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1岁大哥不再婚,却以这种特殊方式安享晚年,太聪明了

 白色羽翼wswizh 2022-05-12

人到晚年,不幸离异,或老伴先走,儿女成家搬了出去,孤寡独居的老人就越发显得内心空虚,这促使很多老人会选择再找个人结婚,重拾家的温暖。

但老年再婚总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是非,比如子女和亲戚如何看待?房车不动产如何分配?存款如何使用?一系列的财产纠纷和情感瓜葛,一旦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严重的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的分崩离析。

但我身边有个61岁的张大哥,他在老伴去世后,却不再婚,也不随便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安享晚年,实在聪明。究竟是哪种方式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自述。

讲述人:张大哥,61岁

我今年61岁,家住在一个四线城市。小时候家里穷,房子小,全家人在地上打地铺一起睡,我那时候就在想,长大了,一定要换套大房子。抱着这个信念,我很用心工作,后来皇天不负有心人,40岁左右,我赚了一点钱,就在城中村弄个套自建房住,还有辆代步车,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前几年老伴患癌去世了,我两个孩子也长大了,他们结婚后就搬了出去,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平时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一下子空荡荡的,心里也跟着空得慌。

我年轻那会儿,当小包工头,带队建房搞装修,赚了一些钱,后来人老了也就没做了。好在我以前建了这个房子,还买了车,现在房价涨了不少,我手上也差不多有个40来万的存款。

加上我年轻时买了社保,现在每个月退休金也有2000多块钱。我还自己养五六只家禽,可以下蛋,也可以整只卖,因为是散养的,自己喂谷子玉米粒什么的,健康,所以市场上很受欢迎,差不多18元一斤。不过我主要是自己吃,还有过年孩子们过来家里的时候,汤给他们吃。

老伴去世后,不少人劝我再找一个,毕竟一个人住,万一摔了或者身体出现什么问题了,子女又不在身边,可怎么办?找个老伴,有人陪着,可以相互照顾,相互扶持,挺好的。

我一开始没想太多,后来越住越孤独,经常感觉缺少了家的味道。于是也想着找一个老伴挺好,但要找的话,我就想找个朴实勤快点的,因为我这人太粗糙了,做家务也做不好,所以希望有个女同志,来帮忙做一下家务。

后来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小苏,她58岁,比我小几岁,我这么叫她也显得亲切。她和我住的很近,就住在隔壁小区。她是做护工的,伺候老头老太太,每个月收入有3000多块钱。我一听也中意,知道她肯定能吃苦,又勤快。

小苏的丈夫几年前因意外去世了,可能因为彼此都失去了老伴,经历类似,有一种惺惺相惜的莫名好感。我们一开始抱着处看看的心态,加了某信后,每天时不时语音聊一下,早晚问候一下。

她唯一的儿子也搬到大城市去了,在那边打拼结婚安家,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回来一下。小苏作为一个独居无配偶的女人,想来,她应该经常也会感觉到内心空虚吧。

有一次,亲戚给我寄了很多冰鲜的海鱼,我一个人也吃不完。刚好想起住附近的小苏,于是我给她打了个电话,语气诚恳地邀请她过来一起吃鱼。还说买了很多水果,我一个人吃不完,放着容易坏掉,很可惜,希望她能过来一起分担一下。

可能因为彼此都对对方有所好感吧,而且住得也近,所以小苏犹豫了一下,也就答应了过来一趟。为了好好表现,我还特地买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排骨,使出了百般武艺,力争把这顿饭做好,力争取得她的近一层好感。

我在厨房里哼哧哼哧地做着饭时,小苏进来了,她帮我打下手。不得不说,女人的厨艺确实比我好很多,小苏动作很娴熟,经验很丰富。虽然表面上是我做的饭,但其实很多都是她在处理,或者她在一旁指点我。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顿饭,做出来的菜比外面饭店的好吃得多,高兴之余,我还特地开了一瓶红酒。

趁着酒劲,我半认真半玩笑地问小苏说,我们也都60岁左右的人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后半辈子该怎么过?有没有考虑过再找一个伴?

