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

 文心0007 2022-05-11

多少年来,“弄堂”都是上海地方最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千千万万的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老城厢、石库门、亭子间、老虎窗、灶披间……这一个个名词,与每一个上海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逼仄的巷道、弄口,来来回回不知走过多少遍;旁人踏入觉得云山雾绕的布局,自己却了如指掌,每一个地方都清清楚楚。

上海弄堂伴随上海人已有数百年之久,如果想要了解上海,除了陆家嘴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外滩边熙攘的人群、南京路步行街,更应该看看上海的这些弄堂。

随着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老上海的印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弄堂、老店、老街、老上海美食……

每一年都会有一些事物离我们远去,这一次,将要和我们说再见的是乔家路老城厢。

据了解,这一次乔家路地块征收旧改范围包括:

乔家路地块(东块):东至巡道街,南至俞家弄、黄家路,西至光启南路,北至西唐家弄、东梅家弄、引线弄。

乔家路地块(西块):东至光启南路,南至黄家路,西至南梅溪弄、凝和路,北至蓬莱路、西唐家弄。

根据计划,乔家路地块旧改工程将以光启南路为界分东、西两块推进,预计今年一季度完成东、西两块的一轮征询,上半年启动东块的签约征询;下半年启动西块的签约征询。也就是说,7300余户居民不日将告别这里。

在为乔家路动迁居民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意味着小南门老城厢旧日的烟火气息又将少了些许。

让我再看你一眼

小南门老城厢

在上海,有一种往事,叫做老南市。有一处老城厢,叫做小南门

这里是310102的独家记忆,南市人共同的根。

地铁9号线,小南门站下车,出地铁站便是小南门老城厢

乔家路、永泰街、王家码头路、中华街、董家渡路、巡道街;

药局弄、西塘家弄、塘坊弄、西沟玉弄、小石桥弄……

大街连着小街、小街连着里弄,街上有街上有坊、弄中有里,弯弯绕绕,一脚踏入,老旧的风景、熟悉的上海话,如同时光穿越,回到过去。

走在乔家路上,虽然随处可见“征收”、“改造”的招牌,但此刻生活气依然浓厚,烟火气并未散去。

沿街两侧,弄堂、小巷不计其数,信步走进一处里弄,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热闹,自成一方小天地,别有意境。

△乔家路梓园一景

一直被人说是脏乱差的老城厢,就像是上海的另一面,它没有那么摩登繁华,也没有所谓的江南古镇婉约玲珑,却是上海最初的根,载满老上海人的故事。

在弄堂里开了好多年的小店,只有生活在这里的老上海人才知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将不复存在,但此刻我们想用镜头把它们留住。

▲每条弄堂里都会有那么一家烟杂店

▲锁 店

▲鱼 铺

▲理发店

▲家电维修店

热闹的街道,来来往往买菜的行人,悠闲的老上海人为家人挑选着一天的新鲜食材,这样的闹市熟悉的景象未来在哪儿还能再见到呢?

也许不久的以后,这里依然会保留着曾经的地名、一部分老式的地标式建筑告诉来往的人——这里曾经是小南门、这里曾是乔家路老城厢。

可是在老上海人心中,终究是会变得有些陌生。

▲中华街一侧,低矮的弄堂对面早已是高楼大厦

▲被誉为“上海的埃菲尔铁塔”的小南门警钟楼,35米的高度曾是上海老城厢的最高地标。

越发展,越消失。新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旧时代的退场。

南市区合并、小南门只剩下名字、乔家路城厢旧改,不过是上海万千变化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对于老上海人而言,如今的上海,早已既熟悉又陌生。

找不到小时候仰望的地标

上海电视塔

X

老一代的上海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票券”的时代,其中布票上印着的就是当时中国第一高塔上海电视台

图源:微博用户@弄堂longdang

位置就在如今的南京西路青海路附近,后因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建成,于1998年7月拆除。

沪西工人文化宫

X

沪西工人文化宫是在1961年初正式开放的,1979年定名为“沪西工人文化宫”,曾经是上海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

