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人毛泽东(十)

 新用户5526ra55 2022-05-12

诚挚友情重信义

——毛泽东的交友


        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叱咤风云的历史巨人,同时又是一位纯真、质朴、爱惜分明的师长。毛泽东一生厌恶虚伪做作的人,而喜欢坦率、真诚、洒脱。

        在党内,毛泽东很注意不同某个人或几个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发展超出同志和战友关系的私人情谊。但对自己身边的卫士、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和一些党外的民主人士,毛泽东则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们相处,毛泽东显得更自由、更纯朴。

        毛泽东交友重信义、重感情、重人格。所以,他拥有许多党内、党外人士的朋友。毛泽东与宋庆龄的诚挚友情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捷报追着捷报直传北平:南京解放!杭州解放!南昌解放!上海解放!就在这胜利的时刻,邓颖超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托,携带毛泽东同志给宋庆龄同志的亲笔信,和廖梦醒同志一道,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邀请宋庆龄同志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同意在信中满怀喜悦地告诉宋庆龄同志:“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并诚挚恳切地说:“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程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宋庆龄同志的敬佩、信任和期待。这封信,给宋庆龄同志带来极大的喜悦和鼓舞,她不顾身体不适,欣然同意北上,到北平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8月28日,当宋庆龄同志在邓颖超、廖梦醒同志陪同下抵达北平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中央邻导人早已在站台上迎候她。当晚,毛泽东同志设宴为宋庆龄同志洗尘,热烈欢迎她前来共商国家大事。毛泽东的信任和盛情,使宋庆龄同志深为感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当时身居重庆的宋庆龄同志获悉毛泽东同志抵达山城的消息,十分高兴。她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盯梢,设法来到上清寺张治中的公馆——桂园,拜访阔别十八年的毛泽东同志。那天,毛泽东同志走出客厅门口迎接她,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同她进行了十分亲切的交谈;当她起身告辞时,毛泽东同志又一直将她送到大门外,她坐在汽车里还在向毛泽东凭凭挥手致意。当时在场的一位同志赶紧拍下这一感人的情景,这张珍贵照片,如今陈列在宋庆龄故宫纪念馆。建国以后,毛泽东同志和宋庆龄同志都在为党和国家大事日夜超劳,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诚挚的友谊、亲切的交往。毛泽东同志到上海视察时,曾亲自到宋庆龄家里探望她。宋庆龄同志也非常关心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健康,每次从上海回到北京都要亲自问候,并送些礼品,每年还要寄去贺年片。

        1956年元旦,毛泽东同志收到了宋庆龄同志寄去的贺年片,十分高兴,提笔给宋庆龄同志写了一封既生动有趣,又热情洋溢的信。在信中,毛泽东亲热地称呼宋庆龄同志为“亲爱的大姐”,对她送来贺年片深表感谢,接着,毛泽东同志以幽默的口吻,关心风趣地写道:“你好吗?睡眠尚好吧。我仍如旧,十分能吃,七分能睡。最近几年大概还不至于要见上帝,然而甚矣,吾衰矣。望你好生保养身体。”短短数语,毛泽东同志革命的乐观精神和对战友的诚挚情谊溢于言表,读后令人感到十分亲切。

        毛泽东与齐白石1949年1月北京解放了,八十六岁高龄的齐白石开始了新生。隔年夏天,齐白石应毛泽东之邀到中南海叙谈,并品茶赏花,共进晚餐。因为都是湘潭人,口音一致,每句话都听得十分真切,毛泽东还亲自为齐白石夹菜敬酒。之后,齐白石为了感谢毛泽东的款待,便将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石砚及自己最好的作品——一副立轴《鹰》和一幅对联送给毛泽东。1953年白石老人九十大寿,又荣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毛泽东特意送上四种寿礼:一坛湖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苗东北野参和一架鹿茸。白石老人十分激动。后书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词。齐白石晚年唯一的愿望是活到一百二十岁。1957年,九十五岁高龄的老人重病缠身,毛泽东劝他从心所欲,静居修养,还派秘书多次探望,白石老人希望自己康复后,能与毛泽东合拍一张相。弥留之际,老人留下遗言:将自己珍藏的字画、作品和用过的东西,献给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和侯宝林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喜爱京剧。其实,他对相声也非常喜欢。几乎在每一次听京剧折子戏的时候,都要加进几段相声节目,常常是京戏与相声合壁联演。演京剧的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名角,表演相声的必是侯宝林无疑。全国解放初期,党中央机关刚进中南海时,侯宝林就受到毛泽东的邀请。

