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去的岁月,记忆中老家的黑大楼

 用户cch17005 2022-05-11 发布于台湾省

文字:珍藏温情

图片:珍藏温情

流金岁月篇

还曾记得那个承载了我们一代人的童年和青年时代记忆的黑大楼吗?让我带你走进那个见证我们成长和世态变迁的岁月!老家的那栋黑大楼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许还要久远,我已无法追溯它的历史渊源。

听母亲讲述106地质队搬迁来时只有两栋楼房,一栋黑大楼,一栋就是卫生院楼(后转成老办公楼),搬迁过来过的“五一"节,也就是1964年4月底,那时大哥才八个月,我和姐姐都是在106地质队这栋黑大楼里出生,三哥在务川老虎沟出生。当时黑大楼条件相当差,生活照明全靠煤油灯,生活用水全是到四五百米远的桥边挑河水用,生活相当艰苦。

辗转才弄到这弥足珍贵的黑大楼相片!黑大楼呈“L”型,我家住左上方第一层第一家,右边马路直通冷家湾、牛奶场、桃溪寺。


从正面看上去的黑大楼方向。右前方是老乡家最美的一道风景荷花塘,荷花塘旁是经常玩耍的松树林,留下了无数小伙伴们欢快的足迹。地质大楼后方是我的母校。


在我记事起,我就生活在那栋老房子里。那栋老房子是106地质队职工家属楼,共三层,一楼和外墙是砖混结构,二楼三楼是木制结构,走在上面总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这里居住了近百户地质队职工家属及子女。

这栋居民楼都是独立单间,没有套房,更没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巷道、楼道互通,一通到底,楼头和楼尾可以遥相呼应,这边喊话,那边都能听见。我有记忆时黑大楼生活设施已有所改善,有水有电了,就是上卫生间很不方便,要到后院赵家农院的猪圈里上厕所。后来队部在公路边建了个公厕也方便了很多,只是稍远了些。

为什么说是黑大楼呢?因为这栋楼设施简陋,每家每户为了节约用电,灯光都很昏暗,公共区域又都没有安装照明灯,一接近黄昏后,楼道巷口已是一片漆黑,出门玩耍或走家串户都要打着手电。

黑大楼的邻居、发小、玩伴、同学


这里居住的大都是普通工人家庭,只有鲜少的三两家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数家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父母文化不高,子女众多,对生活要求不高,安于现状,憨厚朴实。因为房子有限,有的一家分有两到三间,条件好的有的分到三到五间,大多数家庭的子女上下年纪相仿,相差不大,在子弟学校里不是同级就是同班。

106地质队子弟学校建制齐全,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部都有。那个年代读书每个年级期末考试不及格就升不了级,需要再读一年,有的甚至两年。所以到了后来,不是同级或高一级的就都成了同学。姐姐大我三岁,三哥长我一岁,我姐的同学,我三哥的同学,好多都成了我的同学。

那栋黑大楼里的男人们常年在野外作业,一年半载才回家,而女人们也忙于生计在外奔波,回家还要忙家务,又要管孩子,更要不时忙于自家孩子和邻里孩子吵架打架的矛盾调解中,在我记忆中经常听到张家哥哥又和李家兄弟打起来了,王家大姐又和陈家妹子吵起来了,整个黑大楼经常是吵闹不休。

虽然邻里之间常有吵闹,过不了几天又合好了,不计前嫌。这栋黑大楼虽然黑,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却并不妨碍小伙伴们邀约玩耍的兴致,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分战队躲猫猫。大家玩这游戏常玩到父母开始吼叫才意犹未尽的各自回家歇息。

黑大楼的邻居、发小、玩伴、同学


最让我们期待的就是每年年底野外作业的父亲们收工回队的时刻,队里不仅要给辛苦一年的工人们开庆功会,热闹非凡,而且父亲们回来都带有好多好吃的,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都觉得好稀罕,备加珍惜。更高兴的是父亲们回来要呆上三两月,待春暖花开时才又去野外。这几个月是我们童年时光中最高兴开心的日子。因为父亲在的日子经常有肉吃!

