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詹东图玄览编》| 詹景凤

 tongyang 2022-05-12

詹景凤是一位明末时诗书画皆能的文人,他不仅在诗书画上有很深的造诣,在鉴评书画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其著作《詹东图玄览编》记述了他生平所见古代书画碑帖,主要是唐宋元时期的名家墨迹,记述不拘泥于著录的作品内容、款式、尺幅、印章等,出色的是其对画家风格特征、笔墨技法的分析和总结,不偏袒,不随波逐流,而是客观中肯地进行评价。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詹东图玄览编》的鉴评特点 “去浓俗而入雅”


玄览卷一中提到《十八学士图》:“这里面的人,着色不浅不深之间,要在去浓俗而入雅,盖精极态,妙入无象,画道之工巧莫商焉。”宋人十八学士图中所绘的内容指的是唐朝秦王时,李世民在宫城西开办了文学馆,招纳贤士,收拢人才,这十八学士包括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对雅的认知,清代沈宗骞曾说:“既不喜临摹古人,又不能自出精意,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者,谓之格俗。” 因此,这幅佚名所作的《十八学士图》能够被评为雅,一方面是他所绘的人物、衣着是唐朝时期的样式,但在画法、画风,以及物品都是宋朝时期的风格,没有唐朝明艳的着色,而是宋朝时期典雅的着墨。这里的雅又一方面体现在陈设布局上:画面中书画场地运用屏风、植物、假山以及各种器物陈设营造出了一种自然、幽静、雅致的空间,这也正符合文人的生活品位,反映出清雅含蓄的人文精神境界。并且包括在其用笔上,竹干用墨线勾勒,竹叶则直接用墨撇,用笔疾速,但在器皿的表现上是细腻妍雅,如此有收有放,可谓是雅的。
 除此之外对于燕文贵的《武夷叠嶂图》,书中詹景凤对之也有雅的评判,中肯且有褒贬:“用笔精工……笔不劲秀,虽雅而稚,无意致。”纵观整幅画,在山石的表现上精工细致,所描绘出的峰峦矗立,气势恢宏,但是其意境却缺乏一种深远清雅之感,多了一点俗气,兴许是构图稍满了一些,也少了一些生机的韵味,画面略微缺乏趣味感。
周昉所作的《璇玑图》是仿照张萱所绘,但玄览一卷中称:“昉虽步萱,然萱笔稍乏秀雅,昉寓秀雅于丰艳婉丽之中。”点出了周昉与张萱描绘古代美女时用笔气质的不同之处。张萱的《璇玑图》是由苏蕙织锦武则天题字,但现如今两幅作品都不知所在何处,现将张萱的仕女图作品与周昉的仕女图作品寻出对比。不难看出,尽管都是描绘唐代仕女生活的绘画,张萱对仕女的描绘更加艳丽生动,衣服颜色对比相对明显,展现出当时仕女的欢乐之感,因此缺乏一种静雅之感。而周昉对仕女的描绘虽然颜色也很靓丽,但他所描绘的仕女动作内敛,展现出的是内秀的一面,不囿于当时唐朝绘画崇尚华丽的普遍一面,其秀雅的韵味含在了艳丽的描绘之中。“去冲逸而精奇”
詹景凤曾经所观王叔明竹石二:“石是大笔乱拓,一幅石下作纷披乱草,一石下作上生乱草,无不奇绝,其最奇在一幅上横空突出。”这里所绘的石头不再是与以往其它绘画中的石头一样单个矗立,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样貌呈现,而王蒙所绘的该幅竹石为什么说其奇,笔者认为应是叔明所绘之石并不安逸,娴静,或是和多数画家画的石头一样的造型,而是充满活泼与生机的。石头的上面长满了乱草,乱草的方向不一,浓淡不一,但其对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空间感造成了特殊的变化,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尤其是右边的石头,似乎有种被向上掀起的趋势,充满了奇趣。以乱呈现出一种新的,契合文人审美的秩序感。因此,褪去了安逸的样式而有了新的突破感,特殊而罕见,便是精奇之所在。
