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方梅 2022-05-10 发布于山东省

文/王桂云

我的家乡埃子王家村位于招远市区北六公里雾云山东北麓的山涧中,三面环山,村庄风光旖旎,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

村庄南面是自然风光优美的雾云山,东面是通向市区的路。北面北山上建了一个小规模的风景区,有凉亭、好看的花草、树木,是人们散心游玩的好地方。西面是西涧,涧地下面有一股山泉直渗到村头的机井里,泉水甘甜清爽,供村民吃水;涧两边,山峦叠翠,树木郁郁葱葱,山里有丹参、蒲公英、黄芪、黄精等等珍贵的药材,更有满坡的野花,许多种类的鸟。村庄建了多处休闲健身广场、休闲小公园、休闲小径和最美观景台。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乡村。

此图片来源于“金都招远”微信公众号

父亲在粉坊里干活,开坐机抽做粉丝的水,他认为这水甘甜,没有污染,是最好的食用水。父亲开坐机抽水库里的水浇地,他拖着软皮管子,浇遍了山脚下的每一块梯田,他走过了每一个山头。这辈子,父亲的心时刻和这山山水水连在一起,他爱这片土地。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如今,父母已是八十多岁,该享福了。弟弟买了新楼,准备腾出老楼给父母住。父母舍不得生活了多年的家,更不愿离开家乡。只是冬天供暖期间去住楼,这样免了在家生火炉子的苦。

去年七月,新冠疫情防控还是紧张时期,母亲摔坏了腰,父母只好提前去了老楼。那里距人民医院近,治疗方便。我们姐妹弟几个去也方便。弟弟是金都康复中心医院的优秀医师,又是领导,在防疫特殊时期,忙得寝食难安,只能业余时间回家看父母。弟妹在人民医院上班,天天紧张劳累,下了班就回家看婆婆。二妹教师退休了,在烟台看孩子,一有空,就是晚上也要奔回来侍候母亲,妹夫跑前跑后也忙着。我、三妹、四妹能多去会儿,我们的工作可以调。父亲看母亲摔得挺重,急了,又是烧水,又是给母亲喂饭。父亲的脑萎缩十几年了,已不能做事了,说话总是重复。母亲起不了床,两个人抱着,才能下床大小便。大家忘记了累,忙碌了五十多天,母亲的病情好多了。

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母亲慢慢地好起来了。开始拄着拐走路,后来自己能热饭。大家抡班去,陪父母聊聊天,多做点饭。走的时候讲讲卫生。

昨天,我在家蒸的包子,又到菜园里采了几样新鲜的小菜,路上买了香杏。父母吃了杏子偿偿,母亲说:“好吃,不酸”抬起头又说:“咱老家的杏子也该黄了。”母亲十个月没回家了,父亲春节贴春联的时候,回了一趟家。提起老家,父亲最想家。吃饭时,父亲指了指肚子。母亲问:“你的肚子怎么了?”父亲说:“不好受。”以前吃饭,我都要捡个大包子给父亲,今天父亲却是自己捡了个小的吃。因为我一锅没蒸完,第二锅包子个头小。吃完饭,父亲一会儿说腿疼,一会儿说出去玩。母亲不出去,我陪父亲出门了。

父亲执意要自己拿着马扎,他的右腿不敢使劲。中午有点热,父亲要到坡上的路口玩。路上,父亲问:“你的电车哪去了?”我指了指楼下,说:“放在门口,锁上了”父亲走一会儿,问一次。走一会儿,问一次。他的脑子说过的话都记不住,还在为我操心。我们走到小商店门口,那里有阴凉,就坐下了。父亲环顾四周,指了指东边说:“从这过去不远,有条南北路,望北走,能上你家去,也能上北岭。”我说:“嗯!望北直走到我家,北岭望西五里路是咱村。”父亲望望家乡的方向,答应着:“嗯!”

远望家乡在千里之外,父亲的心早飞回家了。

父亲反复地念叨着,我笑脸应着。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回到了楼上。我陪父母聊了一会儿,回自己的家了。

回家后,我想父亲的表情,想父亲的念叨,想父亲的无奈和无助,泪如泉涌。父母现在不缺吃穿,住着干干净净的楼房,却有想家之痛。

我们小的时候,山村穷,谁家都不富。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精心地呵护着;我们上学的时候,父母辛苦劳累、省吃俭用地为我们交学费;长大后,父母又帮助我们成了家。而今父母老了,走不动了。亲爱的父母:您的儿女忠心地祝愿您晚年安康幸福!

我心里很乱,摸摸眼泪,禁不住又到小岗上望远方的家乡,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童年的乐园。家乡在发展中,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开设了“扶贫小车间”,还成立了“埃子王家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但愿家乡更加美丽富饶,人民安康幸福到永久!

2021年6月20号 父亲节

壹点号 徐方梅

作者简介:笔名徐方梅,本名 王桂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

壹点号 徐方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