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滋味,人生滋味。

 天选小丑 2022-05-12

我叫库尔班江·赛买提,来自新疆和田,有二十五年摄影经验和将近二十年摄像经验。

八年前,我称自己是“电视民工”,八年后的今天,我是《我从新疆来》系列图文集的编著及系列纪录片的总制片人和总导演。

先来段自我介绍,是因为真的好久不见,可能已经有孩子们不记得我了,但只要你们记得《我从新疆来》,我这个中年过气人士便不太重要。

今天,我想给各位介绍的是《我从新疆来》系列的封箱之作,一部用影像描绘和记录新疆味道的精品,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新疆滋味》。

这部历时三年终得揭晓的纪录片,将于5月12日晚8点在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及B站全网独家同步播出,每天1集/50分钟,共6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吧,当一抹味道窜进鼻翼,沾染舌尖,一段童年的回忆便瞬间卷入脑海。

那味道可能是小时候的一个零食;可能是家里饭桌上平常的一盘菜;可能是小时候风吹来的邻居家正在做的饭。

那些让人回味的,不仅是自己的过往,也是人生的滋味。

于新疆人而言,占据我们人生的,就是新疆滋味。

我在新疆和田长大,玉石、艾特莱斯和羊肉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

我一眼就能分辨出一块儿玉石的产地和价值,摸出艾特莱斯丝绸的优劣,也能一口尝出羊肉的品质。

在长大的过程中,我的胃有机会接受了来自不同地域、多种多样的,传统和现代的美食。

▲正在拍摄《大盘小膳》的内容

长大后,我忙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却总能尝到熟悉的家乡味道。

也许正是因为记忆中多元的味道,让我的人生滋味多了无限的可能。

从2014年启动《我从新疆来》系列开始,我讲过了从新疆来的经历,道出了到新疆去的旅程,最后这一部我一直在想,要用什么样的内容讲述和表达新疆的精华,用什么样的主题收尾。

那个灵感大概就是某天晚上啃过了羊腿,喝过了羊汤,唆过了炒米粉,朵颐过了大盘鸡,又来上一份凉皮做宵夜时,突然发现,新疆的美食,不就是所有“来”与“去”的结晶吗?

▲为拍摄和田烤全羊进入了馕坑

无论你从新疆来还是到新疆去,“带来”或“带去”了自己的家乡味,但正是因为新疆的包容,这些味道才能被吸收、融合并本地化,延伸出那么多新疆美食。

近些年,越来越多新一代的新疆年轻人“从新疆来”到内陆后,将热爱的美食也带到了自己所在的各大城市,用热爱的家乡味,陪伴自己在异乡的日子。

这些对家乡美食的渴望,也促使一些年轻人把新疆美食创造成为自己的事业。

正因为这些新疆年轻人的努力,新疆美食已经能在内陆各大城市的外卖软件上找到。

▲正在拍摄新疆炒米粉的故事

而且在社交媒体上,打卡所在城市的新疆美食餐厅,甚至打飞的去新疆,也是美食网红们的一种流量密码,这也是一种“去”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我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拍出来。

2018年《我到新疆去》播出后,我们的团队便开始策划《新疆滋味》的内容,同年9月成功立项,次年3月正式启动拍摄。

这次制作,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纪录片界的元老级人物徐小卉老师作为总导演,资深纪录片导演李晓东作为执行总导演,方放、张雁北、陈红、牛谊作为分集导演。

在长达一年的前期采访中,我们优秀的导演及其团队一一挖掘并记录了新疆美食背后的故事。

▲执行总导演李晓东与可爱的小朋友们

我的设想得到了认证,那些故事讲述的正是在“来”与“去”的过程中,滋味纵横交错,造就出的新疆多元文化。

经过长达两年的拍摄和制作,我们呈现出了这部用“鱼羊之鲜”“秀色可餐(果味人生)”“有米之炊”“面面俱到”“大盘小鲜”和“流光溢彩”分集讲述的《新疆滋味》。

在这部片子里你会看到,新疆滋味,是托克逊的牧民为庆祝儿子考上大学宰羊炖的肉;是餐厅老板为烤肉的味道精益求精而苦寻良方;是妈妈做的家常抓饭里陪衬着大米的恰玛古和葡萄干;是贵州米粉摇身一变而成的新疆随处可见的网红美食炒米粉。

