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有些人会理解偏,而且会过度的解读,让焦虑升级,再加上很多商家的推广。 我之前在医院上班,亚健康我专门研究过。这种亚健康状态,很多人提出的在人群中的比例,一般的是20%-80%,夸张一点说,80%的人都亚健康。 这个标准不是那么好评判,因为偏主观,每个人给自己的打分也不见得恒定,那天心情好的时候,精力满满,活力充沛,打分会高,有一天没睡好,你会给自己打分很低,所以是20%-80%。 但是大部分的广告宣传,还有大家互相引用的数据是70%,人群里面70%的人都是亚健康,一听就特别吓人。 真正能达到健康,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各方面都很好的人只有15%,疾病状态的15%,那么剩下70%是介于这个临界点的,在分水岭上。 ![]() 70%的人都亚健康,这个数字让人一看就觉得太吓人。说我们都亚健康,我们都有问题,都得治,西洋参、党参、钙片、脑白金、脑黄金安排上…… 其实很多人就会过度解读,过度焦虑,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讲亚健康,澄清一下。 很多人其实也明白,亚健康到底是健康还是不健康,是病还是没病,只是加个亚,很多人内心就还是倾向于觉得自己不太对了,我可能不健康。 不要过度解读,别忘了这个词的初衷,它只是提醒你,你要注重你的活力。 提醒你如果经常感觉到疲劳,你需要调整,仅此而已,它不是让你害怕。 特别多人过度解读之后,但凡状态不太对,都会解读为疾病,我是不是要完蛋了,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就会比较多。 你看当没这个词的时候,没病就还好,要不然就我确实生病了。现在是查了没生病,但是又给它扣了一个亚健康的帽子,很多人就开始心里打鼓。 ![]() 我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这个初衷,不要太在意这个词,分的太细,想得太多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所以首先别吓唬自己。 确实亚健康,也别吓唬自己,只是提醒你要更爱自己,要更留意你的身体,更留意你的精力、活力和状态,你要活蹦乱跳一点,它不是病。 而且它也是暂时的一个状态。 本来这个界限就不是特别的明确,所以统计数据的跨度才会那么大,20%-80%。如果一个疾病那么明确的诊断,怎么会差别那么大。 其实这就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不是实质性的说你就生病了,并不用拿这个东西来吓唬自己,说我得做个这个事情,做点那个事情,我得保养了…… 这种担心,就已经把自己拉到更加不健康、更加亚健康的状态。 其实你要知道,哪怕是真的疾病,它本身也并不可怕。我们对疾病的担心、害怕、胡思乱想,这才是真正要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