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旭东: 由莲池书法而想到的创造性问题

 家有学子 2022-05-11
最近,莲池先生专门寄来他所新写的对联两幅,收到作品后便展开来欣赏,着实是一种喜欢,由此也体会到了一个刻苦钻研书法之道的年轻人其内心所激荡出来的独特性冲力在落入笔端的那一刻而有的创造性的震撼。
我认识莲池先生也有几年了,平时都唤他松林这个名字,他是起了雅号莲池的,又因为他姓周,不免总会让人想起宋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来,这背后自然也能映衬出来莲池先生自己特立独行、出污泥而不染的那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因为较为熟悉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平时手边也收藏了一些,故可以写几句话送他留作彼此交往和思想碰撞的见证。

图片

对于莲池的书法而言,我一开始看总觉得有晚清康圣人那种书法的遗韵,或许对于此一点,他自己恐怕也不会去特别否认的。不过,他所不同于康有为那老道的碑体书法的恰恰是与时俱进地融入了自己对于书法本质的理解而有的那种出乎意料的创造性的转化,甚至还可以说因为加入了篆刻中的单刀直入的随意挥刀之气魄,而使他的书法作品有着一种任情飘逸的味道。在他书写时,我们可以想见笔墨混在一起之后是重重地落在纸端的,然后便是压实了笔力在纸上的徐徐滑行,字的形态显然柔中带刚,基于隶书,而出于行草,不时还会夹杂着篆书的古意神韵,实在是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痛快感。这显然是没有一种对于书写本身和内心境界相关联的自信和敏感所写不出来的那种味道。

图片

他并没有刻意地去向拙朴用力,也不是非要去滑向丑化自己面目的那种另类的标新立异的极端,他显然是对于人在书写中的那一瞬间所隐含着的创造力的自我觉悟和完美呈现有着一种敲到好处的拿捏。这在他的内心之中必然是有着一种字形意境的自我摹本的,或隶书,或行草,又或篆书,所有这些都交融而印刻在了自己头脑之中,但就在那伸手握笔去书写的一刹那间,一种灵动跳跃的创造力却强劲地战胜了刻板、呆滞而毫无生气的机械重复,就像在跟自己的恋人初恋时一般,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和能量,任何力量都无法使之压抑住。而当这种激情不断涌动时,自然便是书写的创造性得以能够发生的那一刻,只是世间很多人有着无数次的那一刻,却终究是不见了心底里所曾经涌动的激情和能量了。我想这恐怕也是莲池自己的书法中那种基于书写的无意识而要去摸索性追求的独特性境界的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我曾经所谓的基于一种创造性而有的书法人类学自身表述和阐扬的价值所在。


图片

显然,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已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十二个年头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更多不是书法创造性的汹涌澎湃,反倒是一种科技的机械力和理性化的计算在充斥于我们书写乃至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书法的机械性存在也同样是在困扰着所有书写者的心灵。我们显然并没有因为有了更多的书法教程或手册而使得书写的时代精神中的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者日益涌现出来,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遗憾。就像我们有了更多方便易得的菜谱,但却并非必定会有更多美味的食物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时候,真实的情况或许正相反,越来越多的厨房、厨师手册的印刷和传播,但餐桌上的味道却在日益变成是千篇一律的了。如果书写或书法是一种文化的话,那么这种文化必定是会映射出当下文化的整体生存状态的。而在我看来,这种整体状态最为突出的便是种种的机械力在捆绑着人们的生活,使之失去了本应有的快活的创造性的动力发挥。

图片

但也要清楚,人自然是不会那么甘于手脚乃至心灵都被捆缚住的那种机械性的生存状态的,而是千方百计地要在其中寻求各种的自我突破或突围。正像精神分裂恰可能是一种对于常态生活中理性化的极度膨胀所带来的社会窒息而有的一种人的自我突破一样,或许,书法领域的精神分裂也无形之中在使得书写的创造力愈加强烈的要去挣脱开捆扎手脚的锁链或枷锁而寻求一种自我升腾之路。要清楚的是,人的创造性的本能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是存在着的,那种完全的压抑只能是带来完全的爆发甚至是爆炸后的四分五裂。那种自鸣得意的千篇一律的书写到了计算机时代,到了所谓3D打印的时代,可谓是到了一种人的压抑状态的极限,而与这种压抑的极限状态极为相对的必然是各种看似稀奇古怪乃至于不可思议的创造性书写的发生,我们显然要珍惜这一切的存在和价值。当一些批评者还在人们的头上挥舞着道德和规范的大棒之时,一些富有灵性的书写者已经跃升到了创造力发挥的云端之中去了。显然,我从莲池的书写中见到了这种飞升得以可能的影子,这或许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二零二二年四月廿一日。山人旭东于南书房)
 




图片

周松林,又名莲池,山东金乡人。策展人,大学老师、NAA中心馆长,新金石学研究所执行所长,《新金石》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依次于《书谱》《诗书画》《山水》《现象》从事编辑工作10年。主持“未来艺术人类学论坛”“新金石学论坛”“纪念熊秉明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等。

论有:《巴贺屯斋教仪式分析》《人类学对康定斯基的影响——兼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现代画对“原始艺术”的“转移”》《当代篆刻艺术创作蠡测》(系列)《印章艺术中文、物、图的转化观念》《文人流派印章艺术的拟古观念一以黄牧甫为例》《论印章艺术之仿古——从李零“文人篆刻复古论”谈起》等。

近年策划展览、论坛有:
书法空间-身体衍生(2020,杭州静逸美术馆)
张目达:八喜临门与田野想象(2020,济南窅古空间)
人与物:信仰、时空及图象 ——交织在田野访碑中的人类学、历史学与金石艺术(2020,济宁)
作为行为踪迹的书法——当下实践中的传统艺术表达与人类生活日常之变奏(2020,北京NAA中心)
石窟寺里的编码:北响堂、南响堂、小响堂(2020,邯郸响堂山石窟博物馆)
从响堂到卓山:重返僧安道壹刻经现场(2020,邯郸响堂山石窟→卓山刻经)
传统的发明与再生产:拓片作为互通古今的技术与文人的题跋赏会活动(2021,杭州静逸美术馆)
第一届新金石学论坛(2021,曲阜济宁学院)
“物”的生长——新金石艺术展(2021,济宁美术馆)
界线上的文字:六一堂访古记(2021,绵阳磁空间)
熊秉明与中国当代书法——纪念熊秉明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2021-2022,云南美术馆)
摩崖刻经与仪式空间的生成——僧安道壹国际学术论坛、展览及田野工作(2022,济宁)
……

周莲池书印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