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闭症孩子上幼儿园、上学,需要晚一年吗?这个答案堪称教科书

 北医脑健康 2022-05-10 发布于北京

普校融合对于社交困难的谱系孩子来说,尤为挑战!

编辑&排版|嗨脑仁

”我打算让孩子晚上一年学......“

”送学校我不担心,我就怕他受欺负!“

”老师又找我约谈,希望是个好消息......“

上不上学?什么时候上?晚上几年?普校还是特校?家长陪读还是影子老师?......

不得不说,特殊家庭的父母比孩子还要焦虑。

我们爸妈既期盼让孩子享受正常的教育,可又担心孩子被劝退、被欺凌,能力不足被同学边缘化.......总之,一想起来就忧心不已。

并且令人头大的还有小学与幼儿园教学模式、规则的差异。

例如,在幼儿园里,主要以游戏为主!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故事里熏陶。玩中学,玩中做,在玩中成长。一旦表现出色,就会得到老师及时的鼓励、表扬;即使表现得不好,不玩了,做错了,教师也会有充足时间和耐心,给予慢慢地引导。

可以说,幼儿园是自主性学习,有兴趣就学习,没有兴趣就不学。

上小学,便开启了体系、系统的学习。

教学方法力求直观、简单,大多以讲授、问答、读书、练习、谈话等方法为主,很少采用游戏形式。

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理性成分更多,有明确的指令和要求,一节课不学就很容易跟不上后续的学习。

并且,在幼儿园里一般是放养,虽然有行为规范,但是约束力不大,刚性不强,迟到早退相对随意。小学里面规矩多,有明确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比如,上课要用书,上课下课都会有铃声,会有“上课”“下课”的口令,学生应该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及行礼。一般来说,小学的行为规范又多又具体,执行很严格。

上普校便意味着更多的规则与严谨的秩序性、互动性,而以上种种,对于社交困难的谱系孩子来说,尤为挑战!

为了达到融合,有些闭圈家长动用所有资源,将孩子强“塞”进普校。想当然的认为孩子能靠自己慢慢融合,有了学历,人生也就有了希望。

但结果呢?约谈、劝退,以上种种让我们家长不得不认清现实,回归本真,并冷静地思考,普校是否真的适合孩子、孩子是否具备上学能力、何时上学、如何上学最为恰当?!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有请北大六院的贾美香医生,以及北大医疗脑健康的特教老师为家长们解答!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融合能力?

如果不具备融合的条件和能力的孩子,强行融合,也是形式主义。孩子融不进去,真正实质性的东西也学不到。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孩子能不能上幼儿园、能不能上学,一定需要先备技能,也就是具备一定的能力。

①首先孩子要具备有一定的行为规范

要保证孩子基本上能坐下来一节课,而且,上课的时候不能到处乱跑。

②其次孩子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

具备简单的语言,最起码能够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

③要评估孩子的能力,选择匹配的班级

例如,孩子的能力跟普通孩子差的不够多,比如说差半年,进去以后,本来孩子的年龄应该上中班,现在可能要进入小班,咱们还要往后退一个班次,才能融进去,否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挑战。再比如,孩子的能力跟普通孩子差一年,就很难融进去。

所以,家长们不要觉得融合就是跟正常孩子在一起。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中的。

孩子为何会融合失败?

我们看到的这种融合失败的案例太多太多了。之前有位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达不到融合的条件,说“我孩子有语言的,我为什么不去,我一定得上幼儿园?”。去了以后,孩子根本就融不进去。其他小朋友都在群体里玩,只有咱们孩子自己玩,根本就融不到那个集体的环境里面。

也许家长会认为可以让老师会带着孩子去玩儿啊!但老师毕竟不是特教老师,也不能做到一对一的带着。就算老师强行把孩子拽到集体里,孩子不会沟通、交流,没有互动能力,那别的小朋友也跑走。还有部分家长只是为了满足我们家长的一些心愿。当有人问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上学了。

但实际上呢?孩子在那里舒服吗?他能融入吗?如果不能的话,我希望咱们家长要沉淀一下。当孩子具备了上幼儿园的能力后,你不想送我们也会建议您送。

真融合与假融合

我们干预训练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让他回归到主流社会,能够跟正常的孩子一样的去学习,去生活,但前提是,孩子要具备条件的。

我们看了有很多的家长着急送去幼儿园,然后在那儿待个三年五年。但是,这样的孩子也就是跟随。人家老师都说了,反正你的孩子也不磕,也不碰,也不攻击别人,那好了,你孩子在幼儿园里愿意干嘛干嘛,我们有录像为证。

我们从小也是在幼儿园里长大的,大家想想这个班里有这么一个孩子,小朋友都会讨厌他对吧?有的时候,老师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大家会觉得他是我们班的另类孩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大家真的不要急急忙忙送去幼儿园。

这样的先例我们看的真的不是少数,也正像我前几天跟一帮家长在聊的时候,这些孩子都是我们早期训练的孩子,这个家长就在跟我说贾大夫,你十年以前跟我们说过的话,我们真的没注意过,现在十年以后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应验了,为什么?