小苏听了之后,有点腼腆地低下了头,她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说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这几年过下来,也习惯了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当然,如果确实遇到一个合得来,说得上话的,能相互陪伴的另一半,那携手一起走下去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听了她这话,知道有戏,于是我也袒露了自己的想法。我跟她说,那我们以后就一起买菜,一起做饭。你不介意的话,就搬过来一起住,我会很欢迎,但如果你不想一块儿住,那我也不强求,反正我们住的也近,就是相互陪伴的只恋爱,不结婚的方式。你觉得怎么样?

小苏笑了笑,点了点头,可能她刚好也是这样的想法吧。后来小苏没有搬过来和我一起住,但是我们一起买菜,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喝茶,相互陪伴,说说心里话,开心了不少。

虽然我们不住在一起,但即使我们没有碰面,我们也经常在某信上交流。或者直接打电话沟通,我办了短号还是很方便的。我那段时间很开心,仿佛又找到了年轻的时候,青春萌动的感觉。

有一次我看她心情不太好,就开车带她出去转转。其实只是去看下大海,感受下细腻的沙子,海天一色的广阔,很快,她的心情也跟着开阔了起来。我们俩还在海边看夕阳,互诉衷肠,也相互约定以后彼此照顾,相互陪伴,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

回来之后,小苏来我家更频繁了,白天经常来帮忙做家务,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东西都归类整理地很好,让我每天都能生活在一个干净明朗的家里,心情愉快了不少。晚上我们就一起炒菜,一起吃饭,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心血来潮就到处去走走玩玩,旅游一下。

我以前自己一个人都是对付着吃,有时候还点外卖,但和小苏在一块儿之后,一起做点简单的饭菜,不仅节省了伙食费,更重要的是会更健康营养一些。

和我一起后,她的护工工作也没去做了,因为她说这份工作主要是以前打发时光的,又有收入,就这么做着。现在和我在一起后,感受到了晚年自由自在的惬意生活。突然觉得人活一辈子,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也是时候该停下来好好歇一歇了。

我知道我们这种关系目前还不被社会广泛认可,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和体系,但是只要我们彼此过得舒心,没有伤害到其他任何人的利益,那又有何不可呢?

但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我和小苏约定好了,当外人问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说是已经领证了住在一起的状态,也不想跟人解释太多,他们不会理解的。

对于彼此的子女,我们也有沟通过,双方孩子都很尊重我们的选择,也很认可我们这种养老方式。毕竟这样一来,平时有人陪伴自己的父母,也不会涉及到家里财产的分配问题,和以后赡养老人的纠纷问题。所以他们也并没有太多的意见,我觉得这样就挺好的,希望能一直和谐共处吧。

结语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老了难免孤单,总希望有个人在身边陪伴。在我看来,张大哥和苏阿姨的这种特殊的养老方式挺好的,因为一旦领了证,两个人的关系就变了,各种要求和标准也随之而来,一旦对方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就会引发各种争吵和不满。

但如果不领证,只是一起住,或者像张大哥和苏阿姨这样不住在一起,但一块儿生活,都会和领证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因为没有对比,没有要求,没有奢望,只有感恩。

感恩遇见,感恩对方的陪伴,感恩万家灯火中有一盏灯属于自己,感恩需要的时候总有人站在自己身后给予力量。没有法律的束缚,也没有财产的纠葛,少了很多事,却多了很多单纯的快乐。

也正因为没有牵扯到财产等各方面的利益问题,对儿女们也有好处,他们更放心。所以儿女们大多数也都会选择尊重和理解,这样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产生,两全其美。

总之,养老没有统一的模式,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子女都能理解,就很好。

你们认可张大哥和苏阿姨的这种养老方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