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控制网测量方案
2022-05-12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2

3、施工部署及人员组织 2

4、测量仪器的选用 3

5、平面控制网方案 4

6、高程控制网建立 7

7、±0以下的施工测量 8

8、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9

9、工程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10

10、测量技术质保措施 10



1、编制依据9)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9);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9);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9);

《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9);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一)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16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6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2、工程概况

拟建的XX北郊220kV输变电工程-变电部分变电站站址位于自治区县城西北约20km,距离伊什库力乡直线约5.0km的村,场地处农田(棉田)地中,地形平坦,北邻县道,交通条件较好。

220kVGIS配电装置区、110kVGIS配电装置区、主控通信室、35kV屋内配电装置室、警卫室及水泵房等均一次建成;设备支架、电容器等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全站东西长121m,南北长89.5m,围墙内占地1.1813hm2,进站道路征地0.1049hm2。站址总用地面积1.4512hm2,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1.1435hm2,总建筑面积1819㎡,其中主控通信楼建筑面积798㎡。

本工程建设规模:

序号 规划 本期新建 主变压器(MVA) 3×180 2×180 2 220kV出线(回) 6 3 3 110kV出线(回) 14 10 35kV出线(回) 4 4 4 35kV无功补偿(Mvar) 9×10 6×10 5 35kV站用变(KVA) 2×800 1×800

本方案为工程测量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构件安装测量,沉降观测。











3、施工部署及人员组织



























图1测量放线人员组织机构图 5m 把 1 2 50m钢卷尺 50m 把 1 3 水准仪 DSZ1 台 1 2mm/km 4 水准仪 DSZ2 台 1 2mm/km 5 电子经纬仪 NT-023 台 11 2" 6 全站仪 DTM182NC 台 1 2"2+2ppm 7 电脑 ThinkPad 台 1 测量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8磅锤1把,红油漆3桶,毛笔10支,HB铅笔10支,15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成品坐标点钢桩若干。

(2)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观测前,须按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对于全站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照准部旋转各位置气泡不超过1格;

②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不超过1″,DJ2不超过2″;

③横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l不超过10″,DJ2不超过15″,DJ3不超过10″;

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⑤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之差,DJl不超过5″,DJ2不超过8″,DJ6不超过10″;

⑥光学对点器视轴与竖轴的偏差,在0.8m到1.5m高度范围内不超过±1mm;

(3)对于测距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发光、接收、照准三轴的不平行性不超过±20″;

②测尺频率变化不大于比例误差的2/3;

③照准误差均不超过固定误差的1/2;

④仪器内部符合标准偏差不超过标准精度的1/4,周期误差振幅不大于规定误差的3/5;

⑤加常数和乘常数检定的单位权标准差不超过标准精度的1/2;

⑥电压变化对测距的影响不超过标准精度的1/3;

⑦光学对中器的对中误差在仪器高1.5m范围内不超过1mm;

⑧还须对气压计,干湿温度计进行检验与校正。

5、平面控制网方案

1技术要求与布网原则





序号 编号 设计坐标 实测坐标 设计高程 实测高程 备注 X(m) Y(m) X(m) Y(m) H(m) H(m) 1 SKA3 425703.661 4267110.628 425703.651 4267110.627 1211.708 1211.718 沥青路面测钉 2 CKA-800m桩 425667.801 4267175.632 425667.811 4267175.628 1211.665 1211.661 800m里程桩上 3 CKB-10km桩 425761.397 4267001.345 425761.387 4267001.339 1212.854 1212.850 10km里程桩上 2、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图确定的控制桩点进行施工,控制桩点因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①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②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③点位应便于安置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

④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

⑤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⑥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控制点进行编号。

(2)标石埋设

①二级控制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可参见下图,标石的中心标志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丝;

②地面二级控制点标石可用混凝土预先制作,然后运往各点埋设,埋设时坑底填以沙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再套模浇灌;

③埋石结束后应填写控制点点之记;

④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

































二级控制点

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4、引测控制点

根据施工现场建筑物及构筑物位置,基准控制点均需满足通视要求,向站内引测控制点1(站区东南角)、2(站区西南角)、3(站区西北角)、然后闭合支控制点形成为闭合导线,导线边长要求满足二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5、内业计算

(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至小数点后三位,角值取至秒,边长及坐标取至毫米(mm)

(2)对观测结果进行平差计算,精度要求要满足二级导线的要求,如果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测量。

6、成果复核

测量的外业和内业的成果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合格后要交由监理和甲方进行检查,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6、高程控制网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SKA3、CKA-800m桩、CKB-10km桩),采用DSZ1水准仪(精度2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2、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单位(mm)



测量等级 三等 四等 MΔ 3 5 Mw 6 10 注:MΔ为偶然中误差,Mw为全中误差

3、观测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铟钢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个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观测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4、水准点的选点和控制点先在一起,以方便施工中使用。

7、±0以下的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根据测量控制点引测出场区的轴线点,依据施工图纸上的尺寸关系,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指导开挖。

(2)轴线投测。平面楼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4)允许偏差如下: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B)≤30 ±5 3090 ±20 说明:轴线的对角尺寸的允许偏差应为边长偏差的20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偏差应为±1′。

2、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地面高程控制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

(2)±0以下高程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所需的调和临时控制点即水平桩(又称腰桩)必须正确测设,较差控制在±3mm。

(3)基础结构模板支好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测设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0线。

8、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在各轴线交点的混凝土柱上设置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3)观测方法。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其误差不应超过±1(n为测战数),或±4(L为公里数)。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观测时视线长度一般≯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观测时先后视水准点,再依次前视各观测点,最后应再次后视水准点,前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9、工程测量配置

所有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测量规》的要求进行。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张,施工流水段较多,为更好地配合主体结构的施工,工程测量人员要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独立完成各种测量放线任务,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对于轴线控制与高程控制等关键环节,责任到人,强调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成测量放线任务。测量质保措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测量又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制定以下措施:1)测负责人按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方案、测法要科学、合理,重要的单位工程或部位的测量方案由测量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3)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工程测量规》50026—2007)的要求认真审核图纸及相关资料,仔细核对依据资料及点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

测量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法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

技术资料、记录要齐全、完整,使每项测量工作都可追溯。









和田750千伏变电站工程施工项目部

项目经理:XXX





质检员

土建:XXX





技术员

土建:XXX





安全员

土建:XXX



项目副经理

XXX



项目总工

XXX





班组负责人:XXX



班组技术员:XXX





10







献花(0)
+1
(本文系我是一只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