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赓陪钱学森参观哈军工,钱学森:整体满意,只有一点不以为然

 qing007 2022-05-12

1955年10月28日的上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一双小儿女,出现在北京。

此人中等身材,硕大宽阔的额头,一双英俊的大眼睛闪着睿智的光芒。他紧紧抓着妻子蒋英的手,带着孩子,疾步走上金水桥,嘴里喃喃地说:“这就是北京,我们祖国的心脏啊!”

他就是阔别祖国二十载的海外游子、旅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文章图片1

11月5日,陈毅副总理亲自接见钱学森。陈毅诚恳地说:“新中国千方百计要把你们这些科学家请回来,就是想打一个现代化的翻身仗啊!”

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让钱学森深为感动,他急于投入工作,要以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

中国科学院的领导理解钱学森的心情,他们建议钱学森先到外地,熟悉一下国内的情况。

吴有训副院长说:“中国的重工业都集中在东三省,我想您先去东北吧!”

11月22日,钱学森在朱兆祥的陪同下起程去东北,第一站就是哈尔滨市。

早在哈军工建院之初,陈赓就从罗时钧和庄逢甘那里听说过他们的老师钱学森博士的大名。钱学森甫抵北京,消息灵通的陈赓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2

主持完哈军工各级干部的授衔典礼,刚刚返回北京,他就匆匆去见彭德怀,向彭总建议说:“听说钱学森最近要到东北参观,咱们军工有懂航空、火箭的专家教授,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最好请他去军工参观一下,再听听他对中国研制火箭的意见。”

彭德怀十分赞成,他急不可耐地去找周恩来,反映陈赓的建议,然后回来告诉陈赓:“总理很支持,你就赶快安排吧。”

那一天是11月24日,钱学森一早就去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

在路上,他问朱兆祥:“我在哈尔滨有两个朋友,一个叫罗时钧,一个叫庄逢甘,听说在这里的一所军队学校里教书,这次能不能见见面?”

文章图片3

朱兆祥早就知道罗时钧和庄逢甘是钱学森的高足,现在是军事工程学院的教授,可听说那是一所高度机密的特殊大学,所以这次就没有安排钱学森参观军工学院。

从东北烈士纪念馆回到国际旅行社,朱兆祥马上打电话,把钱学森的要求报告了黑龙江省委。

很快,省委回电说,军工学院已经请示了北京,他们欢迎钱学森博士到学院参观指导。

翌日上午,浓重的阴霾滤掉了太阳的大部分光芒,天空中只剩下一轮硕大的红日。当红日从空军系大楼屋脊的“大老虎”后面冉冉升起的时候,已是上午8点30分了。

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把钱学森送到了文庙街上的王字楼,他和朱兆祥刚下车,只见一群身着军装的军官们迎到车前。

为首的中等身材、和颜悦色的首长伸出了右手,大声说:“欢迎啊!欢迎钱先生来学院参观指导工作,我是陈赓啊!”

文章图片4

钱学森一下子愣住了,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天早晨,负责接待他的省委统战部干部告诉他,这所军队大学的院长是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

在北京总参办公的大将,怎么一转眼就从天而降呢?

钱学森急忙握住陈赓的手说:“您好啊!陈院长!你这是从……”

陈赓率直地说:“我今天起了个大早,刚从北京飞回哈尔滨,我要为钱先生接风洗尘呀!”

这实在大大出乎钱学森的意料。陈赓以大将之尊,在军务繁忙之中,不远千里,凌晨从北京专程赶回来迎接他,这是他平生没有遇到过的礼遇,他脸涨得通红,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文章图片5

陈赓把刘居英、刘有光、徐立行、张衍等院领导介绍给钱学森,主宾这才走进楼里。

大家落座后,陈赓发表简短的欢迎辞,坦诚中不乏幽默:“我们军事工程学院打开大门来欢迎钱学森先生。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有什么秘密要保的。那些严格的保密规定,无非是在美国人面前装蒜,不让他们知道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

正说着话,徐立行陪着周明鸂教授走进来,周明鸂直奔钱学森。分别多年的老同学竟在哈军工重逢,两个人激动不已。

徐立行告诉钱学森,罗时钧和庄逢甘上午有课,中午会来见面。陈赓说:“让他们俩一下课就来,中午陪钱老师吃饭。”

上午,陈赓、刘居英、徐立行等人陪同钱学森参观学院。在学院陈列馆,陈赓指着许多从朝鲜战场缴获的军事装备,笑道:“都是些美国人的玩意儿,保什么密!”