当时里面有影剧场,图书馆,阅览室,还有游泳池,溜冰场及多种电子游艺设施,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人乐园,被市民称为“小大世界”。

90年代初那会儿,西宫还经常举办展销会,既有卖服装的,也有卖食品的,比如炸猪排、烤羊肉串、蛋筒冰激凌等。西宫溜冰场、游戏机厅、花鸟市场、实惠点心店……简直就是学生们下课后的乐园。

目前西宫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虹口大戏院

X

来自西班牙的商人安雷玛斯在海宁路乍浦路扣租借了一处溜冰场,搭建了虹口活动影戏院。

这是上海市首家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开放的营业性电影院,1919年改名虹口大戏院,1988年因海宁路拓宽全部拆除。

只留下一块石碑遗址的虹口大戏院(图源:知乎用户@周到福利君)

延安东路高架外滩下匝道

X

“亚洲第一弯”,这是所有看到过它的人对上海延安东路高架外滩下匝道的美誉。

曾经,这个“华美的弧形”还被上海市民誉为“外滩最佳观景点”。

为了配合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的推进,这座设计寿命长达100年的高架桥,在2008年2月13日被拆除。

太平洋数码

X

曾经的徐家汇“数码王国”,这座矗立在徐家汇核心商圈长达14年之久的数码巨无霸于2015年关门停业。

从华东地区最大的数码城之一到因业态“过时”而被淘汰,令人唏嘘。它的谢幕,也标志着“买电脑到徐家汇”逐渐成为历史。

铜川路水产市场

X

铜川路水产市场已经陪伴上海人民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

那时,很多上海宁都喜欢去那里购买物美价廉、新鲜美味的海产品。

但从2016年10月31日起,这里已经关闭,未来这里将变成生态绿地。“去铜川路吃海鲜”已成为上海历史!

曹家渡花鸟市场

X

曹家渡花鸟市场位于上海宁耳熟能详的“沪西小上海”——曹家渡。

不仅处于普陀、静安、长宁三区交界处,更是市中心最大的花鸟市场。这里有花店十分之一价格的鲜花,绿意盎然的多肉,就连好多上海人的婚车也是这里扎的。

2017年12月26日,上海最大的花鸟市场——曹家渡花鸟市场关闭,上海宁最爱去的花鸟市场被挪为平地,曾经热热闹闹的买花场面只能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

张 园

X

曾经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地处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保留着如今上海为数不多的石库门建筑群,见证着属于老上海的最后的石库门时代。

从去年传出房屋征收、居民动迁的消息后,截至2019年3月底,小区居民都已搬离,威海路后门已封闭。4月底,这里的所有商户将全部离场。张园,也将与阿拉彻底告别!

寻不回的世俗烟火气息

昌里路夜市

X

魔都夜幕降临的时候,充满市井味道的昌里路夜市,曾是很多人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洪脑花、周斌臭豆腐、蔡记武汉炸酱热干面、美人万三蹄、花甲粉丝、大王锅贴…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闻名于食客的口碑声和孩童的记忆里”,昌里路这条烟火升腾的美食街,去年4月也已关闭。