        由于战争痕迹尚未完全清除,中南海未清理完毕,毛泽东及其他领导同志观看文艺节目常在“国统”时的美驻华使馆里。毛泽东通常坐在第三排的中间位置。这里放着两把藤椅:一把是毛泽东坐的,另一把是朱德总司令坐的。朱老总那把椅子空着的时候多。毛泽东给人的印象总是乐观、轻松、愉快。毛泽东喜欢听相声,但难得纵情大笑。侯宝林说,他常常见毛主席努力克制住自己,不让自己笑出声来。有时候竟憋得脸色都发红了。侯宝林记得五十年代仅有一回毛泽东忘情地大笑了,而且笑得喘不过气来,一边笑一边摆手,意思是说,实在忍不住了。这是在侯宝林说到一首七拼八凑的打油诗的时候,毛泽东才这般哈哈大笑的。这是首什么“诗”呢?是这么四句,“胆大包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就这么一首,曾令毛泽东笑得直不起腰来。后来,大约在1960年的时候,侯宝林又被毛泽东邀请进中南海作过表演。记得毛泽东对当时的话剧似乎评价不高,建议听听相声。有次说到“大裤衩子”的时候,毛泽东也笑得挺开心,可以说是“前仰后合”了。侯宝林说: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他给毛泽东说相声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毛泽东并没有淡忘他。他常常给毛泽东送几盘录音带去。毛泽东也常捎信来问:有没有什么新段子?毛泽东要求的相声,除了娱乐性之外,很注重知识性,因此在选择上是非常讲究的。侯宝林说,毛泽东先后听过一百五十多个相声段子,足见其兴致之浓。1975年,毛泽东的身体情况就不大好了,即使如此,他几次跟人说:“我好久没见到侯宝林了。”但在那个非常时期,侯宝林虽然死里逃生,却获悉毛泽东想听相声的愿望,当然更无法前去献演了。侯宝林说,最令他难忘的是,在四届人大之前,毛泽东听说侯宝林受到冲击,很是关心,并且亲自提名选他为人大代表。“那一次主席提了十个人名,其中有我一个。”侯宝林说到这里,显得非常的激动。

