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一盆中植有两株景树,两株栽相不宜太远,而必须有一主一次,主树高大粗壮,次树略细矮。在形态上,可两株皆直,也可一直一斜,或一直一曲,或两株皆曲,或两株皆斜,或一株平斜另一株作悬式,等等。两株枝条分布可互为补充,有争有让。两株之间在形态上应有“感情”上的联系,或“亲昵”,或“顾盼”,或“随行”,不能南辕北辙。也有两株栽得特近,互为补充,形成统一的圆头形树冠。在习惯上,一盆中植三株以上景树即为丛林。从林盆景必有一株为主树,其高度、茎粗皆最大,而其他景树可以有大有小,参差不齐。在形态上以直干为主,也可以有直有曲有斜,但曲直应符合生态特点,整体上要趋向和谐统一。在栽植布局上,原则是不要成行成线,要有前后疏密之分,使景树形成立体空间。特别是要给人以深远感。在景树高矮布局上,一般前者低,后者高,使树林不致平面化。在后面或侧后面的空档上布置一两株矮树,以示深远。整体林冠线应有高低参差变化,富于节奏感。在树种配置上原则是单一的,但也可在落叶林中配置一两株常绿树种。在树相上,可以老、中、青结合。在盆面处理上可平,可坡,可置石,可有林间小路。这是以树木为主景,以石驳、岛屿和水面为配景的一类盆景形式。景树可以为孤植,也可以为丛林。这是一种描写水岸边环境条件下树木景观的特殊形式。水面用驳石与旱区分开,树木栽在旱区。如果是孤植树景,则着重在树的造型上下功夫,如果是丛林,则以丛林式手法处理树景。驳石应排列得曲折迂回,高低参差,岛屿和礁石大小、位置应适当,使之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制作时,整体应注意起、承、开、合的布局原则。水旱式(含树石式)盆景画意相当浓郁,盆水旱式(含树石式)盆景就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它的意境也比较明朗,般欣赏者都比较能够理解,不像树桩盆景意境比较隐晦,所以它是树木盆景中比较有前途的盆景形式。它是用规则或不规则的大理石或其他材料平板权作花盆,在其上按照构图布局堆土为山形、斜坡或平地,并依山形斜坡轮廓线内将平板雕成浅凹形,在适当位置栽植树木,点缀山石、摆件。将土面铺上苔藓覆盖,铺苔应整洁美观,具有装饰性;未铺苔处,可假定为水域,可置舟船等,也可假定为道路阡陌。所栽树木应精致修剪整形。这种形式一般都作小景,树木不宜太大,但应有老态。这种盆景画意突出,意境深邃,但管护需要精到,浇水一般只用喷雾状水,而且1~2年需换盆1次。此种盆景很难保持久远。它是以观花、观果为主的树石盆景。但对树的主干、树冠也需进行认真的造型处理,达到画境的效果。花果一般鲜艳,疏密得当。它和一般的果树盆栽有明显的不同,比较注重画意和韵味的表现。它的形式可以是单株、双株,也可是多株丛林式、水旱式砚式等。这种盆景是利用树木的可塑性(树的干、枝可弯曲造型)进行手工编织,使之形成某种图案或文字之类。像历史上的屏风式盆景即属此类。整个制作工艺气息太重,它给人们欣赏的仅是编织形象工艺水平的高低,而很少有树木盆景那诗画般的意境。是体量很小的一类盆景,树高不过15-25厘米,干租在1~2厘米,但树虽小,形态却有大树风度,老树树相。素材可在山野中挖取几经人兽樵伐、啃踏的“小老树”,也可用大树、老树姿态优美的枝条经高压而得,还可以用老条扦插,嫁接和分株根萌小树。素材必须叶小、节短。将这些素材经蟠扎、修剪形成姿态优美,树冠有层次、有疏密,虚实比较严紧且能体现“微中见大”的树相,植人盆中,以供观赏。微型盆景养护管理可将景盆埋在湿砂池中,也可每天将盆放在浅水池中(水池中溶人适当肥料)浸几分钟,让水从盆底孔中渗人,夏天微型盆景应放在阴棚中养护。微型盆景每年需换盆1次。微型盆景一般都多盆(一组)置博古架上陈列观赏,显得古朴清雅,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也可单盆置盆架上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