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长征更艰苦惨烈:志愿军血战长津湖大纪实

 mlx1976 2022-05-11 发布于河北省

阿雷/文

寒冬里第九兵团着单衣入朝

新中国成立后,第九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下辖第20 军、23 军、26军和27 军)一直分散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直到1950 年10 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随即,中央军委电令第九兵团立即开赴东北待命。

原本以为,部队此次“换防”是为了方便入朝,一到东北就会得到弹药、被装和给养补充,所以从江南出发时,第九兵团上至指挥员下到士兵,谁也没有在意自己身上穿的单衣、肩上扛的弹药、背上背的给养是否够用。不想,先头部队乘坐的火车刚刚停靠在山海关站,就接到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命令,要求第九兵团无需集结待命,而是途经沈阳,直接从丹东入朝。

车到沈阳,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贺晋年见南方来的部队衣着如此单薄,而且即将马不停蹄地入朝作战,不禁大吃一惊:“这怎么得了!怎么得了!穿单衣去朝鲜,不要说是在冰天雪地里打仗,就是在屋里睡觉也不行啊!”他当即吩咐随行人员:“快去仓库找棉衣、翻棉鞋、弄皮帽,有多少,拿多少,让兄弟部队快换上!”很快,贺司令拿出了自己部队保管的5 万余套御寒衣物。尽管如此,要解决第九兵团10 余万大军的急需,这仍然是杯水车薪。

爬雪卧冰全歼美“北极熊团”

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周围崇山林立。每年10 月下旬,这里即进入冬季,至11 月下旬,白天最低气温可达摄氏零下30 余度,夜间多为摄氏零下40 余度,滴水成冰。而在1950 年这个朝鲜50 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第九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便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酷寒。入朝第一天,第九兵团就冻伤了800余人。

11 月21 日,经过10余天的长途奔袭,第九兵团潜伏隐蔽到了长津湖地区。

志愿军第九兵团是一支过硬的部队,曾在孟良崮战役大败张灵甫、淮海战役俘获杜聿明,解放大上海后又被称作“霓虹灯下的哨兵”,英名远扬,威震八方。“联合国军”先头部队则是美海军陆战第1 师,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二战中从未打过败仗。两支“王牌军”狭路相逢了。

27 日黄昏,蛰伏在长津湖地区的第九兵团终于接到发起总攻的命令。虽然连日来,战士们仅靠单衣抵御朝鲜的极度严寒,偶尔用来充饥的也不过是几个不用枪托砸烂就难以下咽的冻土豆,但当作战命令下达,战士们仍然是一鼓作气,跃起又冷又饿的身躯,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向强大的美1 师发起突袭。翌日,美1 师机械化战斗队形被切断了,并被志愿军紧紧地压缩在4 个包围圈里。

12 月5 日,美1 师开始后撤。宋时轮司令员立即调整作战部署,展开围追堵截。第九兵团要翻山越岭撵上后撤的美军机械化部队,谈何容易!尽管如此,战士们仍然顶风冒雪、忍饥挨饿,按时到达了截杀敌人的地点。他们要在雪地里设伏,可是地冻如铁,无法挖掩体,他们就只好趴在雪地上,很多人就这样趴着趴着被冻死了。待到发起冲锋,幸存的战士仍然如猛虎下山,以钢铁般的意志死缠猛打,直打得美军曾在一天内仅后撤了500 米。特别是美军的“北极熊团”被全歼,总计3191 人,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

百余战士保持队形冻死雪地

水门桥位于长津湖古土里以南6 公里处,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跨过这座桥,再越过黄土岭,就意味着敌人彻底逃离了长津湖地区。于是,宋时轮司令员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水门桥炸掉!

担任炸桥任务的第20 军58 师127 团曾两次将水门桥炸断,但很快就被美军修复了。第三次炸桥时,第27 军80 师组成了一支敢死队,由200 余名战士身负炸药,趟积雪、越沟壑、躲岗哨,终于12 月6 日,用血肉之躯,把美军第二次恢复的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了。然而,拥有重型机械化设备作后援的美1 师,仅仅用了两天,又重新将桥架设成功。

就在美1 师准备过桥的那一刻,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冰天雪地里,志愿军第20 军58 师整整一个连的百余名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卧在一条线上,每个人都呈手持武器、注视前方的姿态,全部冻死在那里,化作了晶莹的冰雕。事后,美国随军记者充满敬意地写道:“这些中国士兵忠实地执行了他们的任务,坚守阵地,无一生还。”晚上6 点,美1 师在接应部队的掩护下通过水门桥,终于撤出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开始向兴南港撤退……

《党史纵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