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的太阳

 秦楚古方 2022-05-11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人体的太阳丨文 /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168篇原创文章

伤寒论里的太阳病大多人都很熟悉,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等等,伤寒论三百九十八条,仅仅太阳病就占了一百七十八条,用古人的话说,既有最外层的营卫,还涵盖六经,还有各种误治后形成的坏病,等等,而其他五经的论述却十分简略,篇幅非常的不对称。

有古代医家说,这都怪王叔和,把原文整理的乱七八糟的,胡乱分篇,故意让人看不懂。我想作为太医院的王叔和,恐怕没有那个胆子也没有那么坏的心思。太阳病之所以论述的详细,一方面体现出太阳病的重要性,一方面也有给其他五经举一反三的意思,比如合病并病坏病,这个其他五经也应该有,但至少论述的比较简略。

而且作为伤寒论重点讨论的是人体遭受外邪入侵而导致的,从外到内表现的一系列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的医论,相当于是伤寒疾病治疗指南,就类似这几年遭遇的新冠疫情,假如有一个中医大家能根据疫情的症状,也写个《新冠疫病论》或者《新冠条辨》,也仿照伤寒论的条文,从外而内,不说详尽六经传变,至少你将发烧咳嗽啊,咽干口燥啊,呼吸困难啊,以及相关的后遗症这些证型罗列清楚,然后依据病位、人体机能的盛衰,再列出治疗方案,不管你依据伤寒论体系,或者是依据温病体系,或者是阴阳五行脏腑辨证体系,这样写一个系统的治病指南出来,总比临时抓瞎,或者依靠某个大师掐指一算强吧。

那么为啥伤寒论将人体反应在表的疾病称之为太阳病呢?

我们不去臆测古人为啥要叫太阳,但从人体的能量代谢看,人体表面还真是相当于太阳,人体的能量从肾(骨髓)分解出来,通过肝脏(筋脉系统)由内而外输送到体表(具体的经脉巡行路线与黄帝内经的经络循行路线并不一致,黄帝内经的经络穴位是中医外治体系,是通过刺激相关通路及穴位达到调整人体能量的一个系统),从而在人体的肌表发出光和热,焕发出智慧和神采,这不正是人体的太阳吗?

在伤寒论体系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中医大家说,太阳的底面就是少阴,其实说的就是少阴是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脉表现为脉浮(浮缓或浮紧),而少阴脉为微细或沉弱,如果太阳耗散太过必然最终导致少阴耗散,少阴的耗散肯定也会引起太阳病,所以胡希恕认为太阴与阳明才是里证,而极端地将少阴看做的表(阴)证,其主要依据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玉麻黄附子甘草汤,但我个人认为,单纯认为少阴为表是不准确的,少阴在人体机能沉衰的时候,肯定会导致病入里啊,肯定不会只出现虚阳外浮这一种情况吧?虚阳外浮接着表现的脉沉弱,邪入里,心肾不交啊,阴阳隔离啊,上热下寒啊,等等肯定会引发很多种病,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这已经不是少阴表病了。但伤寒论少阴篇里那么多的证,你非要说是太阴病,那我也没办法,那是你的认为的自由。总之,少阴证肯定不单纯就是那个个表证对吧,阳明少阳太阴少阳都表现有在表的证,万病出入于表,总不能说其他五经也都是表证吧?

那么太阳与少阳又是什么关系,难道就是一些中医大家所说的六经传变,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五日六日那样的依次传递?其实本人认为六经传病只是一种为了理论描述,实际中绝对是因人因时而异,就比如说太阳中风,有人阳气不是很充足(抵抗力),血弱气尽,抵抗不了疾病,那么就成为少阳病。