黑大楼里最让人期待和开心的还有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刻。因为楼道相通,各家开饭时间时有不同,遇到同时开饭时,小伙伴们经常交换饭菜,楼上楼下窜来窜去,或就是这边楼道跑到尽头的那边楼道交换饭菜都是常事,都说隔锅香真的不无道理。

这里因为楼道黑暗,房间单一,大楼周边外围也没有照明设施,那个年代的防盗措施不严密,深夜至凌晨是强盗常光顾的地方。经常半夜里听到抓强盗的声音,各家各户睡意朦胧间,紧急情况中竞相穿衣戴帽追逐而去,也有抓到强盗的时候,被邻里乡亲揍个鼻青脸肿扭送到队部保卫科。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三楼发小姐妹在我房间玩耍至深夜两点,我们聊得正欢,毫无睡意,突然听到走廊尽头深处抓强盗声音从楼道那头传来,过一会儿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我寝室门口跑过,紧接着就是嘲杂的喊叫声蜂拥而过。我俩吓得半晌不敢出声,也不敢开门,第二天回想起都还心有余悸。

黑大楼的邻居、发小、玩伴、同学


黑大楼里的人们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热心肠,哪家有个红白喜事的都乐于上前帮忙,我老妈跑得最快,最乐于助人,拿出自家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李孃孃,杨孃孃,代孃孃,范孃孃,骆孃孃,陈孃孃,杨妈………等等,这一群热心肠的阿姨们总能见到她们的身影,一条围裙,一把菜刀就能忙活两三天。这就是那帮没多少文化,却知道团结友爱,互帮互相,朴实无华的父老乡亲!

冬天家家户户买煤取暖时,送煤的车辆到来时也是最闹热的,热心的邻里乡亲们主动带上掏耙、背篼、箩筐、撮箕、扬铲前来帮忙下煤,个个干得热火朝天,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在这群人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黑大楼最热闹的时候就数看电影了!黑大楼门前就是队部办公楼,所以队部每次放电影就在我家楼前大坝子里,我家住一楼,而且是第一家,距离放电影的坝子几步之遥,最方便!每次放电影前有人家早早就放凳子占位置了,为了有最佳观看位置,小小的我也早早拿上凳子去占位置,要好的小伙伴们也提前告诉我帮忙占位置。

看电影的时刻周围各兄弟单位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跑来队部看电影,那场面叫空前绝后的震撼!遇到有时电影转场需要等候,人们也早早来到片场守候。

小时候喜欢跟到三哥屁股后面玩,纯粹一个跟屁虫。一天下雨,三哥和他那些小玩伴也不管下不下雨,都玩得兴起,我就跟到三哥屁股后面跑上跑下,不小心摔进对面老办公楼沟里,右脸划出一条血口,是哥哥和隔壁代孃孃抱着我到桃溪寺427医院缝了三针,留下了永远的疤痕。虽然现在这个疤痕已不明显,但留给我的却是永久的记忆。

黑大楼的邻居、发小、玩伴、同学


记得大概十岁那年,黑大楼里的邻居就搬走了好几家,分至102地质队去工作和生活了。楼里一下清静了许多,从小玩耍的伙伴也搬走了好几个,心里一下就空荡荡的,留下对伙伴无尽的思念和牵挂。

后来生活开始好转,队里又修建了几栋干部楼,大家私底下叫“熊猫楼",“金丝猴楼",黑大楼里的人们仍然过着朴素温馨的生活,不羡慕,不嫉妒,维系着那份难得的邻里情,更喜欢那种自由自在串门,扯着嗓子呼唤伙伴的生活,时光就在这里慢慢的流逝,而我们更在这里成长。

长大后顺利的考干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记录了我们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悲欢岁月的那栋黑大楼也拆迁成为了历史,逝去的岁月让我们成长,感恩那栋黑大楼下呕心沥血养育我们的父母,老楼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欢乐,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轨迹,那栋楼里装满了父母的爱,朴实而深沉;那栋楼里更是装满了邻里乡亲朴实无华的真情;那栋楼里收获了我童年和青年的真挚友谊,这份友谊似一壶陈年老酒,愈久弥香更甜!

黑大楼里的闺蜜、发小、玩伴、同学


黑大楼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这里的人们虽然文化不高,但他们对人实诚,热情,团结,邻里之间没有距离,总是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他们的情最浓厚,他们的情最真切!他们大多无权无势,单纯善良,明辩是非,不畏强权,总是互帮互助。

黑大楼里点点滴滴都是那么朴实,平凡的生活里总是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辉,让人于点滴中感动。黑大楼里记载了那个年代生活的平凡轨迹,更印满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人们虽生活困苦,却从不怨天尤人,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随着岁月流失,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过越好,可人情却越来越淡,随着黑大楼的灰飞烟灭,那点记忆早已被冲淡。而于我而言,黑大楼伴我成长,装满了我儿时欢快的童年时光,更见证了黑大楼里邻里乡亲、兄弟姐妹的悲欢岁月,这份情怀永远无法淡忘,记忆永远难以磨灭!

