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遗失120多年的素描本,唤起梵高一生中最炽热的“阿尔勒时期”

 Frances胤 2022-05-12

图片

“无论如何我也该振作起来,我要拾起曾经因为无比的气馁而被我丢弃的铅笔,重新开始画素描……”

封面图:《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布面油画。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阳光下的阿尔勒



1888年2月21日,文森特·威廉·梵高做了影响他创作生涯的重要决定:他要离开艺术之都巴黎,去往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勒。


图片

巴黎虽好,却并不能让他在创作中感到自由与释放,苦痛的内心急需自然与阳光的抚慰,风景如画、阳光明媚的阿尔勒无疑是优选。在安静的阿尔勒,梵高度过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两年,也是他人生中最炽热的一段创作高产期。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夜间的露天咖啡馆》油画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夜间的露天咖啡馆》素描

阿尔勒的景色与日常生活给了梵高诸多灵感,他日夜作画,将自己的感受倾注画中,短短一年间,留下了大量的作品(300多幅), 闻名于世的《向日葵》《夜间的露天咖啡馆》《在阿尔勒的房间》等画作,都创作于此。“阿尔勒时期”也因此被视为梵高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然而他的艺术生涯却终结在这个时期,令人唏嘘。

图片

图片

那些在此创作的作品在后来被一一发现,动辄成为天价拍品,但从这些作品中似乎并不能相对完整地拼凑出梵高在阿尔勒的生活,这对于想要更全面了解梵高的人们来说难免是一种遗憾。

图片

图片

图片

直到2012年,一本遗失了120多年的素描本现世,那是友人赠予梵高的旧时账簿,纸张上乘,梵高极爱在上面画画,随着岁月流逝和多次辗转,本子早已锈迹斑斑,但能让后人更立体的了解梵高。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星空》油画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星空》素描

这些作品中,有梵高油画名作的素描稿,也有在小城中采风、游荡时的即兴描画,65幅珍贵的素描作品组成了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生活手账”。不仅为研究梵高在阿尔勒的生活与创作提供了重要视角,也填补了阿尔勒时期素描创作的空白。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莫斯梅半身像》素描

2021年3月1日,在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梵高在阿尔勒时期创作的素描作品《莫斯梅半身像(La Mousmé)》以1040万美元成交。该画创作于他初到阿尔勒的那个夏天,画中年轻女孩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国小说家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夫人》。或许是书中对于“Mousmé”的解释(形容类似女主角菊子的日本年轻女性)触动了梵高,他决定画下正处在生命盛放之时的少女。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莫斯梅半身像》油画

这幅画的油画版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而在拍卖会上现身的素描版本创下了梵高素描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梵高的素描也因此一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初心与终结


 
图片


梳理梵高生前的作品,他的油画有864幅左右、有150幅水彩画,素描比油画要多,据统计大概有1037幅。这些素描让梵高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还是懵懂孩童时,他就常画一些小幅素描。1864年2月,梵高在父亲生日画了一幅素描《谷仓与农舍》,这是有所记载的他的最早作品,从接触素描开始,梵高打开了绘画的新天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早期接触绘画时的梵高就开始画一些练习稿,他尝试用铅笔、蜡笔、不透明水彩、墨水等不同画材在纸上作画。那时虽未能系统学习素描,他的画笔少了一些学院派的要求和讲究,他的素描多了一份质朴和真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早年梵高受到荷兰传统绘画的影响,画风偏向写实,在矿区工作时,他就常常用素描记录矿区矿工劳作的场景,线条粗犷有力,虽有线条夸张但笔笔到位。此后的不同阶段,他用素描画下了一幕幕人间真实,烈日下辛苦劳动的工人、田野里忙碌的农妇、枯藤老树、麦田疯长……都在他的笔下变得鲜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离家求学和工作的十余年间,梵高更是亲身体验着充满不幸的人间真实,他在苦难中求生存,并未正式步入绘画道路,随着对绘画认知的提高,他的素描也有了新的体会。

图片

图片

1880年9月,27岁的梵高写信给弟弟提奥:“我将拾起我的铅笔……我要重新回到素描上,从那时起,一切在我眼中都变了,现在我正在路上。我没办法告诉你我有多开心我又开始画素描了。”

提奥十分支持哥哥的想法,他表示“哥哥放心飞,提奥永相随”,也是从那时起,提奥开始资助梵高学习绘画和创作,并与他一直保持书信往来,直到他离世。

图片

图片

决定重拾画笔后的梵高深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影响,他的创作也开始介入油画等其他媒介,用色彩表达着他的心声。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从未丢下过素描练习。只是开始学画和去往巴黎逐梦的日子也并不尽如人意,梵高觉得自己并不属于这座繁华的艺术之都,也许广袤的天地之间,风雨阳光下才是他的归处。

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最为重要的阿尔勒时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阿尔勒时期,梵高的素描大多用芦苇笔画成,芦苇杆削成不同宽度的笔尖,可以在纸面上呈现不同粗细的笔触,他在素描本上实践着不同的笔法,有实有虚,点面相接,描绘着所见得风景与即时灵感,让一张张素描充满生动的表现力,留下了阿尔勒时期珍贵的生活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戴草帽的自画像》素描

英剧《神秘博士》中,博士与同伴穿越到梵高在阿尔勒独居的小屋内,与梵高来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相遇。梵高热情地向来自未来的朋友们展示着他的画作,言语中流露的纯真与热切令人动容。


英剧《神秘博士》片段

博士带他来到21世纪他的某一场画展,看着展厅内自己的作品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听到解说员能够理解他苦心孤诣的创作,梵高难忍哽咽,落下热泪。

而博士的同伴以为带他来到这里可以让他重拾希望,阻止他自杀的悲剧。

图片

历史当然不会被改写,阿尔勒之后梵高回到了巴黎附近的奥维尔小镇,在此地的70多天后,他朝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终究还是结束了年仅37岁的生命。

来,继续观赏梵高的素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