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家花园

 zsw77792 2022-05-12



石泉古城内有名的彭家花园,其实,它不是花园,也没有花园,它本来就是一个古朴典雅的老院子。

记得在上一世纪50年代,我在石泉城关小学教出时,因为要作家访,常常到彭家花园去,我没有看到彭家花园里有花园;上一世纪60年代,我调入石泉城关镇工作,镇政府的大门正对着彭家花园,我又常到彭家花园去串门,也没有看到彭家花园里有花园。我很早就感到很奇怪,既然这个地方没有花园,仅仅是个老院子,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个老院子,叫作彭家花园呢?为此我还走访了一些老人,大家都说不清楚彭家老院子为啥要称作彭家花园的缘故。

彭家花园位于石泉古城西门内。进西门沿城墙,向北行走约40米远,向东一拐,就到了彭家花园。今年5月19日,我还带着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摄制组)的同志,去彭家花园,在镜头前介绍了彭家花园的历史与现状。现在的彭家花园,粗略地看去,大体和古城内的一般民居院落差不多,但细细地观察,从院落中的走廊和天井,大青砖砌起的花墙,特别是大门上用青石料制作的门框,门楣和残存的石墩子看来,这个院落又不同于古镇内其它的民居和院落。从彭家花园现在遗址和遗址上残存的建筑材料进行考察,昔日的彭家花园原来是一个富丽豪华、庄重典雅、花墙飞檐、雕梁画栋,是专供有钱人或官宦人家居住的老院子,它绝不是平常人家居住的小院子。

果然,这彭家花园就是清末一代名儒彭懋谦生于斯,又长于斯的老院子。清代道光十六年(公园1836年),彭  谦就出生于彭家老花园。少年时,他在石泉古城读于私塾。青年时,他是石泉古城有名的秀才、贡生。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他考中辛未科进士,官任工部主事。从事,他才走出彭家花园,由布衣而身入官场。

清代光绪年间,彭懋谦官任广东督粮道道台。由于他为官廉洁清正,被称颂于世。民众称他为“彭道台”,又称他是“彭青天”。当时朝廷大臣左宗棠就曾上奏朝廷,建设皇帝给彭懋谦加官晋爵,进行奖赏。后来,皇帝给彭懋谦奖赐了二品顶戴。

彭懋谦虽然为官在外乡,但他时时不忘彭家老花园,不忘石泉古城的父老乡亲。为了表示他对石泉家乡人民的牵挂,他自己出资制作新棉衣千余件,装箱后用马车和船运回石泉古城彭家花园,然后赠送救济给家乡不能过冬的贫苦民众。

在彭懋谦年满半百之后,他仍然居住在彭家花园内的父母双亲,虽然年高体弱,但尚还健在于世。这时候,彭懋谦向朝廷请假,要求回石泉奉养父母。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意他解职回家。

清代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元)春天,彭懋谦从广东回到石泉古城,和父母亲一起居住在彭家花园。这时候,他为了让石泉家乡人民“贫者富,富者更富”,使极力向农民劝养山蚕。当时,他住在彭家花园,发起成立了“溥利公局”,差人到外省聘请蚕师,购买蚕种,在发展地方养蚕工作上他“自始自终,无一不弹精竭力”。其工作业绩,被载入民国《石泉县志》中,

相传,彭懋谦晚年时,居住在彭家老花园,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花草,二是喜欢读收。当年,他辞官返乡从外地就带回来许多名贵花卉和盆景,置于家中养植起来。大大小小的盆景花卉,给老院子带来了花的色彩的香味。这花的世界和后来老院子称为彭家花园似乎还有点联系。彭懋谦回家后,他一百照料他年迈的父母,一百还受聘在西安关中书院担任主讲,管理教务。这期间,他一头埋入浩瀚的古藉文献资料之中,校核和刊印了许多经书,古文以及陕西乡里名士的遗集10余种,并将广东刊印的《四书》、《易经》、《诗经》以及幼儿的启蒙读本以及许多医药书,都一齐捐赠给了关中书院。

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彭懋谦因病逝世于彭家花园,下葬于石泉城关镇西郊古堰茨沟内,其坟墓尚存,终年69岁。

自从彭懋谦逝世后,从民国年间开始,彭家花园老院子便日渐衰落,破败。最后完全失去了昔日富豪华丽、光彩照人的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