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生80个,唐玄宗生59个都弱爆了,这位皇帝生下867个儿女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5-12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社会的包容度大大提升,人人提倡男女平等,似乎性别歧视的现象正在逐渐消失。

然而,在我国古代时期,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却非常严重。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在婚姻关系里,一个男人可以娶很多个女子,其中一位为正妻,其余为妾,更下级的一层便是通房丫鬟。

虽然男人可以拥有妻妾成群,但是女人必须严格遵守三从四德,甚至有的家庭要求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了很久。

谭延闿,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就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中。

谭延闿的母亲在家庭中就是身份最为低微的妾室。由于这样的身份,她在家里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在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谭延闿的母亲李夫人没有资格和大家一起共桌吃饭,只能默默地站在饭桌前,这一站就是二十四年。

直到谭延闿科举及第之后,情况才有所转变,母亲才得以扬眉吐气。

究竟李夫人经历了什么?谭延闿又是怎样让母亲地位改变的呢?

成长背景

提到谭延闿,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谭延闿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但是这位大人物的童年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幸福,而是生活在无尽的压抑之中。

1880年,谭延闿出生在一个杭州的传统封建家庭中。

谭延闿

他的父亲谭钟麟是晚清的政治家,而他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妾室。这让谭延闿的童年生活一直处于寄人篱下的状态。

提到谭延闿的父亲和母亲的初次相遇,还要追溯到谭钟麟担任陕西巡抚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谭钟麟到朋友家做客,在朋友家里,他认识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小丫鬟,这个丫鬟就是谭延闿的母亲李氏。

两个人第一次相遇并没有电视剧里想象得那么美好。在谭钟麟和朋友谈天说地的时候,李氏作为丫鬟自然是要帮忙上茶的。可是李氏实在是过于紧张,一不小心便把茶杯打碎了。

李氏自然也知道这个客人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所以心中无比恐惧,害怕会受到主人的责骂。就在朋友准备破口大骂的时候,谭钟麟却拦住了他。

谭钟麟

眼前这个小女孩眼噙泪水、楚楚可怜的样子打动了谭钟麟,他一下子就心软了,所以主动请求朋友放过这个冒失的小丫鬟。

谭钟麟觉得自己走后朋友势必会再次责骂这个丫鬟,所以他决定把李氏带回自己府中。得到了朋友的许可之后,谭钟麟把李氏带回了家里。

一开始,谭钟麟只是把李氏当成丫鬟一般使唤。可是渐渐地,这个楚楚可怜的小丫鬟吸引到了谭钟麟的注意。后来,谭钟麟便宠幸了李氏。

此时的李氏虽然得到了宠幸,但是从身份上和其他夫人有云泥之别,只能被称作通房丫头。除了能够得到主人的宠幸之外,通房丫头和丫鬟在其他方面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在谭家,李氏的地位十分低微。在其他夫人们都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氏只能独自一人站在一旁,不允许上桌吃饭,只能帮桌上的其他人配菜。

由此可见,李氏在当时的地位与丫鬟几乎没有区别。

在当时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李氏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为谭钟麟生下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只有这样,她才能改变现在寄人篱下的生活。

好在谭钟麟对李氏一直十分宠爱,不久之后李氏就怀上了身孕。

1880年,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谭家大院的安静。李氏欣慰地看着身旁呱呱坠地的孩子,把全部的希望都寄予在这个孩子身上,盼望这个孩子能够出人头地。

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谭延闿。

从出生开始,谭延闿就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幸运的是,谭延闿生性聪明,从小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华,让父亲谭钟麟大喜过望。

在很小的时候,母亲李氏便将他们母子俩所处的困境告知了谭延闿。

在母亲的思想灌输之下,谭延闿一直牢记着自己的庶子身份,并将这个身份化作前进的动力。

只有出人头地,只有努力奋斗,他才能够摆脱这个低微的头衔,自己和母亲才能过上好日子。

成长经历

为了能够让自己成才,谭延闿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天赋异禀,学习十分认真刻苦,自然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

在谭延闿五岁的时候,很多同龄人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时候,谭延闿却早早地进入了私塾读书。

在谭延闿十一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正式地学习八股文。老师们都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事实证明,老师们的眼光非常正确。在谭延闿十三岁的时候,他到长沙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童子试。令大家没想到的是,谭延闿竟然一举夺得了秀才。

这样的天才少年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都认为谭延闿将来一定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

这样殷切的目光没有给谭延闿巨大的压力,反而让他更加发愤图强,为他以后的成功作了铺垫。

科举考试

1904年,二十四岁的谭延闿参加了科举考试。

与其他的科举考试不同,此时正值清政府即将覆灭的时刻,所以这场考试便是清王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寒窗苦读几十载的莘莘学子,都对这场重要的考试虎视眈眈。

就在竞争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谭延闿从一众优秀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取得了会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之后的殿试当中,谭延闿更是超常发挥,考中了进士。

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高中会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之前的两百年之间,谭延闿家乡地区都没能有人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次考试让谭延闿一举成名,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才子。

看到谭延闿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父亲谭钟麟心里自然也是欣喜万分。他非常骄傲家里能够养出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孩子。此后的日子里,谭钟麟更是对谭延闿赞赏有加。