彭浦夜市

X

彭浦夜市曾是魔都最火爆的夜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南京路”。

自从经过整顿后,这里也不再有往日的热闹。而在宝山绿地新都会广场改头换面的彭浦夜市(“夜食尚”夜市)人气也大不如前。

衡山路

X

衡山路因为酒吧一条街而闻名,1994年起这里陆续有几十家酒吧开业,每天晚上都很热闹。

1999年,还被列为“上海市十大专业特色街”之首,那是它最辉煌的年代,如今的衡山路生意早已慢慢冷清了。

乍浦路

X

乍浦路作为上海最早的美食街之一,曾经是当之无愧的上海饮食时尚地标。

这里短短1千米的街道,能让上海人以最少的钱吃到最美味的食物,而且小吃、家常菜、高档菜齐全。

而如今,随着周围陆陆续续传来动迁的消息,乍浦路上有名的美食也变得越来越少。

寿宁路

X

寿宁路是上海著名的小龙虾一条街,多少人的夜宵圣地,盐焗濑尿虾、烤扇贝、十三香小龙虾... 几乎承包了上海人整个夏天的回忆。

可惜的是,经过整治的寿宁路萧条了很多,剩下的店寥寥无几。

肇周路

X

提起“黑暗料理一条街”,还有多少人记得肇周路?喝一碗阿婆豆浆,吃一碗耳光馄饨,再来一碗长脚汤面……是很多夜猫子最爱的宵夜选择。

经过2016年拆迁后的肇周璐已经不再热闹,很多老店都已搬走,几百米老街,藏着弥足珍贵的回忆。

福州路

X

因为曾经有很多文化用品店、各种书店,因为充满文化气息而被称为“中华文化第一街”

而现在,很多书店搬迁,文化用品店也纷纷撤离,福州路显得冷清了。

七浦路

X

七浦路又被人成为“cheap 路”,特色在于时尚廉价的外贸原单,再加上超强的模仿能力,各种大牌小牌,都能在这里找到,甚至很多外国人也经常到这里淘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如今的七浦路已经没有了原先的热闹。

江阴路

X

江阴路花鸟市场在这里一年四季的观赏植物都能买到,还会随着季节的交替不断更新。各种观赏鱼、鸟,一应俱全。

如今,这些都已成为了江阴路的历史。

图源:新浪微博

从此再也不见的生活影像

大众书局24小时书店

X

福州路上的大众书局,以其丰富的藏书和舒适的环境深受沪上书迷们的喜爱,书店24小时不打烊的亮点也让它火爆申城。在这里看书从不需要赶时间,挑选一本适合的书,享受慢阅读。

但是去年年底,大众书局在公开信中宣布:营业时间截止为2017年12月25日24:00,上海唯一一家24小时无休的书店就这样关门了。

虹桥友谊商城

X

1994年3月26日正式开业的虹桥友谊商城,曾经上海人心中最高大上的商场,也是昔日奢侈品和进口商品的集中地。

很多长宁人第一个米老鼠书包、第一部任天堂游戏机……都是在这里买到的。但是随着周围商场的分流,友谊商城也变得冷清起来,2018年1月27日起正式歇业了!

华轻梅陇轻纺市场

X

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来说,华轻梅陇轻纺市场可以说是“老朋友”了,里面的商品是真正的物美价廉,服饰鞋帽、日用百货、五金小家店…应有尽有。

而就在去年8月底,商场悬挂横幅宣布:8月31日合同到期,9月1日停止营业。这家承载着人们太多回忆的老牌商场也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淮海路太平洋百货

X

淮海路上的太平洋百货,大家都印象深刻哦?

它曾是无数上海人逛街约会的圣地!2017年12月31日关门谢幕,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在经过2年多的闭店升级改造后,在原太平洋百货的旧址上一座全新的魔都网红商场——“新天地广场”拔地而起。

巴黎春天中山公园店

X

对于不少上海人来说,巴黎春天一直都是淘货的好去处。同样的商品,会比别的百货商场卖的更便宜,性价比也很高。

然而在2017年6月30日,中山公园巴黎春天因百货业态的疲软、电商冲击、物业回收等多种原因谢幕了。

东街旧货市场

X

上海曾有“四大旧市”一说,指的就是四条著名的马路旧货市场:虬江路旧货市场、牛庄路旧货市场、中华新路旧货市场和东街旧货市场。

那时候的东街旧货市场,就相当于无网络时代的某宝,虽然也有鱼龙混杂的嫌疑,但也是上海“旧货”时代的见证,2015年底,充满回忆的东街市场也关闭了。

《申江服务导报》停刊

X

创刊于1998年1月1日的《申江服务导报》,曾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周报,上面刊登的各种展览、音乐会、休闲、购物信息,也是上海人民的集体回忆。

就是这样一份陪伴了大家整整20年的报纸,也宣布2018年11月28日起休刊,不禁让人唏嘘:追忆里老上海的样子又模糊了一些……

白玉兰花香

X

白兰花是夏天的专属香味,每年快到黄梅天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上海阿婆提着竹篮开始卖白兰花。