小汽车从文庙图书馆东侧开进大操场西南角,陈赓请钱学森下车,由刘居英向钱学森介绍学院五个系的布局。

文章图片6

钱学森眺望着远处的教学大楼,又看看刚刚落成的崭新的体育馆,称赞道:“太气派了!这样大的校园在美国也不多见。你们的教学大楼都像是大宫殿啊!”

周明鸂插话说:“学森,你还没看到我们一系和二系的大楼呢,那比这三座系的大楼还要大。”

他们上了车,小车拐了一道弯,在空军工程系大楼前停下。钱学森下车,仰望着高大雄浑的空军工程系大楼和炮兵工程系大楼,兴奋地说:“哎呀,太漂亮了,太壮观了!”

听罢介绍,他摇摇头,几乎有点不相信,如此宏伟的大建筑,居然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建起来的,祖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热情和干劲,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在空军工程系,大家在唐铎少将的引导下走进风洞实验室,马明德教授在门口迎接。

听过马明德的介绍,钱学森说:“了不起!你们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看来中国科学院要向你们学习呢。”

接着钱学森又去102教授会,那里正有一位身材不高、气度儒雅的教授在等待他。一见面,那人自我介绍道:“我叫梁守槃,欢迎钱先生来参观指导。”

文章图片7

钱学森一怔,盯着梁守槃打量片刻,又惊又喜地说:“哎呀,您就是梁先生呀,我早就知道您,今天才见面,记得您到美国留学时,给我带来交大老同学的一封信。”

梁守槃说:“那是我的表哥托我带给您的,您收到信以后,还给我寄过一封回信。”

“是的,”钱学森点点头,“其实,我主要还是从林家翘那儿听到您的消息,蒋英和您的妹妹好得像亲姐妹。”

看见陈赓等领导站在旁边,钱学森解释道:“陈院长,梁教授的妹夫是我的留美同学林家翘,他的妹妹和我太太关系很好;所以我虽然没见过梁教授,却早已如雷贯耳了!”

大家的情绪都受到了感染。钱学森以手抚额,感慨地说:“地球真小,我没想到在军工学院会见到老同学和老朋友。”

文章图片8

梁守槃也沉浸在与老朋友相逢的喜悦中,他说:“我请钱先生看看我们研制的几种飞机发动机平台。”

唐铎插话说:“这几种平台是梁主任设计和研制的,当初我问梁主任,要不要找苏联顾问帮忙,梁主任说不需要,果然,他们102教授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出来了。”

钱学森饶有兴致地细看梁守槃的飞机发动机试验平台,一边与大家探讨着技术问题。

陈赓忍不住问道:“钱先生,依您看,我们靠自己的力量,能不能研制出火箭呢?”

钱学森几乎是不假思索,便回答道:“既然美国人能造出来,我们当然也能!难道我们中国人不如他们?”