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李氏感到无比自豪。

同时,她也暗暗地察觉到自己的好日子终于快要来了。她终于可以洗刷这么多年的委屈,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抬头做人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谭延闿得志之后,母亲李氏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在吃饭的时候,谭钟麟主动邀请李氏和大家一起上桌吃饭,这就表示谭钟麟正式向大家宣布李氏的地位再也不像原来那么低微了。

谭延闿看到母亲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过上了和其他夫人平起平坐的日子,他打心眼里为母亲开心。

同时,他也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继续努力,让母亲在其他亲戚面前更加扬眉吐气。

然而,在思想方面,谭延闿和父亲完全不同。

谭钟麟始终秉持守旧思想,对所有创新思想都抱有反对的态度,甚至嗤之以鼻。

面对正值维新变法时期,谭钟麟无法忍受新思想的大量涌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官回家。

谭延闿则完全不同。他对于维新变法一直持有支持的态度。

因此,在清朝末年,谭延闿在维新变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谭延闿的官场之路不算顺利,可是后来他在书法之路上越走越远。

婚姻生活

从小在一个大家族中长大,母亲和父亲的不平等关系,给年幼的谭延闿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婚姻观念也受到了父亲和母亲的生活的影响,作为拥有新观念的年轻人,谭延闿对于旧社会的封建婚姻制度嗤之以鼻。

母亲的经历让他牢记在心,他既心疼又生气,发誓自己的婚姻一定不能像父亲一样,一定要一生一世一双人。

谭延闿确实也说到做到了。

考虑到妻子的感受,和妻子方榕卿结婚多年以来,谭延闿一直没有纳妾,始终和方榕卿相濡以沫。

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处境,两个人都能一起走过来。

方榕卿生病的时候,谭延闿忙上忙下,还亲手给方榕卿炖鸡汤。虽然手法笨拙,可是看到丈夫如此用心,方榕卿十分感动,好像病痛一下子就好了一大半。

谭延闿外出工作的时候,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是方榕卿一手操持的。

照顾一大家子人何尝容易,可是为了不让丈夫在外面担心家里,方榕卿用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里的大事小情。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谭延闿和方榕卿是当之无愧的模范夫妻。

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基本没有翻过脸、吵过架。谭延闿对方榕卿宠爱无比,方榕卿也对谭延闿照顾有加。人们都非常羡慕这对“神仙眷侣”。

然而,这一对模范夫妻却最终没能走到最后。结婚多年后,方榕卿突然身患重病。此时的谭延闿正在外地办事。

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方榕卿特地吩咐下人不要告诉谭延闿自己身患重病的消息。

等到谭延闿回家的时候,方榕卿早已离开了人世。谭延闿悲痛不已,没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是他一生的遗憾。方榕卿离世之前,吩咐下人留给谭延闿一句话,让他好好对待他们的子女,不要续弦。

谭延闿自然遵守了妻子的遗嘱。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他的心里始终都只有方榕卿一人。即使出现再好的人,他也没有办法背叛方榕卿。

妻子离世之后,很多人都劝谭延闿另娶一位妻子。这些人当中就包括孙中山。

因为爱惜谭延闿这个人才,孙中山不忍心看他此后的日子里独自一人度过,于是把当时赫赫有名的宋家的女儿介绍给了谭延闿。

这名女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宋美龄。

整个宋家都对谭延闿十分满意,外加有孙中山在其中帮忙,这桩婚事似乎是一件“强强联手”的婚姻。可是,谭延闿心里可犯了难。

考虑到自己结过婚,如果和宋美龄结婚了那便是对她的不负责任,外加谭延闿曾经对亡妻立下了终身不娶的誓言,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推掉这桩婚事。

一开始,孙中山并不理解谭延闿的选择。可是后来听到谭延闿的真正原因,孙中山非常佩服他的有情有义,于是便不再提为他提亲的事情。

送别母亲

对于谭延闿来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个女人就是他的母亲和妻子。

作为丈夫,他任劳任怨,始终把妻子捧在手心中呵护。

作为儿子,他更是尽心尽力,十分尽力地为母亲尽孝,让母亲安度晚年。

母亲过世之后,按照封建婚姻的传统来说,母亲李氏是没有资格从家里的正门出殡的。

出殡

谭延闿对这样的封建思想十分痛恨,坚持要抬着母亲的棺材从正门出去。遭到下人们的阻拦之后,谭延闿勃然大怒,他嘶吼着与大家对峙。

后来谭延闿更是直接躺在棺材上,说“现在是我要出殡,从正门出发吧!”

无可奈何之下,大家只能让谭延闿抬着母亲的棺材从正门走出。

在谭延闿幼年时期,他见证了太多母亲,被其他人欺负,却又无可奈何的场景,从那时开始他就发誓一定要让母亲出人头地,怀着这样的冲劲儿,他确实做到了。

在母亲生前,谭延闿为母亲争了一口气。

母亲过世之后,谭延闿也一定要让母亲得到人们的尊重。

虽然封建传统习俗不让母亲从正门走,可他偏偏要让母亲保留最后的尊严。

时代不同了,曾经的那些封建婚姻习俗正在离我们远去。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一夫多妻,这些旧时代的产物,也慢慢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小插曲。

如今,我们追求的事物与过去完全不同。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年代。

摆脱了那些封建习俗的约束,我们才能够更加自由,我们才能够有机会追逐自己的灿烂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