少阳病的表现,曹颖甫的观点最为直接,就是人体的阳气从内到外蒸腾出来,外散为汗,我理解的是,这个蒸腾的过程,不一定单纯是依靠膀胱加热,这个从里到外,整个的能量外散的过程,就是太阳的生理机能表现过程,由少阴肾精提供精化气的原料,由阳明(胃)提供产生后天气血的原材料,由少阳相火(这里主要是胆分泌胆汁帮助脾胃消化)提供燃料,由足太阴脾提运化营养物质到肺进行气血融合,再少阴君火(心脏的搏动)提供动力,再经肝的调节经血管输送到全身,这是从内到外的过程,如果此过程出现气血失调,比如往外运输的太多了,导致营气浮动,但里面的营养物质跟不上了,就用桂枝汤或者桂枝去芍药,或者小建中汤啊等等鼓舞气血外发,抵抗力一强,中风啊这种表虚证自然解除了。那么一种可能就是气血回收(静脉回流)不够畅通,一般会出现肚子疼啊或者下肢静脉淤堵,那么桂枝加芍药等等增强回收之力等等。

但是人体气血外送的过程中,一些渗透到肌肉细胞间隙里的代谢废物——汗液之类的东西,伤寒论称为太阳寒水,这些需要从人体的汗腺毛孔排泄出去,排不出去,就是桂枝汤证或者是麻黄汤证。排出去了,很好,阳光灿烂。

但另一部分在静脉血管回收过程中也会产生的代谢废物怎么办?那就要经三焦系统,张锡纯认为的是膜原及网油系统(在肌肉层面的膜,其实切肥肉瘦肉的时候你会发现中间那层白膜,嗯这就是三焦,一直是链接到人体的腔子外面的网油膜系统的,与心包、肺,胸腔膈腹腔隔都有联系)回收到膀胱,然后从小便排除出去。那中医里为啥把这个排水系统叫相火呢,你想想,这个三焦收集的水是什么形态的?肯定不是哗哗流动的水对吧,你想想汗在没出身体之气是什么状态的,那么尿液在你没进入到你膀胱之前肯定也是一样的,肯定不是液体的,应该就是蒸馏水那样是水蒸气状态,如果三焦是非常寒冷的话,那就形成了厥阴证了。那么少阳假如病了回怎样你想想,一泡尿都进不到膀胱里,在人体的膜原系统来回闲逛,影响到胃就恶心的想吐又吐不出去,而且还心里一万个草泥马的不想吃啊。影响到胸肋部位的肝,那个地方就憋的难过,苦满的难受啊。影响到胸肋部位还能导致心下痞,不宽容,感觉一点也容不下别的东西,那就是小柴胡减掉柴胡,再加黄连,然后调节生姜半夏啊的用量,就成了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等吐泻的病,等等等等,里面的五脏六腑都收到了影响,那么肯定是从内到外的阳气散发不出去啊,那么造成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血弱气尽,于是就有了小柴胡闪亮登场,补补虚,再柴胡阴阳交通一下,用黄芩把憋在里面的微弱火气消消,再用半夏把聚集的水排泄出来,最终还是要将太阳散发出去,OK!

那么三阳证里还有个阳明又是个什么鬼?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就是人的那个酒囊饭袋加上极其曲折的出口。人体的胃据说展开有足球场大,但据说是连一滴水也存不下去,咕咚咕咚灌进去的水唰地就成了水蒸气,所以说人口渴根本就不是胃渴了,严格意义说应该是脾渴了,因为脾是为胃打工的,据说还是个送水哥(输送津液到肺),输送不到就你就渴,所以如果口渴的十分厉害,比如夏季炎热,或者半夜你到隔壁被抓住之后,老人们反复告诫不要灌凉水,会死,为啥你,一瓢饮就能杀死人?曹颖甫先生说,一瓢冷水下去,蒸发不完啊,就会形成大量痰饮,猛烈阻塞你的肺,你一下就挂了,但是一般也不会让你直接挂,而是一股坏水被身体流动 阳气鼓动着,导致粘滞,想想一下一坨浓稠的鼻涕在你的身体里运行,堵哪塞哪,至少让你长胖几十斤,严重的会形成类风湿,各种怪病疼病甚至是癌症,可见心急真的喝不了冷水。

