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与领导、同事做好沟通工作?

 书语人间 2022-05-12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726本书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效信息上》

接上篇:接收信息时,牢记两个关键,用好这六个方法,就能立马提升准确度

01.

工作时间里,我们需要频繁地和同事、上级、客户做各种各样的沟通,信息的传递贯穿于我们全部的工作进程,而传递的效果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进展。

准确的信息能够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错误的信息会给工作带来干扰、形成阻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即使误传的信息只有一句话,也会给工作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

A公司的新项目已经上线三个月了,小b无意中听到财务人员说新项目没有亏损,于是兴奋地向大家传递这个消息。待到发放奖金之日,大家发现新项目没有分配奖金,因此有员工产生了怀疑的负面情绪。

后来财务经理出面解释才化解了大家心中的疑问 —— 新的项目的确没有亏损,但是也没有赢利,而是处于持平的状态,按照公司的薪酬制度是没有奖金分配的。

小b在接收信息时只听取了片面的信息,而且不加以分析和求证就开始传播,影响了大家的工作情绪。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有效传递信息的法则包括准确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而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也是职场人的必修课。

02.

在职场上,信息的传递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只有同时将这三方面都传递到了,信息的传递算到位了:

1.  结构完整

我们传递给他人的信息应当表达清楚主体、过程与结果(目的)这些部分。就像我们造一个完整的句子要有主语、谓语和宾语一样,不完整的表达是让人产生误解与歧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时间和地点影响信息的传递

如果选择在客户即将下班的时间打电话过去沟通合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或是在地铁上与同行的主管提出升职加薪的申请等,都是非常不适宜的举动。一个原本重要的话题会因为不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而显得无足轻重、仓促而终。

3.  表达方式与接收方的情况也是隐形的干扰因素

除了准确传递信息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传递信息时的语气、态度和动作,这些都会成为影响信息有效传递的因素。

例如十万火急的工作任务以慢吞吞的语调来传递,那么接收信息的人自然不会感受到任务的紧急性,在工作的处理上就可能产生怠慢的情况。

信息接收人的情况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对方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在沟通中却使用了大量的行业术语,即使对方能够准确记住信息内容也无法做到深入理解,也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

03.

我们在职场上经常会有汇报工作、传达任务、讲解方案等一系列需要向他人传递信息的工作。

安排了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了解了沟通的对象以后,我们还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让对方更好地接收与理解我们所传递的信息。

下面我们介绍两种在工作中常见的实用的表达方法:

“三角式”是指先说结论,再逐步阐述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压缩式”是指将大量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压缩到只有寥寥数语甚至一句话。

在具体的工作中,“三角式”与“压缩式”两种表达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经常组合在一起使用。两种方法的结合保证了最重要的信息优先传递,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对方,而且言简意赅、条理清晰,从而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04.

对特定事物发表自己的评论,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们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与机会越来越多,对一件事、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是一件商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

然而,虽然作为评论的信息随处可见,但是观点清晰、内容出彩的评论并不多。很多时候我们的评论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观点模糊不清。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发表评论之前思路还处于混沌状态,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思考,没有将自己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分析上。

发表评论的方法,一种是先说“观点”,然后再阐述产生这个观点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聆听评论的人随着小a的陈述不断地去印证“观点”,从而加深了对于“观点”的印象。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引导信息受众主动接受“观点”。

另一种是先阐释自己的分析过程,即“原因”部分,然后通过这些“原因”推出自己的“观点”。听众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接收新信息的状态,而前后信息之间由于缺少很强的关联性,不能让听众在短时间内深入思考并找到关联。等到得出“观点”时,听众需要再次返回到之前的“原因”并一一验证其与结论的关联性。在信息接收上受众是处于被动状态的。

因此,这两种发表评论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先说“观点”再说“原因”,会让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更高,评论的观点也会更加清晰明了,避免让别人“不知所云”的尴尬。

05.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好的评论是如何产生。

首先,评论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参考意义,我们往往会通过查看别人写的评论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这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这个商品是否值得一买。因此,我们在评论中发表的内容也应当真实。

为了让他人能够更好地权衡评论内容的价值,我们还可以在评论中提前交代一下自己的相关背景,比如:“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我只去过这家公司一次”“我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等。这样的背景交代有利于受众对我们的评论信息进行客观、有效的价值判断。

其次,撰写评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写,这些评论的内容是写给哪些人看的。同样是在业务领域发表的书评,写给新员工看的和写给高管看的,在评论的视角与程度上就会有所不同。另外,在反复思考“应当说些什么”时,最好也想一想“什么不该说”。

再次,如果对将要评论的对象还没有经过彻底的了解,就不要急于下结论。片面的认识很可能让我们产生错误的观点。

全面地分析被评论的对象,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里还存在着不足,令人困惑不解或者感觉有争议的地方又有哪些,对此我们的观点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将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就是我们将要发表的评论的主要内容。

最后,在表达我们的观点时,观点一定要具体,应当避免出现抽象、空洞的表达。比如“这本书写得很好”“这样的公司值得加入”“很好”一类空泛的语句传达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受众没有办法感受到底好在哪里。况且人们对于“好”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比如被职场新人视为行业宝典的好书,在资深人士看来可能就是入门基础。

把抽象的评价写得再具体一些,不要让它们看起来平淡无奇。老生常谈的内容自然很难引起他人的注意,不妨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评价,给他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看待事物的眼力。

要注意的是,新颖的观点应当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为了追求新颖而刻意地标新立异,更不能为了展现与众不同而恶意诽谤。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信息搜集的方法。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