《渡水神骏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无款,亦无跋尾,前隔水题有韩干神骏但詹景凤对其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仔细看水文的画法和李公麟类似,他人则必不能。因此他说:“亨之乃强争为唐人,必欲走题作唐……唐画古雅而拙,北宋古雅失其拙,拙如大羹不和,大圭不琢,咄咄此境。”唐朝绘画古雅,绘制的装饰性比不上宋朝,但是却能够有一种简单大气的面貌,这里的拙可以联系到书法中的篆书去看,篆书的笔意具有一种拙感,古朴厚重,少有修饰,积点成线,所舒展开的笔画没有楷书的端庄紧致,却能够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所以唐的“古雅而拙”体现在其墨色的简单,所表现人物动作的简单直接上;而宋画很多之所以会“失其拙”,则在于其用笔细致严谨,精工雕琢,因此拙感便会减少,而容易多出一丝匠气.
对此,詹景凤也有举例说明。在观看某幅北宋人所画的人和马时,并没有过多的着色,“描法精能本自作家”,衣褶部分采用浓墨,旁边写有枯木一株,弱柳五六株,只用淡墨,草草不着意地去点画而成,但却有力度,他认为这样可以说是有拙意的。因为这种树木的多少不拘泥于数量,没有一株株地都作为主体去雕琢,事实上是一种无意之间的有收有放,有详有略,没有刻意地去对其修饰。
詹景凤对李公麟的《莲社图》有着极高的评价,说其是秀雅之极致,并且他将从唐到李公麟的绘画,以及之后绘画从雅到拙到奇的几个阶段区分出来:“良是一变,盖去浑拙而冲逸也。至南宋画院又一变,盖去冲逸而精奇也.至元四家又一变,浸假而率易已。彼厌精奇。”以笔兴、意致鉴赏书法
笔兴所涵盖的其实是书者对笔墨技法的认知、心中对其的理解程度以及作用在笔墨运转中的一种情态展现;意致则充满的是书者对所摹之名迹、所写之实况的一种意态表达,此间更为重要且也是最能有创新性的内容是在理解和把握古人之意的基础上兼具的“自我”之意,这便是书法中意致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在《詹东图玄览编》中,詹景凤对于苏东坡的书法着墨不少,对于寒食诗二首,其鉴评为东坡生平最超入神妙的一幅作品:“盖以之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笔,笔无其笔,即坡亦不知其手之所以至,于生平所作大殊绝。”这是苏轼在人生最落寞时候所写的作品,整幅字充满感情的转换,随性地讲述出他的人生百态,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和节奏将观者带入了书者的内心,“年”字的叹息,“又”的无奈和豁达,尽管内心苦闷,但着笔不仅毫无缥缈之意,而是充满坚韧和旷达之感,字的间架结构很有其独特的审美,如“卧闻”二字,字虽倾斜但稳当有趣,左右呼应,其中的险峻令人惊叹,这就是为什么詹说苏“心无其心,笔无其笔”的原因,是一幅笔兴和意致兼具的千古佳作。
相比之下,东坡书春帖子词一卷要严谨精致些,帖子词共有呈皇帝阁、皇太后阁、皇大妃阁、夫人阁四目,每一目都赋有五言绝句四首。虽然不是苏东坡所常写的书法风格,但所谓“精入毫芒,妙徹心髓,神莫可测者,斯足以当之矣。”小楷的精妙考验书者的细致和落笔的力度。春帖子词落笔粗细有致,行笔有弹性和张力。之所以没有高于寒食帖的评价,兴许是因为其意致相较而言没有寒食帖的浓厚且影响大。
“然笔兴意致纤浓近俗,虽精熟之级,了无高趣,拓则古雅,纸与墨莹然。”同样,詹景凤也以笔兴和意致对赵孟頫所书归去来辞和原作做了对比。此卷是长篇行书,运笔和间架结构出自王羲之,具有王氏兰亭和圣教序的法度,并能够出神入化,得其神趣。赵孟頫的行书精巧而娴熟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具有“落笔如风雨”的气概。起笔藏露交错,运笔迟速分明,收笔锐顿有致,显现出遒劲姿媚、清新妙丽的典型风格。但是,之所以说其“俗”和没有高趣,也是因其还带有个人的风格厚重圆润,且在对书写内容的理解上没有其在对字的斟酌上那么到位,因此较原拓比在笔兴和意致上有所欠缺。对于书法中笔意的阐述,詹景凤在《詹氏性理小辩》中有更详尽的解释:“力家亦自有工人手,彼笔之稚者、低者,意粗浅者,则俗工也。作家亦自有大雅法门,如笔笔注意着力矣,而格不卑、气不粗、意不凡,即士人何加焉。”他以此来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雅俗的判别。只有在写字时书者能够做到不知手所至,心所到的忘我境界,才能够将意与笔融合,笔与手融合,心与字自然就相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