不过现在在街上卖白玉兰花的阿婆也越来越少了,用细铁丝穿起来的白兰花,香味浅淡,却总能勾起人们熟悉又遥远的温暖回忆。

这些曾经是我们的母校

卢湾区马当路小学

X

原来的卢湾区马当路小学消失了,变成了新天地高大上的楼盘。

上海市新沪中学

X

上海市新沪中学,前身“私立京沪中学”,原位于虹口区溧阳1177号,近四平路口。

2008年新沪中学并入钟山中学,从此永远告别历史舞台。

兴业中学

X

建于1963年,是原卢湾区教育中的龙头学校,后改名变成立二医附中。

沪西小学

X

位于万航渡路上,解放前叫“伯特利中学”,1989年沪西中学由完全中学改为初级中学,1999年7月1日,更名为市西初级中学,从此以后,沪西中学就不复存在了。

除此之外,下边这些

消失或更名的中学(部分)

有没有你曾经的母校?

▲(上下滑动查看)

依然还是上海人

南市区(310102)

X

1842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开埠后,英国在新开河北岸至苏州河南岸设立租界,而新开河南岸则为上海老城区。上海人将英租界称为北市(今黄浦区、静安区),而老城华界称为南市,南市区由此得名。

图片:南市区图书馆

2000年,上海市政府宣布取消南市区,将南市区黄浦江西岸地区并入黄浦区,而原南市区黄浦江东岸地区早在浦东新区建区后不久的1993年3月已经并入浦东新区,自此南市区从上海市行政区划中消失。

卢湾区(310103)

X

“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陆名“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

2011年,原上海市卢湾、黄浦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两区建制撤销,合并设立新的黄浦区。

老卢湾路牌&地图

闸北区(310108)

X

上海开埠通商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2015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静安区与闸北区撤二建一,建设新“静安区”。

▲老闸北&闸北公园秋色

南汇区(310119)

X

南汇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上海市郊成陆较晚的地区。1958年11月,国务院决定将南汇(原属江苏)划归上海市管辖。2001年撤县设区。

2009年8月9日零时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东方电影院&南汇饭店

吴淞区(310111)

X

吴淞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原为宝山县吴淞市,民国17年(1928年)设吴淞区,以区境吴淞镇为名,面积16.75平方公里。长江与黄浦江在这里交汇,是水路进入上海市的咽喉。

1988年与宝山区合并,成为绝版。

▲吴淞口日出日落

多年以来

还有不少区县因合并而消失▼

宝山县 310223(1988年与宝山区合并,绝版)

上海县 310221(1992年与闵行区合并,绝版)

嘉定县 310222(1992年撤县设区,绝版)

川沙县 310224(1992年与浦东新区合并,绝版)

金山县 310228(1997年撤县设区,绝版)

松江县 310227(1998年撤县设区,绝版)

南汇县 310225(后设区与浦东新区合并,绝版)

奉贤县 310226(撤县设区,绝版)

青浦县 310229(撤县设区,绝版)

“消失”的上海话

上海话是吴语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源于松江话,产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相信不少看过《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朋友一定对电影里的不紧不慢、听着软糯雅致的上海话印象深刻。

然而就是这样有腔调,有自己独特拼音的上海话,拥有千万的人口,依然避免不了频危的尴尬处境。

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各地使用比例最低的就是吴语区,在6到20岁的本土出生人群中,能熟练使用上海方言的仅为22.4%。

而四川方言的熟练使用频率却能高达90%以上!

随着“大家都讲普通话”的推行,吴语以及上海话正变得岌岌可危。

会说的人越来越少,用到的地方越来越少,走在上海的街头,偶尔能听到说沪语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方言就像是一个人的根,它连接了我们的上一辈和下一辈,忘记了怎么说,终究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小编只想说:

有些人走了,有些东西消失了,但那些曾经陪伴过的,终将构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或是习惯、或是喜好、或是信仰,所有消失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