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菊:黄土高原上的青春之歌——读巴陇锋长篇小说《永失我爱》

 Top医者无疆 2022-05-11

文|李文菊

(本文原刊发于2016年6月29日的《教师报》)

《永失我爱》是巴陇锋先生的一部长篇巨作。小说以西部大开发热潮为背景,以青年知识分子路明与初恋许芬和外籍女子Kathly的情感纠葛为线索,细腻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90年代西部乡村的优美风景,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读罢令人掩卷深思。

这是一首有关奋斗的青春之歌。我们看到一个个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的群像缩影。自强不息的路明,不甘沉沦于管理落后、体制混乱的乡镇小学,一边在学校教书,一边坚持学习。在物质条件极其困乏的情况下,终于考上了L大的硕士研究生。外籍女孩Kathly,经历家变惨剧,顽强地独自打理生意,又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以促进西部的大发展为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辞劳苦,实在是现代女性的楷模。路明的好友程军,充满正义感地与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做斗争,并培养出少年诗人倪小伊。女教师方芳的前进之路曲折,却也充满不屈的抗争。热血青年教师们在物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依然为培养、保护人才而奋斗。读罢作品,我们不能忘记充满热情的师范实习生,不能忘记才华横溢的倪小伊以诗写心,不能忘记屈才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愿在爱国主义的大旗下。奋斗不息”……

这是一首讲述爱情的青春之歌。路明与Kathly志同道合,然而因为难以忘怀的初恋许芬而未有结果。许芬青春靓丽,却身世坎坷,因为道德羁绊等种种顾虑以及家人的蒙昧,最终糊涂一嫁,嫁与基层干部胡志清的傻儿子为妻。Kathly对爱情的热烈主动,与许芬的忧郁凄迷,从审美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许芬本人、她的含蓄、她的感情好似月夜下亭亭的荷,朦朦胧胧又引人入胜;又带有一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情怀。许芬与路明初见倾心的慌乱、互许后的痴迷、分手后的牵挂,无一不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以今天的观点看来,许芬对爱情的追求似乎可以更加积极,可恰恰是因为她生活在90年代的西部地区,整体社会思想陈旧愚昧,加之女主人公又逃不过心魔,爱上了自己的堂哥,如此,我们只能为她的命运发出深深的叹息!……除了路明,作品中还描述了如周红、程军、白皓等多位青年教师的感情经历,生动地展现了这群乡村知识分子的活力。—尽管物质和精神条件都那么落后,他们依然积极生活,给这片深爱着的黄土地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因为爱得深,才更有“恨之切”。小说在歌一曲青春之歌的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如通过白虎村的变化来写当时乡镇管理的不完善,通过对几所学校日常工作的详细描写来揭示教育事业发展的弊端。“愚昧”,也是作品的一个主要控诉点。当时的民众以一种愚昧的自然状态生存,生病了不看医生,相信神娃;为留“香火”一定要生儿子,直至生下八、九个女儿;因为抚养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迈体衰,十四岁的女孩只能嫁给三十四的同村人……那一个个逝去的生命,一颗颗陨落的新星,都在诉说着无知的可怕。愚昧总是与落后相伴,因此小说发人深省地提出“治穷必先治愈”。作者的悲悯情怀可见一斑。

这部作品深刻地体现了世情、伦理、感情与道德的冲突;青春激情与环境、命运的冲突;愚昧思想与文明、与人的发展的冲突。这是一部具有浪漫情怀的小说,人物、风景的描写带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这又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反映引发人的深刻思考。(完)

作者介绍:李文菊,女,硕士,研究现当代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