我们说的孩子要行为规范,家长不觉得,我孩子都有毛病了,我规范什么,我还给他立那么多规矩干什么,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立规矩。但是你现在的孩子不立规矩,你走到群体环境里头,人家能接纳你吗?

接纳不了,人家就会说陪读。那我们会说你作为家长陪要到何年何月,你的孩子什么时候能离开你,只要你一去陪读,老师就会把孩子所有的问题都交给家长负责。如果不陪读,老师就一定让你来开一张诊断证明,为什么要开这张诊断证明,就是你要随班就读,现在因为有九年义务教育,他是不会轰你的,但是他会把咱们孩子算为一个边缘的孩子,就是不算老师的成绩,老师可管可不管。

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跟我们老师教学没有关系。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融合,只是一个样子,表面融合的形式。

所以,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掌握先备技能,让孩子既能融合,也能真正学到东西。

那么,关于「融合」最佳时机以及环境选择,家长们可以继续往下看!


什么是最少受限制的环境?

换句话说,受限制的环境越高就说明学生更依赖他人的帮助才能在这个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受限制的环境越少,说明学生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就能够独立地学习和生活。

例如:康复机构和特教学校就属于受限高的环境,或称:结构化环境。普通幼儿园和小学、社区都属于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可以参考下图。

融合教育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很多城市的幼儿园与中小学的融合教育给特殊需要的家庭带去了福音。融合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进入融合环境的最佳时机

但,是不是孩子越早进入到融合环境就越好呢?当然不是!

✘  如果特殊需要学生的能力不足,强制把学生安排到融合环境,弊会大于利;随班就读容易变成随班就坐。

✘  在学生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模仿普通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养成不良习惯。

✘  未能争取时间放在最需要的技能学习上。

因此,早期干预是融合教育的基础!

也就是说早期干预做的好不好,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进入到融合环境;早期干预做的好不好,决定了孩子在融合环境的融入程度。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历程孤独症儿童一般会经历怎样的学习历程?我们看下图:

为了帮助星宝们融合,我们北大医疗脑健康也为宝贝们安排了「康复梯度课」,此课程以融合参与为向导,稳扎稳打,帮助孩子从小集体过渡到大集体,循序渐进地融合,由2人小组逐步过渡到4人、6人的集体课。

课程领域包含:生活自理、学习习惯、观察模仿、独立游戏、概念逻辑、社交沟通、同伴社交、情绪情感、心理理论、学业技能、集体常规共11大领域,以满足学龄前儿童的不同阶段能力需求。

帮助0-9岁特殊宝贝,从孩子初诊到进入幼儿园、小学,从最基础的能力到高阶能力,覆盖孩子成⻓领域所需要的全部课程,有系统、有衔接,阶梯式的进阶课程,整体更像是一所学校。

有兴趣的家长

↓↓可以扫码预约↓↓

关于融合,家长还需要注意这些

孩子可以达成融合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了!爸妈们还应关注孩子在课堂上能否跟得上,能否举手回答问题,当被老师叫到,能否按提问一问一答,能否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能否专心听讲......以上种种,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

并且,由于谱系孩子不善于表达,很容易遭到霸凌,所以从心理上家长们也要额外注意。

最后,有些家长询问可不可以晚上一年,其实对于星宝来说,只要满足上学的能力,便可考虑普校融合。这个衡量的标准,对于发展障碍的儿童来说不是晚上一年、两年,而是否满足上学能力。

这里的关注点,请家长们认真区分。

最后总结,上学融合这件事,家长尽量放平心态:「不要对孩子有过度的期待,但也不要低估他的能力。」

能力好一点的孩子,除了干预训练之外,可以培养其他学习能力、艺术能力;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加强干预训练,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挖掘孩子的潜力。

总之,为了帮助孩子融合,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

今日话题

家长们,您家孩子上幼儿园或是上学了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希望得到哪些帮助?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