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里人的装“逼”

 西山红 2022-05-12

城里人的装“逼”

文   西山旦红

      前日看了个视频,著名怪才唐老鸭给我们讲了这么一桩事:有位某大学有些名望的教授,突然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毅然离开都市在一处偏僻山沟静心著书,计划写三本,其中一本书是他所住的山沟里漫山遍野的桃花促发的《新桃花源记》。折腾一阵子还真搞出来这么三本书的稿子。有出版社的编辑闻听消息登门签约。一看书稿,只是些“山海经”“故事会”层次,全然无“文笔”可言,没法出版。临出门,遇到当地一老乡,唠起这遍地桃花之类的话题,老乡回了一句,让记者惊掉下巴:我们这里没有桃花,你看到的全是杏花!

我家这盆花,总说她是梅花,其实也是杏花,也不知道有无区别

      社会进入“城市化”以后,人就分成了两群:城里人和乡下人。

      城市越来越大,人群越聚越多。这些人的生产方式是与机器打交道;生活方式是吃乡下人种养的东西;获得自然知识的方式是间接通过书本、传媒获取;人际交流中大多是以戴着面具的表象示人。因为这群人不用直接暴露于风吹日晒,双足沾不到泥土,双手触不到“活的”生物,于是他们的皮肤白嫩起来,脸上的皱纹自然也少了,穿着新潮了,吃的也越来越考究了。以至于看到“乡下人”嫌弃他们身上有味,说话太响,衣服土气,不讲卫生。进城读书没半年,就跟村里人说“我们城里如何如何”,回老家几天就嚷嚷“蚊子太多”,“过不惯”。

      老家的老房子

      为了标明自己还“崇尚自然”,把那些本应生长在山谷田野的植物挖采来养在小院阳台,比如那些野兰,那些多肉,那些花花草草,搬点“自然”进来,聊作意淫自慰。钱多一点的则效仿古人道释,卜寻山沟僻壤开洞造戶,在那里抚琴垂钓,泡茶品酒,辟谷修炼,终日沉湎,如醉如痴。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远,移入斗室居。

      关键是心态。城里待久了,就莫名的滋生出来一种说不清的优越感。总认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高于旁人,总觉得自己有某种不凡之处。于是,各种“装逼”的纷纷登场。比如一些“人生感悟”一类的“鸡汤”;比如一些哗众取宠的“作秀”。殊不知,脱离自然久了,实际上已经远离“真”了。以至于不知什么叫“浅薄”了。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自认“养生专家”的遇到八九十岁还在田里劳作,一百多岁还能自己烧菜做饭的“乡下人”时那种瞠目结舌的表情。

乡下的老物件见证那些年那些事

      其实不光是城里人,所有人都会被自己所认识的“世界”所笼罩。“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是在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所见的人和事、所受的教育、所思考的问题综合作用之后形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与别人有完全相同的“三观”,正像每个人喜欢的衣服款式不可能都相同一个道理。只要他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感到满意,外人就无可非议。比如他硬是把家里的猫说成是狗,比如他总是喜欢吃得很辣而讨厌甜点,比如他就是莫名的大笑或恸哭,比如他就是喜欢林黛玉而不喜欢薛宝钗,比如他固执地把杏花看成是桃花……,他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就是要装一下“逼”,与我何干?

温馨提示:本文纯属自己胡思乱想,请勿对号入座!

             2022年4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