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来稿照登] 童年,无忧无虑的小河 \施崇伟

 扬美文化 2022-05-12

“深圳文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童年,无忧无虑的小河

施崇伟\重庆市渝北区

漫步嘉陵江畔,驻足黄葛树前。轻风拂来叶飘飘,挟我回到故乡,回到童年。

我家门口有棵树,树上有鸟,还筑了巢。鸟在枝条上蹦跳,在林间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树前竹林,茂密,钻进去,人便不见影了。林子中,春来笋子破土,夏日竹叶飞舞,极有乐趣。最会陪我们玩的,是竹林倚着的小河。有小船飘飘摇摇过,鱼儿偶尔跃出水面。清澈时,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涨水时,昏昏黄黄,浪子卷来上游的木材、猪草。有时还会有鸭子,它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来,我们沿着河岸追,总也追不上。

枯水季,河水让一片滩地,斜斜的缓坡,露出浪痕,像褐色的肌理。刚刚开春,小草还没拱出来。雨下过,阳光照来,缓坡嫩绿得像刚长出绒毛。竹林外,母亲劈出空地栽了菜秧,和疯长的草比着鲜。微风吹拂阳光,草地的纹理不时变换着,时而微微泛白,时而金光闪闪,整片河滩仿佛一张精心描摹的画。灰鹊、布谷,起起落落,偶尔会有一群雁掠过。它们不会停留,空中变换的阵型会让我的脖子随它们转很远。

父亲在外地上班,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母亲天天出工干农活,撇下我和弟弟、妹妹。看是可怜巴巴,其实,这才是我们的自由时空。

母亲荷锄而出,我们就跑到开阔的河岸。三月初潮,水漫桃花。我们最喜欢在这个时季掏螃蟹。

细小如指甲盖般的蟹苗托着轻盈的身体,蜘蛛一样列队前行。小蟹们从河边滩涂,逆行而上。当寻到松软泥土,小蟹停止前行,忙碌地掘土打洞,营造窝居。

我兄妹仨撒欢到了河岸捉螃蟹。河滩临水近,我们不敢去。坡地上的洞穴,早被弟弟掌控。我和弟弟趴在洞口,妹妹提着小桶站在一旁。弟弟手伸进小洞,可又缩了回来。怕蛇?我一把推开他,伸出小胳膊。洞很深,越往里,越幽凉,什么也没摸到。半条小臂进去了,胳膊肘进去了,上臂也进了一半……指端触到了一个蜇螫嗷嗷蠕动的东西,想将它掏出来,又怕被它夹,用手试着捏到它的壳,将它慢慢往外推。到洞口了,看到泥糊糊的身子了,三妹拍手叫起来。我挺得意,神气地扬起螃蟹的腿脚,一不小心,它的螯夹住了手指尖。疼得我嗷嗷直叫,弟弟在一旁却是哈哈大笑……

七八只蟹成了战利品。到河边洗净泥土,剔去内脏,在菜地摘来南瓜叶,给螃蟹“穿”上“新衣”,再用铁莲草裹紧。弟弟在竹林边点燃柴禾,焰火哔哔响,香味渐渐浓。南瓜叶由幽绿变得焦黄,而后黑糊,慢慢有橙黄的蟹油渗出。从柴火中取出,拍去柴灰,解开烧糊的瓜叶,露出了红突突的蟹盖儿,螃蟹熟了!掰下肥肥的大腿,连骨带肉一口咬下去,细细嚼之,越嚼越香,尽管没盐没油没姜蒜,那种味道,胜过长大后吃过的山珍海味。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越来越热,河水越涨越高,螃蟹越来越肥,我们仨,也越来越壮。

接连几天大暴雨,母亲不出工。我们被押在屋里,无趣地仰天叹气。终于盼来雨歇天晴,可门前小河却漫了老高。我们站在门前老树下,看着水浑黄地翻卷。一浪接一浪,越过我们捉螃蟹的坡地,漫上烤螃蟹的竹林。水越来越激,浪越来越猛,往日温顺的小河,变得像张着大口的猛兽,直向岸边扑来。正午,它吞没了母亲的菜地;到黄昏时,它爬上邻居家的院坝,直向那茅屋冲去……

母亲赶去帮邻居搬家。我们仨,看着水一寸一寸涨上来。三妹汪汪地哭了,抽泣地结巴着:“螃蟹,螃蟹,会,不会,淹死?”

我告诉她,螃蟹才不会被淹死呢。但我和弟弟也大哭起来,看着河水淹了母亲的菜地,淹了邻居的房子,我们仨,望着逼向我们脚下的河水,嚎啕大哭!我们的哭声,被洪水的咆哮淹没。

不能淹没的,是童年记忆。家乡的小河,林中的小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个人简介:施崇伟,重庆江津人。喜欢阅读与写作,有散文、诗歌、小说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有个人文集《岁月的痕迹》。

本期首席摄影师:李智杰
    注:歌曲《家总在不远处》作词、 作曲、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