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凌晨1时56分,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6小时后与天宫空间站后向对接成功,这是天宫空间站的第三次货物补给任务。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究竟送了些啥?2022年4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天舟四号飞船是这6次任务的开局之作,成功对接就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对于2022年的天宫空间站建设实在是可喜可贺,那么天舟四号到底运了什么东西到空间站上呢? 天舟四号:到底装了哪些东西? 天舟四号总共携带了约5吨货物,这些物品基本上可以分成如下三类:
其中航天员生活物资占了最大的比重,确实如此,6个月时间,每个人的消耗量也确实不小了,民以食为天,就算到了近地轨道上也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据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天舟四号发射任务试验队责任总师王春慧介绍,航天员系统相关的货物占了2/3。 航天员生活物资中,除了吃还有穿,比如衣服、鞋子还有内衣、袜子等,别想多了,你在地球上用的他们都要用,一样都少不了,另外还有还有环控产品,比如保证空间站内的空气质量的设备与耗材等。 更关键的是还给天宫空间站带去了推进剂,天舟货运飞船自身也携带的约1吨推进剂一般都用不完,届时在天舟货运飞船重返大气层之前也将输送给空间站。估计各位应该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天宫空间站不是用离子发动机么,为什么还会用天舟货运飞船的燃料? 其实天宫空间站还是有普通燃料的发动机的,各位看天宫空间站的介绍就明白了,除了离子发动机以外,还有普通燃料的发动机,而这个所谓的普通燃料,一般就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也就是各位熟悉的肼类燃料,在国际空间站上用的也是这种,尽管它有毒,但重复点火性能极佳,月球和火星着陆的变推力发动机大都是这种燃料。 天舟四号发射:外媒态度变化非常明显对于此次天舟四号的发射任务,种花家确实没有太多关心,毕竟我国航天发射之频繁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也是审美疲劳了,但出乎种花家意料之外的是,多个专业的国外航空航天类媒体都报道了天舟四号任务,而且路透社也发表了评论 外媒报道:居然如此详细,背后展现的信息令人欣慰 最详细要数NasaSpaceFlight网站的专题报道,这是一个有着17年历史的太空相关的在线专业新闻资源网站,作者Adrian Beil的文章十分细腻,提到了新闻报道中一笔带过的很多详细信息:
写得实在是太多了,笔者都有些不想翻译,很少有外媒的文章如此专业并且详细介绍中国航天的技术参数的,毕竟是专业的航天论坛,其给出的数据大致上还是靠谱的。 ![]() 作者的配图应该是随便找的 全文都是介绍技术参数以及空间站发展史,没有多余的废话,看着有点像是哪位国内的大神写的,不过作者Adrian Beil看起来像是位德国人,基本上老外以正常的角度介绍中国航天就已经很友好了。 尽管在官方媒体上的报道仍然阴阳怪气,比如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后,CNN的报道就非常分裂,当时CNN记者采访了两名航天界人士,其中一位的描述直接就将中国的航天和军事计划联系了起来,实在让人不太舒服。 而另一位专业人士则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戴维·伯巴赫,他的评价就比较正面,比如切实地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并建议NASA应该与其沟通了解,不要将两者互相隔离。 比较有趣的还有一个报道,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后美联社发表了一篇态度比较正面的报道,但很多网友直接留言美联社已经成为“中国官方媒体美联社”。 因此当国外媒体以正面态度报道时需要面临很大的压力,即使如四大通信社之一的美联社也会被美国网友毫不留情地批判,因此种花家是比较感谢那些能正面看待中国航天的外国朋友。 路透社:将成NASA空间站竞争对手 各大通信社都有自己的风格,美联社偶尔会以比较“正常”的态度发文,但有时候又比较极端,而路透社也是类似的风格,不过在天舟四号发射的通讯稿上却有这样一句描述:
从事实上来看还真没错,之前全球确实只有一个空间站,也就是国际空间站,但却不是NASA的,不过说是NASA主导的也不算错,只是现在俄罗斯正在和国际空间站闹分家,让这个运营了24年的国际空间站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显然中国将独立完成建设的空间站绝对不存在分家问题,而且都是全新的设计,以1/5的质量达到了国际空间站2/3的实验柜,这一点未来将会吸引很多国家,不要说成为国际空间站的竞争对手,也许将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主导者。 比如在NasaSpaceFlight上还有这样的描述:天宫空间站计划运行10年,未来将继续延长5年,而从目前来看,尽管俄罗斯和美国都有意向开建新的空间站,不过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行动,也许未来还真可能出现只有中国空间站的时候。 美顶级智库:中美应该合作在神舟十二号飞船着陆后CNN发表的“精分文”中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戴维·伯巴赫就曾警告过,中美应该合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沃尔夫条款》限制下完全不相往来,而且伯巴赫有很多惊人的语录:
从字里行间来看,伯巴赫教授非常务实,但他并没有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替中国说话,而是担心中国威胁到美国在航天界的地位。事实上这个担心并非伯巴赫教授有之,美国顶级智库也是这样的看法! 2019年12月4日,顶级智库Defense360°有一篇关于《沃尔夫修正案》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背景是2011年美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条款》,而内容则是沃尔夫条款通过9年来,中国航天是不是受到了影响,条款究竟限制了谁的讨论,其中有几个观点非常不错: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自2011年沃尔夫条款实施以来,由于无法和国际空间站合作,中国开始开发和测试自己的空间站,不仅没有限制住中国的发展,反而促进了自行发展航天的能力,从2021年开始建设的天宫空间站,将于2022年底完成。 这里描述的是随着国际空间在的退役,其它希望在近地轨道上存在国家会和CSS(中国空间站)合作,加上中国航天的实力可以持续的进行商业发射,未来将会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航天局、日本,以及俄罗斯建立伙伴关系,美国阻止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是个战略错误。 这里就是得出结论的时候了:Defense360°智库认为,沃尔夫条款既没有阻止中国的太空雄心,也没有改变中国的意识形态,反而削弱了NASA在全球航天领域的领导作用、扼杀科学和探索领域的合作,是时候废弃《沃尔夫条款》了。 美国官方和民间都对沃尔夫条款非常不满,但为了政治正确,《沃尔夫条款》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不会取消,不过从以往的案例来看,限制的却是美国: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而此时的NASA却不得不为与中国交换月球数据而向国会做出保证:
当然还有NASA局长比尔·尼尔森数次提出要求中国分享数据,但却闭口不提《沃尔夫条款》的精分表演,而最近的一次就在2022年5月3日,尼尔森表示中国应该像阿波罗计划的那样分享月壤,当年美国曾向中国赠送月壤,但中国什么都没给! 送给比尔·尼尔森,只是不知道他理不理解中文的“厚颜无耻”究竟是什么意思。 参考: https://www./site-search/?query=TIANZHOU https://www./2022/05/tianzhou-4-launch/ https://defense360./bad-idea-the-wolf-amendment-limiting-collaboration-with-china-in-space/ https://edition./2021/10/15/china/china-shenzhou-13-manned-launch-intl-hnk-scn/index.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