        毛泽东与张元济在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纪念室里,悬挂着一张毛泽东与张元济合影的照片。照片上毛泽东扳着手指在讲解,张元济认真地倾听着。他们之间的交往,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的。1949年9月,张元济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9月19日,张元济应毛泽东的邀请,由陈毅、刘伯承、粟裕等陪同,和主席同游天坛。一路上他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合影留念。在回音壁古柏林休息时,毛泽东请张元济坐在身边,询问他早年参加戊戌变法以及光绪召见时的情景,又问他早年在京做官时是否来过这里。张元济笑着说:“这是皇帝敬天之处,我那样的小官怎能来此?”毛泽东听了,爽朗大笑。他说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在于不发动群众,但也流了不少血,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他称赞商务印书馆为人民出了不少有益的书,并说他读了《科学大全》这本书,学到不少知识。商务出的《辞源》,他在延安时总是放在案头,写作时常常翻阅。10月11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张元济,共进晚餐的有陈毅、粟裕等。饭后,毛泽东不断提问,征求意见。张元济建议,为使下情上达,报纸应多刊载有真实姓名、地址的读者来信,广开言路。毛泽东说可以先辟一个专栏做榜样。张元济提到内战连年,国穷民艰,为使国盛民富,必须发展农业生产时,毛泽东频频点头,表示赞许。1950年10月,张元济闻讯中国公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他再也拙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四次写信给毛泽东,先后寄去“告存诗”《积雪西陲》和古诗《西藏解放歌》以及《涵芬楼烬余书录》一书。诗中写出了他对西藏解放的喜悦之情。毛泽东复信称赞“积雪西陲一诗甚好”。同年九月五日毛泽东又复信张元济,说:“解放歌只见热忱慷慨,建议各事都好。”这是毛泽东对张元济两篇诗作的高度评价。他们之间前后通信共有十来次。1958年春天,周恩来到上海视察,特去华东医院看望病情日趋严重的张元济。这时张元济已经神志恍惚。周恩来站在病榻旁说:“我是周恩来。”他微微挪动一下身子,点头表示认识。片刻,用低微的声音说:“毛主席好。”周恩来欠下身子,对他说:“主席很好,特托我来探望你。”他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情。下一年八月,张元济便与世长辞了。张元济先生对中国出版事业的贡献以及他忧国忧民、积极议政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毛泽东生前给予高度的评价。

        毛泽东与李达。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常到武汉视察,与李达有过多次晤谈。毛泽东字润之,李达字鹤鸣,他们见面,彼此都以字相称。他们在东湖第一次见面时,李达想改口喊“主席”,可又不习惯,便一连“主”了好几次,“席”字还没跟上来,毛泽东便说:“你主、主、主什么?我从前叫过你李主任吧(指中央一大中央局宣传主任)?现在我叫你李校长好不好?你过去不是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他们入座后,李达说:“我很遗憾,没有同你上井冈山,没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你比他还厉害,他只有两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之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时期,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黑旋风’,胡适、梁启超、张东荪、江元虎这些'大人物’都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送走李达后,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乘兴问毛泽东:“你能否公开评价一下李达同志,把你刚才的话发表出去?”毛泽东说:“他是理论界的鲁迅,还要我评价什么?历史自由公论!”1958年湖北省委创办《七一》杂志,省委邻导同志写了一篇《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的文章,打了清样送李达看;李达提了意见,其实这篇文章是经过了毛泽东的,毛泽东是主张“超”马克思的。毛泽东叫梅白请教鹤鸣。李达说:“马克思死了,怎么超?恩格斯也没有说过'超’嘛!比如屈原的《离骚》,你怎么“超”?应当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初是学习(包括读书和运用),发展是学习的必然结果。针对目前我们党的情况,一是普及不够,一是头脑发热,还是应当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武汉,李达曾与毛泽东当面发生了一次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争论,李达问毛泽东:“'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通不通?”毛泽东答:“这个口号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李追问:“你说这个口号有两重性,实际是肯定口号,是不是?”毛反问:“肯定怎么样?否定怎么样?”李说:“肯定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现在,人的胆子太大了,不是胆子太小。你不要火上加油。否则,可能是一场灾难。”(此时有人示意李达,不宜再讲下去。)毛发觉后说:“你让他说,不必右派。”李继续说:“你脑子发热,达到三十九度高烧,下面就会发烧到四十度、四十一度、四十二度……这样,中国人民就会遭大灾大难。你承认不承认?”这场争论过后,毛泽东请人转告李达:“孔子说过,六十而耳顺。我今年六十三,但不耳顺。听了你的话很逆耳。这是我的过错。过去我写文章提倡洗刷唯心精神,可是这次我自己就没有洗刷唯心精神。