陈赓喜不自禁,他往前一步,紧紧握着钱学森的手,说道:“钱先生,太好了,我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参观完军工学院后,陈赓为钱学森举行的隆重的欢迎宴,席间,大家交换了意见,初步达成了自主研制火箭的构想。

文章图片9

宴会结束后,已经是晚上了。陈赓亲自送钱学森出了学院门口,直到目送他的轿车消失在夜色中,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陈赓初会钱学森,收获巨大,回到北京后,他马上去向彭德怀汇报。

彭德怀大喜,他对陈赓说:“你代表我去邀请钱教授来国防部,我想和他谈谈。我是老粗出身,得拜人家科学家为师呢。”

12月下旬,钱学森和朱兆祥从东北回到北京。稍事休息后,朱兆祥便向中国科学院办公厅汇报了陪同钱学森东北之行的情况。

办公厅的同志给他一张写有地址的便条,告诉他:“彭德怀部长办公室来过几次电话,叫你从东北回来后,立即到彭总家去一趟。”

按照地址,朱兆祥找到西单灵境胡同10号。这所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彭老总的元帅府?他找我有什么事吗?朱兆祥等在会客室里,心中忐忑不安。

门开时,走进来的却是在东北新结识的陈赓大将。只见他伸出手来,爽朗地说道:“欢迎,欢迎,我们是老朋友了。”

文章图片10

朱兆祥这才弄明白,这里原来是陈赓大将的家。

陈赓开门见山地向朱兆祥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想问问你,这次钱学森先生参观了军工学院以后,对你讲了些什么?他有些什么意见?“

朱兆祥低头思忖,陈赓见状补充说:“你不要有什么顾虑,讲他的原话嘛!”

朱兆祥点点头说道:“钱先生对军工学院的印象很好,整体非常满意,只是有一点他却不以为然。他看到学院有几十名苏联专家,对此很不感冒。他说,一个学院要这么多苏联专家干什么,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干不了吗?他还感到,由于那里的一切由苏联专家说了算,我们的科技人员依赖性大,不能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朱兆祥一口气说完钱学森对“老大哥”的微词,不知陈赓大将会如何反应。

出乎朱兆祥的意料,陈赓一拍大腿,站起来说道:“好啊,讲得好。我们需要的就是像钱先生这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国家就是需要具有这种民族气节的人才。你们科学院的同志办了一件大好事,能够把钱先生这样爱国的知名科学家请了回来。”

接着,陈赓对朱兆祥说道:“我们的彭老总知道钱先生是火箭专家,很想见见他,要向他请教几个问题。你们还在东北的时候,他就问过几次,不巧的是,彭老总现在生病住院了。等我跟他约个日子,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彭老总怎么样?”

“那当然好。”朱兆祥连忙点头答应。

临别时,陈赓握着朱兆祥的手,亲热地说:“请你跟钱先生说,我们想请他吃顿饭,表示我们部队同志欢迎钱先生回国之意,你和他一块来。”

文章图片11

12月26日下午,钱学森在陈赓的陪同下到首都医院看望彭德怀元帅。

病榻上的彭德怀像见到久别的老朋友,拉钱学森坐在自己的身旁。他们之间没有寒暄和客套,谈话直截了当。

彭德怀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想打人家;但是,我们应当具备先进的防御能力。历史的教训是,你落后了,人家就要来打你。”

停了一下,彭德怀试探着向钱学森提出了他思考已久的问题:“我想和钱先生探讨一下: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如果研制射程在300-500公里的火箭,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文章图片12

钱学森考虑了一下,问道:“这种射程的火箭是以什么为目标呢?”

彭德怀说:“我们时时受到美国和蒋介石的武力威胁,所以中国当前急需的是解决防空火箭和海岸对海上目标的火箭。”

钱学森说:“如果只是能够发射火箭,那用不了很长时间,费时间的是发射出去后能控制火箭的那一套东西,可以叫自控系统。完成自控系统应占工作量的80%,而弹体和燃料研制的工作量只占20%。当年二战时德国V—2飞弹命中率很低,就是自控系统不过关。”

彭德怀沉吟半天说:“看来最重要的是自控系统了。我们当然要同时解决这个问题才行,要不然,导弹乱飞一气,还怎么消灭敌人呢?”

