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家工人文化俱乐部——回力球场旧址(天津文物)

 无愧我心 2022-05-11 发布于湖南省

首家工人文化俱乐部——回力球场旧址(天津文物)

在天津市河北区的南部,有一个保存有洋楼百余座的意式风情区。在这一历史街区里,随处可见古罗马中世纪的地中海风格的建筑,圆拱与廊柱、高低错落的角亭、高大的塔楼,漫步其中,就好像行走在浪漫的地中海小镇。

风情区的南端,在民族路与博爱道交汇处不远,便是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它的前身是中国首家工人文化俱乐部。当然再往前追溯,它的前前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地区最大的游乐场,当时天津意租界里著名的回力球场。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驻华公使来到天津,发现在天津原英租界里有跑马场,原法租界里有戏院、商场,就打算在原意租界里也搞点什么名堂,提高一点人气,便决定开办一家回力球场。并特意从上海回力球场请来意大利人傅家烈和“回力球王”乔尔贵,协助球场的建造和管理,起初注册时的名称为“天津意商运动场”。名义上叫运动场,但实际上就是借回力球运动进行赌博的场所,内设赛场、餐厅、休息室等。只不过这里与一般的赌博相比,其赌博的形式要“文明”一些,当然也同样会让人倾家荡产。

据资料介绍,当时回力球竞赛的方式完全是依照西方惯例,分为单打和双打两种,单打有6名球员出场,球衣上有不同号码,以先得5分者为胜;双方有12名球员,两人合作。每场就是一盘,每晚大概要进行8—16盘。观众可以根据球员的号码购票下注,如果选中就可以获得数倍回报。比赛就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中外看客,如何下注就成了天津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回力球场上押球星就跟赛马场上猜赛马一样,输赢没有绝对,总会有人欢喜有人愁。表面上球场也有规定,在竞赛中打赢的球员或以从彩金中提取一定数目的奖金,以刺激球员的竞争性,避免他们暗中互让,弄虚作假。但实际上球员互让的现象很少出现,往往是球场主与球员合谋的舞弊多些,譬如某一盘售票后,球场主发现买某一热门球员的票特别多,球场主便会暗中斡旋让冷门球员获胜,并事先购买这个冷门球员的赌票,最后心是买热门球员票的人希望落空,球场主方赚个盆满缽满。这种舞弊进行得非常隐秘,而且频率也不是很高,所以投注者一但不认为是欺诈,反而更激发了竞猜过程中的求胜欲望,并认为这种偶然性带来的心跳感觉更加刺激。所以当时不少抱有侥幸心理的平民有时输得是血本无归,痛不欲生。也有好多达官显贵在球场里输掉万贯家财,据传当年北京市长周大文和军阀张宗昌的秘书吴桐渊,均在这里输掉了几所楼房。

回力球场除了是地下赌场外,还是藏污纳垢之所。除了赌球,球场还附设了舞场、餐厅、酒吧间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使赌客饱受食色的诱惑。1943年瑞士人李亚溥接办球场后,为了讨好日本人,在每晚球赛中指定一盘为“献金赛”,将抽头收入献给狗屁的“大东亚圣战”,为此李亚溥曾得到过日本东条英机内阁颁发的奖状。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力球场又成为美国人携带女人纵欲玩乐的地方,秽行丑事更加泛滥。直到1947年,第二次担任天津市长的张廷谔勒令停止球赛后,以餐饮等副业苦苦支撑的回力球场“回天无力”,不久就宣告歇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力球场收归国有,改作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把原回力球场的设施拆除后,改建成文化宫大剧场,成为全国第一家工人文化俱乐部,当时好多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特别捐赠了签名图书。

位于河北区民族路47号的回力球场旧址,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意大利建筑师包乃第协同瑞士建筑师设计的四层钢混结构的塔式建筑,其风格堪称摩登。形似灯塔的塔楼高达三十余米,是当时原意租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檐墙裙上缀有运动图样的浮雕,引人入胜。四楼还设有屋顶花园,是民国时期天津著名的交际娱乐场所。该建筑保存完整,现状良好,如今仍作商业用房,为一宫“马可.波罗俱乐部”。2013年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将“回力球场旧址”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