        毛泽东和溥仪。1961年的下半年,毛泽东在中南海自己的家里,做了几样家乡菜,邀请五位老人做客,除溥仪外,还有章士钊、程潜、仇鳖和王季范等。到了开饭的时候,毛泽东请大家进入饭厅,并盛情地拉着溥仪的手,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主席很风趣,爱开玩笑,对溥仪说:“你是我的顶头上司呦,我作过你下面的老百姓呢?”又夹过一口苦瓜菜放在溥仪盘内:“尝尝我们湖南的苦瓜吧!”同席就餐的“五老”,除溥仪外都是湖南人----主席的老乡,所以主席做了家乡菜请客。毛泽东看溥仪吃进这口菜,问道:“味道怎么样?还不错吧!”溥仪连说:“好吃!好吃!”毛泽东和溥仪一边吃饭,一边闲聊。“你还没结婚吧?”毛泽东问。“还没有呢!”溥仪答。“还可以再结婚嘛!”毛泽东说,“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饭后,毛泽东和“五老”一起照了像。1963年11月26日,毛泽东同志接古巴诗人、作家和艺术家联合会文学部主任比达·罗德里格斯的时候,也曾谈到见过溥仪,“请他吃过饭,他可高兴了。”关于这件事,溥仪结婚后也多次讲给妻子听。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同志在春节座谈会上谈到了溥仪,说:“对宣统要好好团结,他和光绪皇帝都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我做过他们下面的老百姓。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一百八十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说到这里,毛泽东转向章士钊先生继续说:“我想拿点稿费,通过你送给他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人家是皇帝嘛!”溥仪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动,他对妻子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吧?靠劳动吃饭,这就是幸福!”又说:“主席的钱我们不能收,感情我们领了。这样你说好吗?”妻子同意溥仪的意见。