钱学森又向彭德怀和陈赓详细解释了自控系统的原理和类型、技术上的难点等等问题。

钱学森的渊博学识和深入浅出地释难解疑,让彭德怀和陈赓深入了解了发展火箭和导弹武器该从何处入手。

文章图片13

第一次见到这位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志愿军统帅,钱学森暗自惊讶:彭元帅竟是那么平易近人,朴实得像个只知道扛枪打仗的老兵。

他最后说:“搞导弹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一支搞研究和设计的队伍,需要建一些地面试验设施,也需要有专门的工厂,原材料可能需要全国各有关部门支持。至于人力、物力,还需要仔细估算一下。时间嘛,美国从军方开始支持搞导弹算起,到搞出第一枚导弹,用了近10年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比他们快,有5年的时间我想是可以的。”

彭德怀听完,满意地说:“好,钱先生,有你这些话我们就放心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就靠你们这些知识分子了。”

彭德怀意犹未尽,又向钱学森请教了一些关于导弹的基础知识。

他转向陈赓,感慨地说:“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我们军队也要学点洋玩意儿,你回去安排钱先生给我们高级干部讲讲课。”

送走了钱学森,彭德怀在病房里慢慢踱步,他对陈赓说:“钱学森是难得的人才,是国家的宝贝啊,陈赓啊,你要照顾好他的生活。”

就在这一天,陈赓以国防部的名义,在高干俱乐部设便宴款待钱学森。参加作陪的有王震和总参装备部部长万毅等老将军。

文章图片14

席间,陈晨把王震和万毅介绍给钱学森,他风趣地说道:“他们都是导弹迷,都对钱先生研究的导弹技术感兴趣。今天认识认识,日后还要共事打交道。”

不消说,整个用餐时间的话题,都没有离开火箭、导弹。不过,那时“导弹”一词来自西方,报纸上直译称作“弹道导弹”,说起来颇为拗口,大家讨论了半天,是直译“弹道导弹”,还是叫“飞弹”?

万毅围绕着导弹的性能和功效向钱学森提出一些问题,钱学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了回答,在座的几位将军听得津津有味。

彭德怀出院后上班,陈赓把哈军工任新民等三位教师给军委的建议书送到他的案头。彭德怀对任新民关于研制火箭武器的建议很重视,阅毕当即批给黄克诚和万毅阅。

根据彭德怀的批示,万毅亲自去征询钱学森的意见。钱学森认为,火箭研制和试验,需要有大的靶场和专用设备,试验中的燃料添加、点火试飞、中途控制等环节都可能发生危险,因此研究工作不宜设在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军事工程学院里。

文章图片15

1956年的春节,一夜细雪,把北京城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大清早,陈赓就爬起来,让厨师弄吃的。

他匆匆喝了点大米粥,吃了两片炸馒头片和一块腐乳,就打电话叫车。

傅涯披着棉袄追出来,奇怪地问:“今天是过年,放假啦,你还不在家里待着,到哪儿去疯跑呀!”

陈赓笑嘻嘻地说:“好事儿!今天叶帅要请客,让我操办,我得赶快去接钱学森夫妇俩。”

傅涯不吭气了,她知道说也没用,何况是叶帅交办的公差。自从年前在哈军工宴请钱学森之后,陈赓回到家里,张口闭口都是“钱学森”,连孩子们都知道中国有个大科学家叫钱学森。

前几天,陈赓跑到叶剑英元帅家里,向他的“黄埔老师”鼓吹了一通,说得叶帅心里发热,急不可耐地吩咐道:“阿赓啊,你就当个牵线人吧,请钱学森夫妇到我这里吃顿便饭,日子嘛,我看就定在春节如何?”

“好哇!”陈赓一拍大腿,“大家在一起过年,就更有气氛了!”陈赓又风风火火地去给钱学森下请柬。

春节的上午,一辆小汽车开进叶剑英家幽静的大宅院。陈赓带路,和钱学森夫妇一起向叶剑英的住宅走去。叶剑英穿着中式对襟棉袄从屋里出来,迎接钱学森夫妇。

这是充满轻松气氛的家宴。席间,火箭和导弹自然成了宾主的主要话题,三个人越谈越投机,越谈心情越急迫。吃罢饭,陈赓建议,立即去找周总理拍板。

叶剑英看看手表说:“今天军委办公厅举办春节舞会,可能会在那里找到总理,咱们现在就去!”