胃这么燥,所以胃最容易形成的的燥证,胃气(营养物质形成的气流)本来是要被肺输送到血管里去的,但是因为燥,就形成比较难闻的气体(浊气)在人体的胸隔,甚至上到人体的头脑,轻微的的会燥热,严重的叫谵语,胡希恕先生说,这都是被难闻的气体熏的,嗯,人走过沼气池或者太阳下的化粪池子肯定会头晕,所以白虎汤,调胃承气汤会在此时出场。知母清热,甘草补胃气也护胃也缓药性,石膏清热但主要还是通过把热气透发出去达到降温的目的,粳米是提供营养物质的米汤,张锡纯建议用山药代替,并且提成如果人体太虚,可以用芍药代替知母,所以看这些大家对于伤寒论的解读,真的是高手过招,各有各的姿势。那么如果大肠燥会怎么办?让他泻痢但要能停。大小承气汤隆重登场,其实大肠之所以燥结我也不是十分的清楚,我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大肠燥结导致粪便拉不出去而产生邪气,还是因为产生了邪气而影响到了大肠拉粪功能的丧失,反正张仲景没有说,其他很多大家也没有说,但是我看到古书上说曹颖甫先生用大承气出神入化,据说不一定需要大肠燥结,甚至是一个病人吃饭后脑袋冒烟,一些莫名其妙的神经病,曹先生都能用大承气给治好,真是专治各种不服啊。

当然阳明如果出现轻微的燥,即使没有形成明显的燥热或燥结,但肯定回答导致脾约,脾这个送水小哥不工作了是肯定的了,哦,这不就形成大肠的进一步燥结了吗?脾不工作了,那么那么多营养快线娃哈哈怎么办,不能经过肺气的输布,那么胃气就虚弱了呗,虚弱首先影响的就是胸隔的部位,肚子里没货,胸部自然挺不高啊,营养物质不去滋养,胸部就塌陷了,邪气就来了,于是就寒湿风湿就降临到胸隔部位,嗯,寒实结胸热实结胸证,大小陷胸汤,陷胸丸,三物白散,瓜蒂散证就来照顾啰。所以人体就应该是个气球,有事没事保持元气满满,哪怕是吹气球,及时没有阳光灿烂,至少憋着一股正气对吧?

那么甚至于很多医家认为桃核承气汤,抵挡汤都是因为有大黄啊芒硝啊这些药物,也认为的阳明病,但如果从病位来看,似乎还是归类为太阳病范畴比较合适,比较他接近膀胱是不是,当然你从方剂来看,的确的承气类的方剂很类似,用的都是下法,但按照这么归类的话,那么十枣汤难道也算是阳明病?

太阳阳明少阳这三阳证的病位,太阳在最外,阳明在里,少阳就是半表半里,其实伤寒论的原文也只有在阳微结的那个章节说是半在立板在外,并没有半表半里这一说,其实你看看阳微结那一节的论述,阳明证的病位的确是介乎太阳与阳明之间,但对于少阳病的概括,其实除了口苦咽干目眩的孔敲类阳性证、典型的柴胡四证之外,阳微解啊、刺期门啊这些也对少阳证做了很好的解析,就是阳气由内而外欲散而不能的微结症状,其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胃气被胆气克化太过导致的,既区分于阳明证的燥结,也区分于太阳病的散发无力或者散发不出去(表实),而呈现出一种欲散不散,欲结而未实的一种中间状态。

那么于此相对应的三阴症状,也就不难理解,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那么少阴的症状就是缺乏阳气散发的物质基础,表现为精气虚,所以往往需要附子振奋肾阳,无论是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还是真武汤等等,都需要附子的参与。太阴的症状就是肠胃虚寒,四逆辈伺候。如果说少阴是心肾不交的上热下寒,那么厥阴证是不是也可以说是肝胆不想照的上燥下湿的症状?等等,关于三阴证的一些问题,后面再具体阐述吧。

秦楚古方   秦岭深山民间中医

【秦楚古方】秦岭深山民间中医。正心修己,习医济世。酷爱传统文化,偶尔舞文弄墨。专注风湿骨病学习实践,诚挚欢迎中医同道共同学习交流。

行走秦山楚水|传承古方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