅灰水泥比、纤维用量)对材料流变性能(流动阻力、扭矩黏度和触变性)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流变特性的经验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 图1 正态性检验: (a)流动阻力,(b)扭矩粘度,(c)触变性 ![]() 图2 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 (a)流动阻力,(b)扭矩粘度,(c)触变性 ![]() 图3 最终打印结构(配方1号): (a)俯视图,(b)侧视图 ![]() 图 4 最终打印结构(配方3号): (a)俯视图,(b)侧视图 主要结论 本研究采用析因设计,在实验结果保留足够的信息来满足数据分析的同时,尽量减少实验运行次数。当实验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变量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有用,例如在寻找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的可打印材料的时候。通过析因设计方法得到的置信区间、一阶模型和效果值与传统的变量控制方法相比而言,有几个优点,例如,该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因为它使得实验运行的次数最少,该方法还可用于得到进一步预测的统计模型。 本文探讨了材料成分对流动阻力、扭矩粘度和触变性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流动阻力和扭矩粘度均有所提高,S/B(砂胶比)对扭矩粘度和流动阻力有正向影响,对触变性有负向影响。流动阻力、粘度和触变性随W/B(水胶比)的增加而降低。随着FA/OPC的提高,扭矩粘度提高,流动阻力和触变性降低,然而,相对于FA/OPC对流变学性能的影响,SF/ OPC的增加对流变性能的影响是相反的,这对3DP材料是理想的。因此,硅灰是改善3D水泥基复合材料打印过程中流变性能的合适原料。 纤维用量和SF/OPC对流动阻力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非常高(高达90%),其次是FA/OPC,其影响程度为82 %,而S/B和W/B对流动阻力的影响程度仅在60%左右。纤维用量对扭矩粘度的影响程度较高(80%),其次为S/B、FA/OPC和W/B,影响程度在60%左右,SF/OPC的影响程度仅为40%。S / B、W / B和FA/OPC对触变性有较大的影响(80%以上),其次是SF/OPC和纤维用量,影响程度约为65%。 高流动阻力和低粘度是3D打印过程所必需的。研究人员需要流变模型,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3D打印过程所需的流变特性来设计他们的材料配比,虽然初步模型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但该模型仍可作为控制可打印材料流变性能的初始指导,使得打印过程成功完成。 文献链接: https:///10.1016/j.conbuildmat.2018.09.0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