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读书]历史老剧本,新编换花样...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5-12

  文图/一林冷月    2022-05-12

宅家阅读史籍,“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伟人的词)”,不觉感慨万千,掩卷长思...

       要说呢,个人一生只是个唱独角戏的小舞台,而放眼到中国延绵数千年的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那才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历史活剧的大舞台。其中长的短的,长不长短不短的,七长八短的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盗寇枭雄、寻常百姓,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锣鼓胡琴钹唱念做打。演绎着一幕幕“历史老剧本,新编换花样”的人间悲喜剧...


     一个王朝的大戏徐徐拉帷幕,剧本往往是改编的老本子,老戏曲新唱词儿。老板组织戏班子,搭架子组新人,开场锣鼓一响,定场诗独白,淌马走边,刀枪并举,往往先拿白脸反派开涮,打他个屁滚尿流。大戏一幕幕拉开,大戏主角——孤家寡人终于登台亮相,光芒四射,神采夺人,使全场精神为之一振,博得满堂喝彩。

     王朝大戏稳定局面以后,继任者采取较为宽缓的曲调,跑圆场化解各种矛盾,同时极力发展经济,让观众以及为戏班子跑腿打杂的百姓先吃上饭,再吃上饱饭,有的甚至要比前朝还要小小地富足一下。当然老板和主要演员那一定是赚的盆满钵满,花旦青衣团团转,腰包鼓得看不见脚面。

      经历了两到三代的大戏老板继任统治者后,社会剧本问题频出,王朝戏班子内部管控能力减弱,这时候统治者往往要勒紧缰绳,抄过场,可因为自身能力和客观原因,又往往力不从心或事倍功半。

     于是就采取拖延的方式,但求将这出戏平淡无奇的一直拖着唱下去。结果弄得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看得观众昏昏欲睡...

      然而,问题却被越拖越大,越拖越难以解决,最后只能咚呛咚呛咚...谋求一逞,可就在这一逞的过程中,各色矛盾被突然集中到一处,老板和演员相互指责耍下场,观众看客掀桌子砸场子,结果大戏演砸啦,戏台崩盘坍塌啦!

  

     于是乎,新的王朝大戏就在又这些废墟上重整旗鼓,重头演绎刚才所说的一切内容。如果说历史的大戏结局无法更改,板上钉钉,那接续下来的新编大戏,绝对可以重演,可以复制,戏班子换了老板和演员,重新化妆,换了套行头,大幕拉开接着演...

    唠叨几件旧瓶装新酒,花样翻新的折子戏——

     假门假式的禅让。这出戏的特点是假戏真做,“假作真时真亦假”,明明是篡位夺权,却要演成你情我愿,谦让推辞,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大家心知肚明,后任给足了前任面子,前任对后者感激涕零...这个戏码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北宋之初,它的好处是上层完成权柄交割,不拆房子不毁地,社会大舞台的损失最小...

     血雨腥风全武行。这出戏的特点是真刀真枪,不仅是房烧地毁,而且是你死我活,弄得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秦末之楚汉争霸中原问鼎,隋唐演义拨云见日、宋元明清走马转灯,都是一个路数...

     明角大腕遭暗算,大戏曲终筵宴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花脸项羽就相当于猎物,武生韩信则相当于打猎的工具,猎物打完了,工具自然也就被弃置无用了,说白了就是卸磨杀驴。想想韩信,功成名遂大戏幕落之时,也就是油干灯灭之日,种种类似戏码颠三倒四,不胜枚举,想想颇觉可悲可叹......

     顾左言他的清君侧。”请诛晁错,以清君侧”,这是当时老班主西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大诸侯国以“清君侧”名义发动叛乱的新编戏码,从此之后,但凡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们就有了找麻烦,搞事情的一个冠冕堂皇的令字旗,大老板万般无奈寻找替罪羊,啊呀呀,一声长叹:“罢撩”...于是老戏骨晁错为此以身殉职。等到大花脸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当然也就寻着这个唱曲儿来扯旗造反的。所以,小生老板朱允炆一旦落败,孤家寡人跌落戏台尚且自身难保,更别说什么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之类文武丑角了,那个下场,还不是要多惨有多惨嘛...


    特别提一下历史大舞台上的两位特殊主角——李后主和宋徽宗,两人承前启后,心有灵犀。大文豪冯梦龙把两人写成了轮回转世的魂穿者。二人堪称伯仲难分的文坛小生,身兼皇帝老板,论才气比优雅,南唐李煜和北宋赵佶可谓平分秋色。李后主的诗词,婉约真挚,声声泣血;宋徽宗的书法,铁划银钩,意趣盎然。可偏偏这两位诗情画意的小生才子,尽管扮相俊朗,唱念优雅,可最终还是撑不起历史活剧的大台面,一声锣鼓响,咚锵回马枪,二人都被别人挑落台下!所有的才情曲调都在王朝末代的兵荒马乱中,被武生花脸们的刀枪剑戟无情地碾碎,只留给观众世人悠悠然之“一梦黄粱”...

     历史上南北宋两拨戏班子在一出戏路中演砸了两回。无论是北宋的“联金灭辽”,还是南宋的“联元灭金”,都被历史大舞台证明是严重的战略失误,上述行为说白了都是为泄私愤而引狼入室,最终导致国破家亡,弄不懂"唇亡齿寒“、“假道灭虢”的道理,被大戏台上被一块道具大石头绊倒了两回,两宋人丢词忘曲儿的演技之差也是没了谱了...

 

     其他还有戏班子内部骨肉相残、弑父杀兄的,小生花旦声色犬马坑死爹娘的,照本宣科词念错曲儿唱歪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常言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礼乐典章,造就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灿烂辉煌!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灿烂必然相伴月夜黑暗。历史从古到今、三国、厚黑学、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谋略、韬晦以至诈术等,哪一个不是与历史大舞台相生相伴?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皇帝明星大腕,在千百年来锣鼓喧天的历史大舞台上,或者开疆拓土 ,或者守成中兴,或者玩物丧志,或者亡国丧身……期间,明星大腕统治者们如果亲民自律,与民生息,则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但如果声色犬马,荼毒子民,则百姓生灵涂炭,家亡国破……天下兴亡,国家社稷,竟全然要维系于皇帝本人的好恶和素质,观看这出历史长剧真真是很无奈很悲催的事情……

清代诗人赵翼《读史》曰:

历历兴衰史册陈,古方今病辙相循。时当暇豫谁忧国,事到艰难亦乏人。

九仞山才倾篑土,一杯水岂救车薪。书生把卷偏多感,剪烛徬徨到响晨。

在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眼睁睁看着中国历史发展陷入浑圆怪圈子内卷化却又无可奈何的失落。今日读罢,佩服他远见卓识的目光。对相同问题的看法,古今文人往往心有灵犀。就此打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