新疆滋味,是伊犁的野苹果和喀什的木纳格葡萄;是柯尔克孜牧民的孢孜酒;是沙湾国道边上的餐厅老板们为了让司机们填饱肚子而创造出的大盘鸡;是帕米尔高原肖贡巴哈尔节上塔吉克人撒下的面粉;是巴里坤的蒸饼,是沙漠边缘小县城里送别援疆医生的库麦其馕……

▲正在拍摄巨大的库麦其

这部纪录片总共六集,每集五十分钟,长达三百分钟的影像记录,会让你了解到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或者你认为很民族风情的,甚至网红热门的新疆美食背后,那些普通新疆人的故事。

那些故事,不会让你觉得遥远,那些情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正在烈日下拍摄烤全羊

不同于之前两部纪录片使用同期声和采访的无解说方式,《新疆滋味》是由每一集的导演来写解说词。

配音工作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本片的出品人之一,同时也是《我从新疆来》系列八年来最大的支持者,让我可以喊出“你是我的神”的著名演员,咱们新疆的丫头子——佟丽娅

另外还有每次都鼎力相助的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新疆的巴郎子——尼格买提,也为这部纪录片奉献了配音。

相信你看过,听过后,会觉得这部《新疆滋味》是实实在在“攒劲儿得很”!

▲《有米之炊》剧组与被拍摄的一家人合影

最后,《新疆滋味》对我这个总制片人来说,其特殊之处不光是代表着《我从新疆来》系列的收尾,最让我感慨的,是这部片子从策划、拍摄到制作完成,再到今天的播出,用了三年半的时间。

拍摄美食类纪录片,因为要考虑季节性因素,拍摄周期少说也要一年。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的拍摄一再受阻,不是出不去,就是一到拍摄地就原地隔离一个多月,原本的拍摄计划一改再改。

我们不愿意因为眼前的障碍就放弃让这部片子成为精品的追求,使得拍摄难度增加了太多,经费也因此多次告急。

我几乎是借到一笔钱就赶紧完成一部分,情绪几度崩溃,这是前两部纪录片和几部书的制作过程中从没出现过的情况。

因为制作成本的上升,加上疫情防控的要求,这部封箱之作没有机会像前两部一样拥有一个宏大的首映礼。

因此,我在这里真诚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希望得到每一位热爱新疆的朋友们的帮助,让这部片子在网络上得到一次首映的宣传。

大家可以把这部片子的海报或者宣传片,以及你想推荐给大家的理由分享在你的社交平台上,无论是朋友圈、微博,还是快手、抖音,让更多的朋友来关注和期待这部讲述新疆美食的佳作,来感受不同的新疆滋味中相同的爱与美好。

另外,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出品人和总制片人,小弟我在此也邀请各大地方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平台,购买这部我们优秀的制作团队精心策划和制作的片子的播出版权,让我能够把最后的尾款交付给制作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将回忆封存,就如同把香水装进瓶子,将香气也一并封存。”克尔凯郭尔在他1845年出版的《生命的阶段》(Stages on Life's Way)一书中写道。

“将味道及其背后的人和故事用影像记录,就是《新疆滋味》。”总制片人库尔班江·赛买提,我本人,在《新疆滋味》这部纪录片播出时这样表达。

同时,也希望每一位看过《新疆滋味》的人,无论你来自哪里,都能从这些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回忆和走过的人生。

PS:同名视频书即将于@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书里的内容适合纪录片初学者和美食爱好者。

-END-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