        毛泽东与周世钊诗词唱和。毛泽东和周世钊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意气相投,友情甚笃,毕生交往,诗词唱和亦很可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选编《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致周世钊》信,有十件之多,其中谈诗的就有八件。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周世钊满怀激情,挥笔写诗:百万雄师奋讯雷,红旗直指洞庭来。云霓大慰三湘望,尘雾欣看万里开。箪食争迎空井巷,秧歌高唱动楼台。市民啧啧夸军起,只饮秋江水一杯。周世钊于这年9月28日写信并附诗作寄北京。毛泽东于10月25日回信:“迭接电示,又得9月28日长书,勤勤恳恳,如见故人。延安曾接大示,寄重庆的信则未收到。兄过去虽未参加革命斗争,教书就是有益于人民的。”“兄为一师校长,深庆得人,可见骏骨未凋,尚有生气。倘有可能尊著旧诗尚祈抄寄若干,多多益善。”1950年9月下旬,周世钊应毛泽东同志邀请,参加国庆观礼,路过许昌,作《过许昌》诗:野史闻曹操,秋风过许昌。荒城临旷野,断碣卧斜阳。满市烟香溢,连畦豆叶长。人民新世纪,谁识邺中王?诗作呈毛泽东主席,受到称赞。在毛泽东1956年12月5日《致周世钊》信中仍说:“时常记得秋风过许昌之句,无以为答。今年游长江,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录陈审正。”所寄的那阕词,就是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视察工作,周世钊陪同游览长沙岳麓山,写了题为《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诗一首: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故国几年空凹虎,东风遍地绿桑麻。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毛泽东收到周的信及诗后,于10月4日回信,信中有《和周世钊同志》七律: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汉韶华容易逝,州年仍到赫曦台。(注:赫曦台:在岳麓山岳麓书院前。朱熹曾称岳麓山顶为赫曦。)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这天,《致周世钊》信说:“惠书收到,迟复为歉。很赞成你的意见。你努力奋斗吧。我甚好,无病,堪以告慰。'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毛泽东同时写寄了那首著名的“九嶷山上白云飞”的七律《答友人》诗,倾注了他对湖南的怀念和对老友的祝愿。从给周世钊的信及跟本诗印证,《学友人》诗,友人是谁?周世钊也。知我者,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兹委任载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主席毛泽东。”这是1950年8月10日毛泽东鉴署的一项命令,是载涛一生中最大的荣誉。从接到这个任命状的那天起,这位曾任过清朝宣统军咨府大臣、禁卫军训练大臣的王爷,一下子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这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使得载涛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心里很不平静。他高兴:“新中国诞生了,我载涛也新生了!”他也怀疑:“象我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当人民解放军的顾问?”他更纳闷:“我从来没见到过毛主席,他怎么会知道我载涛呢?”他不禁从内心深处赞叹:“毛主席伟大啊!知我者毛泽东也!”想着想着,这位末代王朝的皇帝大臣,竟激动得掉下眼泪,哭了起来。载涛的哭,决不是悲,而是喜。他喜毛主席英明,真正化消极为积极,化陈腐为新生。他更喜新社会好,连自己这株枯木,也能逢春,获得了新的生命。他满腹心事,无从表达,最后对全家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报毛主席知遇之恩!”晚上,他坐下来,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写一封信,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感激之情。载涛在解放后有三件事是他最为激动的,一是接到毛主席的任命状;二是接到印有庄严国徽的一张大红请柬:“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1957年国庆节,定于10月1日上许十时在天安门举行阅兵与群众游行大会。届时敬请光临。”三是生活上得到国家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感到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感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这也是五十年代的事。载涛骑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的总后机关上班,被中央邻导同志知道了。他们又吃惊,又担心:“这么大年纪,怎么能骑自行车跑那么远去上班呢?”1952年12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委员会总参谋部即致函载涛:“载涛顾问:我们考虑到您年迈,每日在民政局工作恐有不支,为照顾您的健康,决定自即日起请您在家住宿,平时可不到局办公,遇有磋商事务时,当有民政局临时通知。特此,顺祝健康,并致敬礼。”接到这封信后,载涛深感党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久,他又当了全国政协委员,从此就开始在政协参加学习了。一天,他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一个电话:“北房东南角上塌了个大窟窿,你赶快回来设法修上吧!”载涛放下电话,回到会议桌旁,同志们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载涛风趣地说:“天不作美,房子塌了,我怎能修得起啊!”他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回家张罗修房去了。这件事被毛泽东知道了。在一次有教育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毛泽东说:“听说载涛生活不宽裕,房子坏了,没有钱修。从我的稿费中拿出二千元,给先生修房。”座谈会结束以后,毛泽东这笔稿费,即由章士钊先生专程送到载涛家了。载涛接到这笔钱,感动得说不出话,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半天他对章士钊先生说:“非常感激毛主席对我的关怀!”送走了章士钊先生,载涛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毛主席日里万机,终日筹划国家大事,怎么会知道我载涛家里的小事呢?我载涛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尽力为人民干点事。以报答毛主席的恩情于万一。他提笔疾书,第二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他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他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一片心意。

        毛泽东解衣赠徐老。建国后,毛泽东刚进北京城,尽管政务繁忙,仍特地拍电报邀请身在南方的徐特立去北京会晤。徐老到中南海后,毛泽东准备了几样家乡菜为老师洗尘。席上,一碗湘笋,一碗青椒,这是两人都很爱吃的。毛泽东抱歉道:“没有好菜吃。”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上桌前,徐老对毛泽东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谦让道:“您是主席的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坐上席。”他硬让徐老坐上席。几日后话别,毛泽东见徐老穿着还象当年那样简朴,更联想到徐老当年为革命牺牲的爱子,就将自己的一件呢子大衣送给徐老,说是以表人子之心。徐老接衣在手,激动不已,老泪纵横。毛泽东拉着老师的手,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徐老十分珍惜这段师生之谊。回家后,他把大衣给老伴收藏起来,只在庄重的场合才穿。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录几篇。

        毛泽东同各界人士的交往,有著名的民主人士、科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理论工作者、国民党进步人士及国际友人等,还有早年的同学和师长,毛泽东同著名人士的交往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思绪深沉,给人启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