他们直奔景山西侧的三座门,果然,周恩来和众将军们在参加春节舞会,踏着优美的音乐舞曲,周恩来潇洒地翩翩起舞。

舞曲刚停下来,陈赓就走到舞池里,把兴头上的周恩来找出来。叶剑英和陈赓忙向他说明来意。

文章图片16

周恩来把两只臂膀交叠在胸前,认真地听着,频频点头道:“很好嘛,我很赞成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请学森同志尽快提出一个书面意见来?”

周恩来、叶剑英、陈赓三个人直奔会客室,钱学森还等在那儿呢。

“学森同志,刚才叶帅和陈赓同志向我谈了你们的想法。我认为这个想法很好与嘛!”周恩来紧握着钱学森的手,话语充满着信任和期待,“现在我交给您一个任务,请您尽快把你们的想法,包括如何组织这个机构,如何抽调专家等等,都写成一个书面意见,以便提交中央讨论。”

“好的。”钱学森尽量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语气坚定,胸有成竹。

1956年1月上旬,彭德怀又把陈赓找去,一起约见苏联军事总顾问波特鲁塞夫斯基上将。他们两人一唱一和,向总顾问提出请苏联向中国提供火箭制造图纸资料的问题。

翌日,陈赓驱车来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亲自出马邀请已出任所长的钱学森向在京的解放军高级军官演讲“导弹概论”。钱学森欣然接受了邀请。

文章图片17

1月中旬,在陈赓的组织协调下,钱学森在总政文工团排练场,为解放军高级军官作了三场关于导弹技术发展的学术报告。

不久,钱学森又接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请他向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作一次关于火箭、导弹技术的学术报告。

这一天,会议大厅坐满了党、国家和军队的高层领导人。他们之中有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的几位副总理以及各部的部长,还有佩戴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陈赓也静静地坐在其中,认真记笔记。

20年来,钱学森从未作过这样的报告,台下听众身份之显要,也是钱学森前所未见的,这使他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发展火箭和导弹工程的事业已是箭在弦上,指日可待了。

1月20日,彭德怀主持军委会议,讨论万毅提出的《关于研究与制造火箭武器的报告》。

彭德怀在会上说:“我们要解决火箭防空、海上发射火箭等问题,目前即使苏联不帮助,我们也要自己研究,苏联要是帮助,我们就去学习。”

在陈赓的提议下,会议决定立即向中央提出研制导弹的建议报告。

文章图片18

2月17日,钱学森交出答卷,经他深思熟虑起草的《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放到了周恩来的案头。

这份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草案、发展计划和具体研制步骤,为了保密,把火箭、导弹这些敏感的名词统统用“航空工业”来代表。

在这份意见书中,钱学森还开列了一批拟调来参加这一宏伟事业的21名高级专家的名单,其中包括哈军工的专家任新民、梁守槃、庄逢甘、罗时钧、卢庆骏等人。

钱学森的意见书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开会研究。3月14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

文章图片19

会议决定成立国家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由聂荣臻任主任,副主任为黄克诚、赵尔陆,委员有钱学森、刘亚楼、王诤、李强等人。

在中国导弹工程和航天事业起步的时刻,陈赓是一把钥匙,是一座桥梁,他的历史作用是沟通科学家与中央领导人之间的思想理念。

所以,他除了处理日常繁重的军机大事,就是奔走呼号,穿梭于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各位将帅之间,向他们宣传钱学森和军工学院准备把导弹科研项目扶上马的坚定决心。

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尽义务”。他在默默地构筑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奠基石。

若干年以后,钱学森回忆往事,满怀深情地说:“陈赓大将很直爽,他想干什么,让人一下就能明白。君子坦荡荡,他的心是火热的,他的品质透亮,像水晶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