黑大楼的生活岁月仅仅是那个年代一代人的生活缩影,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那种艰苦朴素却又充满无穷乐趣的童年时光,更拥有过青涩懵懂情窦初开的年少情怀,以及激情荡漾的火热青春时代!感恩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感恩相遇!🌹 🌹 👏 👏 💪 💪 👄 👄

…………🌹🌹🌹🌷🌷🌷…………

影片记忆篇

遗憾的是关于黑大楼的点滴只局限于我的脑海里仅存的记忆,也许因为那栋楼太老太陈旧,与之相关的图片太少。

这是106地质队后来新建的办公楼。对面是旧办公楼,公路正面就是黑大楼。


黑大楼左侧公路对面是一家面条房和一家老乡的烤酒房。这家面条很畅销,十里八乡都爱到他家购买,另一家烤酒也好卖,都是队里职工家属和附近乡亲购买。


老办公楼正门


家门口与闺蜜、发小、同学的合影!在我记忆里那时她家生活比我家要困难得多,她父亲常年生病,母亲没工作,仅有点生活费大多数用于父亲治病,家里兄弟姐妹四个,就她一个女孩,她家里穷得吃面是下一大锅,除了盐,什么味道都没有,更别说要有肉吃的日子,那简直是奢望。她穿的衣服都是邻里乡亲接济的,后补了又补!我们两家父辈是四川老乡,所以很要好,走动得勤。听母亲说有次过节她母亲有心请我们,母亲拒绝了,被姐姐说是嫌贫爱富,其实妈妈说是因为她们家太困难太不容易,不忍心让她们破费。


我和姐姐在家门口照的,背对面是老办公楼,右面是一赵姓农家,后拆迁盖成了新办公楼!


母亲最心疼的隔壁邻居发小姐妹贵荣,小我一岁,很小就没了娘,十来岁又没了爹,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与姐姐相依为命,学习特别刻苦,优秀!十几岁随姐姐返回老家湖北,尔后我们失去了联系!


邻居小姐妹贵荣现旅居湖北襄樊,2020年国庆前夕来遵义省亲,顺道看我,失联了三十五年后再相逢,记忆犹新的儿时记忆更让我们百感交集,重叙友情的那份欣慰让我们欣喜交加!


贵荣最好的发小玩伴


当年黑大楼里最亲近的发小玩伴们终于又见面了


妈妈和姐姐也来和小姐妹见了个面,小时候我们两家最要好,姐姐和她姐姐也是好姐妹,妈妈对她们家更是关照有加!


现在那里建于八九十年代的办公楼,新居民楼,队里所有熟悉的一切设施都又一次随着时代进步的潮流被抛弃,黑大楼里储存的快乐而辛酸的童年,青涩而有朝气的青年时代,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办公楼及新生活区,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一砖一瓦,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缩影的那个时代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忆。这里将矗立起一座崭新的未来城市,那里的人们又将开啟一段更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岁月,重新抒写新时代新生活的新篇章!

后建的新办公楼


翻陈除新改建后的学校


实验室


左边后建的居民楼,中间二层红砖房是老办公楼,紧挨着的是礼堂,停车空地就是黑大楼原址,后拆迁成为菜市场兼临时停车。右边红砖房是熊猫楼,后边是居民楼,右边往上新办公楼。


从这个方向看过来,中间空地就是黑大楼原址,右边后建的居民楼,左边是熊猫楼。


右边有卫生院符号的二楼就是我家,正面门头出去左转就是生意异常火爆的最著名的松哥羊肉粉。


通往山上空气清新的林间小道


左边新办公楼,右边居民楼,我最好的闺蜜发小同学就住这里,以前回家探望老妈就常住她家。离我妈妈家一百多米。


位于山坡上的金丝猴楼


熊猫楼


仅以此篇献给我们在黑大楼里生活成长的朋友们!祝朋友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


谢谢赏读
更新于 16小时前
来自作品集亲情友情、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