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双相、强迫症患者:我总是想起过去那些事,太痛苦了,怎样才能控制?

 晴日心理 2022-05-11

本文字数约:5500 字       

阅读时间6 分钟

本文章节:

01、总是放不下,这就是心理创伤

02、如何自我修复心理创伤?

03、及时从负性情绪中抽离的方法

总是放不下,这就是心理创伤

像文章标题的这种情况,小伙伴们想起来的通常是非常不愉快的事了。

比如以前被老师不公平对待了,甚至辱骂、体罚了;

被同学捉弄嘲笑了,甚至遭到校园欺凌了;

被父母或者亲戚长辈批评打骂了……

我们实在被这些回忆折磨得太痛苦了,但又控制不住不去想。有时我们会告诉父母,或者告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希望得到安慰和建议。

很多父母会这样说,“这些事都过去了,你要向前看”,“做人要大度、宽容,不要总是记恨别人”。

有的家长甚至可能不耐烦地批评、指责,“你总是想这些有什么用”,“你别老是翻旧账了”,“人家都没事,就你记仇!”

而很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会让我们要学会接受、接纳,要选择原谅、放下,这样才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这些父母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话是“正确的废话”,很多小伙伴听了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反而有可能更加生气,“你们的意思就是我不够大度,是我故意的?!我要是能放下,我用得着那么痛苦吗?”

又或者更加自责、自我否定,“大家都这么说,难道我真的太心胸狭窄了吗?是我的问题吗?”

希望大家明白,虽然很多父母、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和“心灵鸡汤”是这么讲的,但不代表我们真的要这么去理解。

在现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对过去的一些遭遇耿耿于怀,想起来就愤怒、痛苦,虽然理性上知道反复纠结没有用,但就是控制不了……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因为这是遭受了叠加性心理创伤的表现,这就是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反复说过,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主要根源,就是患者从小到大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这属于病理性记忆。如果叠加性心理创伤得不到修复,它们会持续对我们造成负面影响。

一方面,很多小而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储存在我们的内隐记忆层面,我们想不起来,也意识不到,但它们还是会影响我们。很多小伙伴说,经常莫名其妙就悲伤、烦躁、恐惧,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小家伙们”在作怪。

另一方面,叠加性心理创伤里面有一些比较重大的、我们记得的,它们会冷不丁地闯进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无法自控地想起来,严重时甚至像重新体验了一遍似的,让我们非常痛苦,甚至可能达到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地步。

临床上,这种感觉叫做“创伤性再体验”,又或者说是广义上的“闪回”。创伤就像心里的一根刺,一碰就痛,甚至不主动碰它也痛,一痛情绪就容易爆掉。

所以,这个问题不是光靠理性、讲道理、灌心灵鸡汤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尽量去修复对应的心理创伤,这才是根本。

我们在临床心理干预中,会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快速修复叠加性心理创伤,患者再想起那些事时会变得更平静、平和,而且有了更积极的认知。这也是真正走向康复的过程。

但很多小伙伴现在没有办法得到这种高效修复,那怎么办?那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自我修复的方式,虽然花的时间会长一些,但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不是问题。

如何自我修复心理创伤?

第一步,希望小伙伴们先从一生的高度和长度,调整好心态:

这个问题只是我们人生的其中一段经历,不是全部,更不是结果,况且也有方法可以对付,那我们就要从战略上藐视它

而现在,这个问题确实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让我们痛苦,那我们要从战术上重视它,积极去解决。

如果我们能拥有这种态度和思维,心里自然就相对更淡定、从容了。

第二步,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创伤事件的来源,主要分为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来源于我们最亲密的家人,主要是父母;

第二方面是来源于家族亲戚,包括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学校和社会上的,比如同学、老师、网友等等。

创伤的来源不同,我们后面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步,对不同来源的心理创伤,采取科学的应对方式。

如果是来源于父母的,我们最好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去理解。父母的性格、行为、教育方式,其实受到他们各自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还有他们成长时代的特定时代背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一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