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佛寺,京城早春第一梅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12

北京植物园深处的有一处著名寺庙,卧佛寺。

卧佛寺,因寺内有一尊元代佛祖卧像,而得名。

另外,卧佛寺的腊梅,被誉为京城第一梅。

文章图片1

木牌坊

正月,踏园寻梅。

走过长长的坡状甬道,两旁是千年古柏,奇拙苍劲。

文章图片2

长坡甬道

一座四柱七楼的精美的琉璃牌坊,乾隆题“同参密藏”。

文章图片3

琉璃牌坊

过琉璃牌坊,进入院内,放生桥将放生池一分为二。‍‍‍

文章图片4

放生池

半月形水池非常精巧,钟楼和鼓楼,左右同立。

文章图片5

放生池

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

1320年元英宗继位,在兜率寺的旧址上扩建,改名“昭孝寺”,后改“洪庆寺”。

1321年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和12弟子的泥像。

明正统八年(1443年)重建后改称“寿安禅林”。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改名“永安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改名十方普觉寺。

文章图片6

放生池边腊梅

卧佛寺内栽有多个腊梅品种,有100多株,主要就集中在放生池旁边。

文章图片7

腊梅

红墙为衬,蜡梅为影,构成精美画卷。

文章图片8

腊梅

腊梅,非梅。腊梅,以似腊而名为梅。

文章图片9

腊梅

蜡梅,花瓣带蜡质,且花色似蜜蜡,称之“蜡梅”。

文章图片10

腊梅

腊梅花下,挤满了很多人照相,都为拍摄早春这第一枝梅。

文章图片11

游人

馨香绽放,清香环绕,放生池内红鱼游荡其间,可谓赏花戏鱼两不误。

文章图片12

放生池

山门上,“十方普觉寺”为赵朴初先生所题。

文章图片13

山门殿

哼哈二将,应为现代所塑。

文章图片14

哼哈

为什么认为,感觉他们身上的批带装饰少了些。

文章图片15

哼哈

然后远远就看见天王殿内的弥勒佛。

文章图片16

天王殿内弥勒佛

且先不进去,门口横立一树梅,它是京城腊梅之冠。

文章图片17

古腊梅

此梅,相传植于唐贞观年间,与寺庙同龄,无论时代更迭,寺庙建了毁毁了建,这株梅一直在。

文章图片18

古腊梅

明朝是卧佛寺的全盛时期,明代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神宗五个皇帝,都曾驾临该寺,其中神宗朱翊钧还去了两次。明末清初,社会动荡,十方普觉寺亦冷落了一段时间。时人曾有“乱后寺废,香灯久断矣”的记载和“饥僧二三人,踏落叶、守败椽”的描述。

文章图片19

古腊梅

仔细看来,此腊梅,比起放生池旁的腊梅,花瓣的颜色要淡些,枝干更苍劲些,整体树形枯瘦更加老辣些。

文章图片20

古腊梅

天王殿内的光线较为暗淡。

文章图片21

四大金刚

四大天王,弹着琵琶,唱着歌。

文章图片22

四大金刚

后面是韦陀。

文章图片23

韦陀

从韦陀身边走过,来到后面的三世佛殿。

文章图片24

三世佛殿

三世佛殿,也被称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单檐山顶。殿前门额悬上悬“双林遂境”木匾,为乾隆御笔,两侧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珞梵宇妙庄严”,为爱新觉罗.溥杰题。

文章图片25

三世佛殿

殿内供奉横三世佛,须弥台莲花座上,中为释迦牟尼,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

文章图片26

三世佛

两侧为十八罗汉泥塑彩绘坐像。

文章图片27

十八罗汉坐像

这尊罗汉,与众不同,他身披盔甲,穿靴戴帽,占据罗汉之首。他就是乾隆塑像,为其塑造的“金身”,其意是想修成正果,立地成佛。

文章图片28

乾隆金身

后面壁上,供奉海岛观音。

文章图片29

观音坐像

三世佛殿的西配殿为祖师殿,正中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左边是二祖慧可,右边是三祖僧璨,北侧是六祖慧能,南侧是百丈怀海。

文章图片30

祖师殿

三世佛殿的东配殿为迦蓝殿,正中是波斯匿王,左边是之祗陀太子,右边是给孤独长者。

文章图片31

迦蓝殿

东配殿内北侧,是关羽、关平和周仓。

文章图片32

迦蓝殿内关公

南侧是韦陀坐像。

文章图片33

迦蓝殿内韦陀坐像

三世佛殿外的东侧,古树下悬着一古钟。此钟铸于乾隆元年(1736年),由怡亲王铸造。铜钟高1.31米,口径0.88米。敲钟可以解脱烦恼,降瑞得福。

文章图片34

古钟

最后是卧佛殿,《元史》记载,卧佛铜像,铸造于至治元年(1321年),当时元英宗皇帝为修庙铸佛“给钞千万贯,增役卒七千人”。铜像身高五米三,冶金五十万金。

文章图片35

卧佛殿

性月恒明,意为月亮如佛性,光辉永照。为慈禧书,光看这几个字,不得不叹慈禧的气魄。

佛祖铜像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三面环立着十二圆觉菩萨。这组释迦牟尼涅盘图,看之,悲戚!

墙上挂'得大自在”的横匾,为乾隆手笔,意为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

文章图片36

卧佛铜像

院内处处都是古树,游人纷纷拍照。

文章图片37

院内古树

最后的建筑是藏经楼。楼前一排腊梅。

文章图片38

藏经楼

蜡梅最早叫作黄梅,取其花色而名。

很多人都认为蜡梅开在农历腊月,故名“腊梅”。其实不然。

文章图片39

腊梅

宋代任渊在《黄庭坚诗序》中有“香气似梅花,类女工捻蜡而成,京洛人故谓蜡梅”。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明朝文献《花疏》中也曾写道:“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文章图片40

腊梅

文章图片41

腊梅

文章图片42

腊梅

唐代崔道融《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文章图片43

腊梅

东坡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诗里说: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文章图片44

腊梅

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文章图片45

腊梅

曹雪芹说: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文章图片46

腊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