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尔朱荣北魏河阴之变

 河洛文史孙老师 2022-05-12

        史载今孟津区河清村(洛阳西北60里),北魏时期的河阴县,发生了一起历史事变,历史称“河阴之变”。 故事就发生在马粪滩头的黄河渡口处。

       魏书卷六十六·列传第五十四》:“尔朱荣之向洛也,复为大都督,率众御之。出至河桥,值北中不守,遂便退还。寻与百官候驾于河阴,仍遇害焉。”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十二日,百官皆朝于行宫。”(十二日(己亥,528年5月16日;考异曰:伽蓝记记云:“十二日,尔朱军于邙山之北,河阴之野。十三日,召百官迎驾,至者尽诛之。”长历,是月戊子朔;十二日,己亥也),文武百官全都在行宫朝拜敬宗元子攸(帝纪云:“奉迎于河梁(到河梁迎接敬宗元子攸)。”)。)                                          尔朱荣河阴之变的故事已经流传一千五百多年。北魏大将尔朱荣到底是什么来历?河阴之变又是怎么发生的?过程和后果如何呢? 首先,先了解一下尔朱荣。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尔朱荣生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魏书·尔朱荣传》称:“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也。其先居于尔朱川,因为氏焉。常领部落,世为酋帅。高祖羽健,登国初为领民酋长,率契胡武士千七百人从驾平晋阳,定中山。论功拜散骑常侍。以居秀容川,诏割方三百里封之,长为世业。”                                                     又载:“荣絜白美容貌,幼而神机明决。及长,好猎射,每设围誓众,便为军阵之法,号令严肃,众莫敢犯。”再载:“荣性好猎,不舍寒暑。至于列围而进必须其一。虽遇险阻,不得回避。虎豹逸围者,坐死,其下甚苦之”。 尔朱荣为今天忻州市岚县(古北魏秀容古城)人,世代为朱家川的部落首领,一方诸侯,世袭领地,为北魏时期权倾朝野的权臣、军事家,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北魏末期,由于北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士族矛盾加剧,在陕西、山西:河北六镇爆发了六镇起义,北魏皇帝命令太原王尔朱荣率兵四下出击,杀伐果断,一一镇压,为北魏建下大功,权盖朝野。

        北魏胡灵太后专政之后,为了防止前朝太后被罢黜和软禁的事件再次发生,激励培植自己的亲信,她还千方百计地打击和限制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孝明帝的一举一动都在母后的监控之中。胡太后临朝秉政,淫荡自恣,佞佛建庙,内宠面首,外侈财物,对人民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致使上恨下怨,民不聊生。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农历二月,因不满胡太后专权,孝明帝元诩曾密诏岳父尔朱荣进京勤王,密诏外泄,胡太后为长期控制政局,毒死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此时的元诩刚十九岁),并将其刚出生的皇女(元氏)冒充皇子,立为皇帝,后迫于宗室和舆论压力,废黜元姑娘,拥立临洮王元宝晖的三岁的儿子元钊为帝。

         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匡扶帝室”为借口,率大军南下,进军洛阳。在发兵前,尔朱荣秘密联络已故宗室元老彭城王元勰三子元子攸,于河阳立元子攸为帝,即敬宗孝庄皇帝。(魏书:荣抗表之始,遣从子天光、亲信奚毅及仓头王相入洛,与从弟世隆密议废立。 天光乃见庄帝,具论荣心,帝许之。天光等还北,荣发晋陽。犹疑所立,乃以铜铸 高祖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孙像,成者当奉为主,惟庄帝独就。师次河内,重遣王相 密来奉迎,帝与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于高渚潜渡以赴之。荣军将士咸称万岁。 于时武泰元年四月九日也。)(《後汉书》,永安二年,尔朱荣兴元灏相持,使尔朱兆、贺拔胜自马渚西硖石夜渡河,亦河阴之峡石,在今孟津县西河清村。)

        尔朱荣派军队从峡石津(河清渡口)渡河后,在今河清村的河阴县城建行宫。派军队大将尔朱兆、贺拔胜从马粪滩头的峡石津夜渡黄河。从河清谷(荣谷)秘密进发,一举攻破北魏都城。胡太后的爪牙四散而逃,尔朱荣大军很快顺利入京。尔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以及幼主到河阴。见到尔朱荣后,胡太后极力辩解,此时的尔朱荣拂袖起身,胡太后和幼主元钊被沉入滚滚黄河(据魏书记载,及武泰元年,尔朱荣称兵渡河,太后尽召肃宗六宫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发。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沉于河)。

        尔朱荣以拥护位孝庄帝为名义,由孝庄帝下诏书册封尔朱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 府、兼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太原王,食邑二万户。他接纳了谋士费穆的劝说,借祭天之由,进行大屠杀。他派骑兵将北魏高级官员围住,斥责他们说,天下大乱,皇帝死于非命,都是由于官员贪污残暴,虐待人民,不能起到辅佐矫正作用。于是,下令集体处决。自丞相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元略以下官员概莫能免,屠杀一千三百多人。后又斩杀无上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等元子攸的亲信。北海王元顥投奔南梁。尔朱荣彻底控制了北魏政权。(魏书:十一日,荣奉帝为主,诏以荣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 府、兼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太原王,食邑二万户。十二日,百官皆朝于行 宫。十三日,荣惑武卫将军费穆之说,乃引迎驾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朝士 既集,列骑围绕,责天下丧乱,明帝卒崩之由,云皆缘此等贪虐,不相匡弼所致。 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皇弟、皇兄并亦见害,灵太 后、少主其日暴崩。)(杨济墓志》“时大将军翼扶神器,主上龙飞,亦既济河,百官奉迎,次于邙北,人情未安,而义众抽戈。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卒于行阵”,《元彝墓志》“奉迎銮跸于河渚,忽逢乱兵暴起,玉石同焚”,则完)

        两年后,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设计所杀。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再次进兵洛阳,将元子攸俘获,押到晋阳,最终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洛阳伽蓝记》记载:帝临崩礼佛,愿不为国王……所作五言诗即为挽歌词。朝野闻之,莫不悲恸,百姓观者,悉皆掩涕而已。”

        河阴之乱,彻底粉碎了北魏王朝的统治基础,包括鲜卑族贵族和汉族大世族等统治势力被消失殆尽,促进了北魏王朝的覆灭。 北魏也随之分解为西魏和东魏。             河清村的马粪滩(马渚)头,河梁之上,曾经发生的这么一件历史大事,见证了封建历史朝代更替的残酷无情,也摧毁了封建士族的门第制度,是非功过又有谁堪说? (部分资料引用自魏书及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