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八路军改编,朱老总德高望重,为何只授“中将加上将衔”

 兵说 2022-05-12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7年8月,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编制为3个师6个旅。

为了让八路军和蒋军“一视同仁”,同时也显示一下自己的“恩赐”。一向抠门的蒋氏也给了八路军一些主要将领军衔,其中有“中将加上将衔”1人、中将军衔9人、少将军衔20人。

但是,南京方面给八路军的军衔颇有“蒋氏烙印”,留下几点外人看来颇为费解的操作:一是朱老总“中将加上将衔”,二是刘伯承、贺龙“高开低走”,三是聂荣臻、徐向前“同工不同酬”。

南京给八路军“授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

【主席给留守部队做报告】

首先第一点,为什么给朱老总“中将加上将衔”?

红军改编后是“路军”和“集团军”的级别,这一级别的最高主官一般是上将,但一向对自己宽、对别人严的蒋氏,自然不会给朱老总“上将”衔,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中将加上将衔”。

红军到达陕北后,主席不计前嫌,呼吁联合抗日,所谓“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被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的蒋氏迫于压力,接受此建议,但在编制问题上一直设置重重障碍。

当时,陕北红军有7.5万人,延安要求改编为4个军,军长分别是林彪、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但是这个两全其美的要求被南京无视。抠抠索索的蒋氏只给2个师3万人的编制,而且还要被拆开,编入不同部队,不单设司令部,这样分而治之“借刀杀人”的套路,红军当然不会答应。

最后,经过马拉松一样的艰苦谈判,最终给了红军一个“第八路军”的编制,司令部下面设3个师6个旅共4.5万人。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老总德高望重,自然享有“集团军”主官的待遇。

抗战时期,共出过40多个“路军”或“集团军”,而其主官一般都是上将。朱老总作为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的总司令,授予上将军衔肯定是应该的,蒋氏却非常不情愿看到。

【八路军总司令朱老总】

德高望重的朱老总,完全有资格被授予“上将”军衔。

从年龄上看,朱老总甚至比蒋氏还大一岁,个人资历也比蒋氏要老得多。当蒋氏留学日本军校的时候,朱老总也进了云南讲武堂;当蒋氏失去靠山陈其美混迹青帮的时候,朱老总已经是滇军旅长;当蒋氏南下广州投靠中山先生的时候,朱老总放弃高官厚禄远赴德国留学。

当蒋氏靠筹建黄埔军校和北伐取得资本的时候,朱老总参与了泸顺起义;当蒋氏发动“四一二”的时候,朱老总毅然参与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军时期和主席并列,也是蒋氏悬赏的最高档。

所以,无论是于公于私,朱老总授上将军衔,一点都不过分。

但是,少将以上军衔在旧军队可是一块肉眼看得见的“金字招牌”,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显赫身份和待遇,不要说每月俸禄有上千的现大洋,一些腐化之徒还到处揩油、搜刮地皮,借以大发其财。

所以,在蒋氏眼里,少将都是一些“额外的赏赐”,中将则是“特别的恩宠”,至于“上将”军衔,如果不是蒋氏的心腹,休想染指。所以,再三权衡之下,南京方面给了朱老总一个“中将加上将衔”。

说到底,“中将加上将衔”不过是画了一张大饼,等于说,一旦有上将空缺就可以递补。但是蒋氏这张大饼一直没有圆,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发展到120万人,朱老总“中将加上将衔”还是原地踏步。

【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

给八路军授衔的第二个难以理喻之处,就是刘伯承、贺龙“高开低走”。

朱老总、刘伯承、贺龙,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已经是高级将领,南昌起义之前“川中名将”刘伯承是暂编15军军长,贺龙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都先后被武汉方面加授过“中将加上将衔”。

但是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蒋氏和南京方面肯定没有考虑这一层,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都被忽视了十年前的履历,高开低走,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他被授予中将的还有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以及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副师长萧克。

蒋氏授刘伯承、贺龙中将,无非是一个下马威,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十年前就投靠我,你们肩上的豆豆不早就加了一颗?最起码早就晋升上将,荣华富贵可是妙不可言啊。但是,蒋氏似乎忘了一点,在他主政时期,中将多如牛毛,而晋升到上将几乎是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八路军被授予中将的共有9位,除了上述这6位,还有3位编外人员:一位是担任八路军总参议的宣侠父,一位是周副主席,还有一位就是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

【抗战时期的周副主席】

第三个让人吐槽的是,同为副师长的聂荣臻和徐向前,仅被授予少将。

因为同为八路军的副师长,120师师长萧克被授予了中将,而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则被授予少将军衔。为什么年龄、资历、红军中的职位更高的聂荣臻和徐向前,和萧克相比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蒋氏和南京方面葫芦里又是卖的什么药呢?

从年龄来看,萧克出生于1907年,和林彪、粟裕同岁。而徐向前是1901年出生,聂荣臻则是1899年出生。从资历上看,萧克进入挂靠“黄埔”的军校时,徐向前已经在黄埔一期毕业,聂荣臻在黄埔任教官。萧克以连长身份参加南昌起义时,徐向前、聂荣臻都是发起人。

大革命时期,萧克曾任红二军团军团长,同期的聂荣臻是红一军团政委,徐向前则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至少徐向前比萧克更应该授中将,红军时期蒋氏开出的悬赏价格,徐向前和朱毛是独一档的10万大洋,而萧克、聂荣臻则是二、三档。

和聂、徐一起授予少将的,还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15师参谋长周昆,343旅旅长旅长陈光,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20师参谋长周士第,358旅旅长卢冬生、张宗逊,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129师参谋长倪志亮,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386旅旅长陈赓。

【八路军359旅旅长陈伯钧】

旧军队对将军军衔视若珍宝,主席和我军的绝大多数将领,则视如粪土。

因为旧军队等级森严,少将以上军官走到哪里都享受很多的特权,所以“少将”和“中将”军衔绝对是“香饽饽”。但蒋氏对八路军的防范和限制无处不在,八路军的政训处主任(后来的政委)几乎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而1955年我军授衔时,政工干部普遍较高。

说到底,蒋氏的授衔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异己”的拉拢、分化的手段之一。

对此,主席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两个月后,又接受黄克诚等人的建议,及时恢复了我军自秋收起义以后在“三湾改编”独创的“政委”制度,并对八路军中的不良苗头及时进行了纠偏。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川军代表、359旅旅长陈伯钧的二哥陈笃斋来到了延安,受到主席宴请。

主席还专门让驻防洛川的陈伯钧作陪。兄弟相见,分外亲切。陈笃斋见弟弟当了八路军的大官,张口就要钱,这可难倒了月俸只有5元大洋的陈伯钧。

后来,还是主席为了川军的关系,出面赠送了300元大洋,让陈伯钧下了台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