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是否真的存在不同的“维度”

 悦来阅好吧 2022-05-11 发布于黑龙江省
本文来自能量库易心学社旭阳老师3月29日晚的语音直播的部分


 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能一起来探讨一系列的神秘而有意思的话题。这些话题的探索不一定能针尖对麦芒的迅速解决我们当下的某一个问题,但是却可能让我们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消失,不再是问题。

 分享前有几个需要说明的:一是今晚的内容可能会和我们现阶段的一些认知有相悖之处,我个人认为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的认知在不断的发现、认证、修改甚至推翻,这本身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图片
 第二,今晚的分享我们是借助了中国的易学的哲学观来看待宇宙、时空,生命,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作:取象比类和取类比象这两个词一直有争议,来自于中医文化,也来自易的哲学,当然在这儿说的中医不是简单的治病养生的方法或者技术,而是中医思维。

中医和易学两者都来自于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取象比类或者取类比象,这二个词组有争议的关键点在于:到底是从万物的共性出发到达特性,还是从万物的特性出发到达共性。我个人观点是,不管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这两种说法都对,不但对,而且是易学、中医思维中研究宇宙、万物、生命的过程中独有的、彼此共存的研究方式。
图片

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现象,感知;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类型。
这是东方的哲学和西方哲学区别的一个关键,西方是还原论,认为任何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都需要分解为各个部分来理解和描述,对比西方还原论,东方的哲学的整体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人合一。你看,天和人都能合在一起了,这了得吗?所以整体观的这个整体非常大,也很狂放。

中西神学观中也有着这样的区别——西方认为人、万物是神的子民。
易学中没这样认为,易学中说的“神”就是自己,所以叫做心神,是不是有神的存在了?有也没有。人是神具体的表达,神是人存在的基础,叫做人神共舞。
取象比类和取类比象还有点像我们国画中两种画法:写意和工笔。这个在我们刚刚结束的一个系列的简课《易的哲学之美》中有更加详细的讲述,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听。
好,那么我们正式开始今晚的第一个话题:宇宙时空中是否真的存在不同的维度;这个问题第一个我们需要理解的是”维度“这个词,这个词来自于数学和物理,从这个词的诞生看起来似乎很多依赖在三个象限:长、宽、高。
长、宽、高是在描述有形的空间单位,而这个有形的单位是基于我们的五感获知的已知世界得来的,那么现在我们所说的维度其实是我们看不到的,或者说未知世界,这里就有可能会有一个悖论:就是我们用已知的世界的知识去构想一个未知的领域,是不是有很大的主观和局限。

图片


 易学中对于万物生成有一段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第一可以比拟零维可以为太极,太极是个二元世界,也就是阴阳。
阴与阳在静止中可以是对立的直线两端,我们可以想象从阴走到阳是个直线的渐变过程,但是所有的直线运动都是相对的,也就是没有绝对的直线运动,所以我们看到太极两仪的运动,阴阳互转是个曲线运动,就是阴鱼和阳鱼中间有根”S“曲线,曲线用平面表达是弯曲的,但阴阳的互转是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正是弯曲的运动构成了空间。
所以我们会发现没有直线,也没有基于直接平移得来的平面空间,平面只是一个方便表达。

进而我们再来看零维,那么如果对于零维的我们的定义是什么?零维是维度的基点,即点。也就是没有维度的,没有发散和方向的维度。它没有空间,没有物质,一切皆无——我们去细细理解下这句话,什么情况下会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了?只有一种可能,零维即是所有,就是无极。

图片

所以点、线、面、体只是一个方便语境表达方式,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点或者一个高级立方体怎么样都在平面,因为载体是在纸上。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会造成我们的一个误解,高维空间是一个对标我们所在空间的实际存在。

那么正确理解”维度“是什么了?空间容量的大小,而空间的容量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容量——正是开篇我们说的整体观,整体观是全知,是意识的本体。

意识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知识,但是从”知“”识“是一个过程:先知而后识,识是体验。所以简单说,看到,或者觉知到更大范围,既是高维,就不会执念在运转中的某一个点上,因为乐趣来自于循环。打个比方,不告诉你,然后把你放在一架没有窗户的飞机上,你永远不知道你在空中飞行。

图片

好,现在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过去、现在,未来是如何构建的。上面我们说了,我们不管所在的空间范围有多大,这个空间本身是运动的,这种空间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循环。
所以我们说,空间位移的坐标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时间,严格意义说是时空。某个角度说,所有的空间都是在一个传送带上循环移动,但是由于在这个传送带上移动的空间大小不一样,就造成了不同空间的移动或者运动的快慢——这就叫做同时不同空
易学中的干支历表达了这个现象,大家知道从甲子到癸亥一共有60组干支,每一组干支可以同时代表一个时辰,一天、一个月、一年,十年。每一柱干支的能量反应可以缩短,也可以拉长,能量反应的长短取决所在空间的位置和大小。

图片

 我们上面说了,具象的空间构成了我们认知的范围,我们的认知再投射给具象的空间以保持两边稳定的存在,所以空间的容量取决于我们意识的范围。
空间在移动,我们因为体验到沿途的风景就越来越多,体验的增加既是知与识的增长的过程,所以随着空间的移动,我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扩张,意识的扩展也带动了空间的扩展,就是我们说的成长。
我们小时候调皮被父亲揍了,我们会很伤心,甚至仇恨,但当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我们会修正过去的记忆,也就是看法变了,我们突然会内心升起一股温情,会打个电话回家和父亲聊几句。
所有的过去都存在我们的意识中,当下的意识的变化,产生对过去发生的看法,然后再投射到当下的意识,发生不一样的行为,这个就是现在改变过去。

图片


 当我们当下意识扩容了,既看到了空间位移的轨迹,自然也就知未来,知道循环的整个轨迹,易学可以帮助我们扩容了意识,看到时空运动变化的整体,从而调整我们的当下的决定和选择,这个就是现在改变未来。

我们把这个叫做生命全景,生命全景不只是个体生命变化,而是整个在变化的生命,时空也是生命,你看,对生命的定义范畴扩大了。
说完前面二个问题,我们要进入第三个,就是空间为什么运动时间与时空的循环动力来自于何处?
我们上面说了空间位移产生了时间,合起来说就是时空,所以时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的运转,运动都需要力,那么这个时空循环的动力从哪来的。这就要回过来说易学中的五行,什么叫五行了,其实要到倒过来读,叫做”行五“,就是能量运动变化的五种形式。
图片

易学中说,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合起来就是木的能量传递给了火,火的能量传递给了土,土的能量传递给了金,金的能量传递给了水,水再循环传递给了木——这种顺生的过程看起来非常类似一种追逐,我们也可以理解换个姿势存在,为什么要换个姿势了,腻了,要换口味。

这是一种玩笑说法,本质是无极到了太极这一层,阴、阳之间的相爱与相杀,换句话表达既是有对于无,或者无对于有的无止尽的追求,我们知道空间既意识,所以真是阴、阳两极空间中对彼此无尽的追求驱动了永远的循环——这是不完美造成了整体的完美,因为正是阴、阳的运转抱合构画出了整体宇宙的美丽画卷。而空间既是意识,也正是意识在驱动着宇宙的循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