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区的乒乓球桌

 蔡德林随笔 2022-05-11 发布于江苏省

人到中年,背井离乡,先到深圳,再到苏州,这一回在东太湖的中房颐园买了个房子,终于不再折腾,歇息下来。我曾经写诗说:“行路不比行文难,荆南岭南再江南。郎今驻泊缘何事?一入江南此心安。”算是给自己在这里买房子找了个理由。因为我和老婆的工作关系都在湖北老家,儿子远在国外,我也辞了职场上的工作,在这里安顿下来其实是“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虽说是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毕竟远离故乡和旧友,时而想起,不免憾怆。

好在我赋闲之后,还受聘做了吴江区企业发展研究会的品牌顾问,后来还兼了个秘书长,这个研究会有两百多个会员,平时活动不少,我就认识了不少当地朋友,也就没有觉得特别孤单。但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总是免不了关注起我居住的这个小区。我们的业主来自全国各地,还有少数来自国外,大家年龄参差,职业不同,风俗各异,邻居虽多,却无门可串。同在屋檐下,全是陌生人,对门住着相见无语,楼上楼下面无表情,家务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区环境虽美,但钢筋水泥构建的却是一道人为的藩篱,小桥流水营造的却是人心的冷漠。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们,仿佛将心灵锁进了坚固的防盗门里,相对麻木,甚至相互警惕提防。

我不喜欢这样的人际关系。我试着对人微笑,试着传达对陌生邻居的善意,但有人视而不见,有人事不关己地把目光移开,好几次我都感到自讨没趣。我想,我们的同胞原本不是这样的呀,我们一直都习惯抱团群居,习惯于里仁为美,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习惯于市井街坊的亲情与温暖,习惯于厚土地深处散发出来的温情与热心肠。如今我们却沉迷于社交媒体,宁愿对远方一个虚拟的符号倾诉衷肠,而不肯与自己身边的人建立一种真实的关系和友谊。

我不满意这种小区生活。人这一辈子,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自己的房子里度过的,在自己的小区里度过的。如果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不在身边,那么邻居就应该是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我想起杜甫当年远归时,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那是多么感人的一幕;陶渊明移居南村,与素心人奇文共赏,抗言往昔,那又该是多么惬意的一生。如果我们亲切的邻居,在每一个早晨,向你绽放他的笑容,那是他生命中最美的花朵,那是他送给你的最美的祝福,你人生的幸福感都会大大增升。

直到我们小区的会所有了一个乒乓球桌。

那一天,我不知怎么就踅到了会所里,就惊异地看到了一张已经有点老旧的乒乓球桌,看到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打乒乓球。一打听,这张球桌是某个业主丢弃在地下车库的,两个热心人抬了上来。我忍不住技痒,掺和进去。几场下来,大汗淋漓,小小银球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互相自我介绍,加上微信。然后说,我们建个乒乓球群吧,方便相约。然后不断有人进群,没几天群友达到了100多人。

打球的越来越多,一张球台明显不够。有人提议说,我们集资再买两张球台吧。群友们非常积极,你300,他500,没几天集资近万。多出来的钱怎么办?又有人说,我们搞个乒乓球比赛吧?大家又群起响应。业主们又赞助各种奖品。比赛顺利进行,男单,女单,双打等各种名次先后产生。然后颁奖,然后喝酒庆祝。大呼小叫,其乐融融。记得颁奖的那天晚上,我还发表了一通即兴演说的,我说邻里关系一直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小区外是怎样的艳阳阴霾,我们门一关,就是家天下。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我们可以奋起捍卫我们自己的生活,自成一统,自成一家。

群友在增加,活动也在不断丰富。旁边的东太湖有个沙滩排球场,每到黄昏时分,邻居们就呼朋引伴,呼啸而去。隔壁小区还有个篮球场,也不时有人相邀。更有足球羽毛球,掼蛋K歌,骑行徒步,宴饮餐聚……一声吆喝,结伴而来。

我发现,自从有了这几张乒乓球桌,小区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陌生的群体渐渐变成了一个熟人社会,再次相见,目光中含着笑意,嘴角不自觉上扬,握手拥抱,寒暄问候。邻居之间,爱和友谊回来了,美与善回来了,我们不再以邻为壑,而是以邻为伴,以邻为友,这是一种睦邻精神的回归。小小的乒球,大大的改变。看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忧思,不仅仅是论说,我们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行动。美好的邻里关系,消失的社区生活,千金之宅,万金之邻,甚至我们自己健康自由的人生,都是建设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