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景导入】
1、复习提问:请简要介绍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科技成就。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 著《齐民要术》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著《水经注》 2、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
【自主预习】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和《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课文以及插图“王羲之和《兰亭序》”、“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文献资料·后人赞《兰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动手活动或思考回答:
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征怎样?代表作是什么?(王羲之以行书见长,其字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游龙”。代表作是《兰亭序》。)
2、根据“导入框·书成换白鹅”的故事,你怎样理解王羲之书法承上启下的作用?(王羲之爱鹅,是喜欢看白鹅划水的姿势,因为他可以从白鹅划水的姿势中联想到自己写字的执笔运笔姿势。总之,他练习书法很专注,几乎不放过任何机会,认真汲取前人的书法特长,融汇成自己的风格,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说他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顾恺之的绘画题材很广,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这时的文化名人有书画界的王羲之和顾恺之,还有思想界的范缜等。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指导学生阅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课文,思考回答:《神灭论》的作者是谁?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范缜。主要内容是揭露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阐述无神论的思想。)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指导阅读“辉煌的石窟艺术”课文及其插图《龙门石窟佛像》,思考回答: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合作探究】
1、有人认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电脑都安装了字体库软件,想要什么字体由你选择,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再去练字学书法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在当今信息时代,书法艺术是该发扬光大,还是顺其自然让其消失呢?
2、王羲之和顾恺之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后人用什么称呼来赞誉他们?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成就表》:
项目 主要代表 历史地位 书法家 王羲之写《兰亭序》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画家 顾恺之画《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三绝” 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古代艺术宝库
【巩固练习】
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
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位于山西大同市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画为主
3、顾恺之生活在()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
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