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号周刊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12
#头号周刊#紫禁城的厕所在哪里?帝后、妃嫔们怎么解决“三急”的问题?
事关隐私,紫禁城中关于厕所的记载极其稀少,不过在明代的书中还是有所发现。明代宫中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里写有:“乾清宫门围墙之内,左右廊房之朝南半间者,曰东夹墙、西夹墙,又慈宁宫西第等处,皆宫眷、内官便溺之所。宫墙之外,砖砌券门,安大石于上,凿悬孔垂之,各有净军在下接盛。于每月初四、十四、廿四日,开玄武门及各小门打扫。”
明代藏书家顾元庆在《云林遗事》中也写道,明代贵族家的厕所一般建成“楼式样”,上下两层,主人家在上层如厕,排泄物掉落到下层容器中,有专门的“童子”清理容器,同时容器中还会覆盖鹅毛用以掩盖粪便。
事实上,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厕所位置稍有不同。明永乐皇帝下令修建了宫中“最高的厕所”。乾清宫和坤宁宫的两侧都有东西配殿,在东西配殿的两侧还有两座不起眼的小耳房,这两座小耳房的正下方配建有石质的券洞,洞内陆面铺方砖,洞顶上由两根大木方横担着,再上面铺满木板。这个耳房和券洞就是明朝宫中的“官厕”,专门为皇帝和皇后解决“三急”问题服务的。当帝后在耳房中如厕时,房中地面和券洞由一“悬孔”相通,排泄物通过悬孔掉落在券洞中早已准备好的容器内,然后由每日负责厕所卫生的“净军”清扫。券洞内北墙上砌有一条方形烟道直通北墙,墙外侧还安有古钱币式的通风口,既美观通风,又可防止臭味反逆。
清代,帝后至宫女太监大多使用“便器”来解决“三急”。据记载,宫中用来储存“便器”的地方称为“净房”,一般设在各个宫殿院落配房之后的偏僻小屋内。皇帝用的叫“官房”,质地有木、锡等;宫女、太监用的叫“便盆”,质地粗糙。皇帝后妃们的便器一般放在寝室床边的阁间里,用完后要在便器内覆盖好香木灰,防止散味立刻抬出宫外。宫女、太监用完便器后,用炭灰吸干,倒入恭桶,然后盖好盖子,将便盆擦干净,以供下一个人使用。
如厕离不开手纸,唐宋之前,人们都使用一种叫“厕筹”的木头片或者竹片,最早记载使用手纸的是元朝。明代宫中负责厕纸管理的是宝钞司,而皇帝使用的手纸则是专门由内官监纸房负责的。《宫女谈往录》中讲述了慈禧太后用的手纸是质地上乘的细软白棉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