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期时,一名苏联战地女护士,为何会被克格勃追杀30年?|二战|纳粹|克格勃|德军|苏军

 阿年282 2022-05-13

苏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集情报、安全、保卫等职能于一体的“巨无霸”安全机关。

然而这样的一个机构,竟然费尽周折历经了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最终将一个苏联女兵缉拿归案。而一切,都要从二战时期的苏联卫国战争说起。

苏联女志愿兵不幸沦为德军战俘

苏联卫国战争前夕,年方二十岁的乡村姑娘安东尼娜·马卡洛娃,为了考上一所合适的学校继续深造,同时也为了能找到一份工作谋生,背井离乡,从斯摩棱斯克来到莫斯科寻求出路。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战争爆发后,安东尼娜被卷入了志愿参军的洪流,作为一名战地护士走上了战场。

据战后统计,当时苏联女兵由60万猛增至100万人,其中有8万人脱颖而出成为军官。她们遍布作战部队、后方保障部队等众多军种。

即使是主要由女兵组成的战地医疗部队等非战斗岗位,也为苏联赢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她们不畏炮火,不仅深入一线抢救伤员,同时也直接参与对敌激战,不少人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精准狙击枪法,安东尼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战初期,迅若闪电的德军气势如虹,在同年秋天悍然发起“台风行动”,挥师猛攻莫斯科。在威亚兹玛之战中,仅6天时间,就导致了100多万苏联人丧生,50多万人成为战俘。

安东尼娜尽职尽责地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不慎被炮火击中,受伤昏迷,苏醒后她惊觉四周都是冷冰冰的尸体,自己与所在的部队失散了!

她挣扎着起身,试图重返军队,然而由于伤病、饥饿、疲劳,很快就迷失了方向,衣衫褴褛地误入了已被德军占领并建立傀儡政权的“洛科特共和国”,被伪军抓获,沦为俘虏。

冷血处决约1500名同胞的女刽子手

拘捕安东尼娜的警察巡逻队偶然注意到,她对机关枪的操作非常熟悉,就产生了利用她枪法“特长”的念头。

而暗无天日的绝望牢狱生活,也迅速摧毁了这个女兵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的意志。

在吃饱穿暖、醇香烈酒以及金钱报酬的诱惑下,她竟然同意了加入刽子手的行列,执行处决苏军战俘、游击队员和犹太人的“任务”。

安东尼娜落网后声称,自己第一次执行枪决任务时,被灌得烂醉带到一个院子里开枪扫射,根本没有清醒的意识。

事后伪军付给她一笔报酬,令她产生了这只是一份工作的错觉,于是向纳粹宣誓效忠。

她极力为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的罪行开脱,一再撇清自己与死者素不相识,死在她枪下的游击队员及其家属,甚至包括妇女与孩子,如果没被打中要害,会抽搐痛苦,而被一枪爆头,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而她也在日复一日地成为杀人机器后变得麻木,甚至面不改色地就在血腥的行刑现场清理枪支,觉得自己“只是在做我得到报酬的工作”。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安东尼娜过着按部就班的“职业”生活,并自我催眠“战争会将一切一笔勾销”

那里的监狱一间牢房能够容纳的27人,而牢房外500米处的深坑边缘就是枪决“犯人”的刑场。

每次接到“处决一组”的命令后,她就用机枪扫射27人,再用手枪对准幸存者挨个补枪,然后清洗武器。

向来以所谓的严谨态度著称的德国人,对这个女人的做法十分满意,于是允许她拿走死者的财物作为额外的奖赏,而她通常得到的就是一堆鲜血淋漓的衣服。

每天“下班”后,安东尼娜通常都会浓妆艳抹一番,去德军俱乐部喝酒、跳舞,与德国人或伪军警察寻欢作乐。

她还习惯在黎明时分回到监狱,近距离凝视那些即将死于她枪口的可怜人,因此不少囚徒都牢牢记住了她的模样。

纳粹伪军为了粉饰太平,表面上并没有告诉安东尼娜这些“犯人”的身份,她也乐得装糊涂,麻痹自己“这只是一份工作”。

安东尼娜很快成为整个洛科特地区臭名昭著的“女魔头”,当地游击队员对她恨之入骨,但一直都没能成功将其暗杀。

1943年战局扭转,“洛科特共和国”土崩瓦解,进驻的苏军在监狱的乱葬坑中,挖出了大约1500具遇难者的遗骸。

幸存的目击者悲愤地控诉“女刽子手”安东尼娜,以及她那些骇人听闻的罪状。

克格勃成员接到案件卷宗后,决定处决这个效忠纳粹的叛徒,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俨然“人间蒸发”了。

安度半生终遭清算

安东尼娜死了吗?当然没有。由于私生活放荡糜烂,在苏军反攻前,她染上了性病,远走后方野战医院接受治疗,意外逃脱了被直接逮捕的命运。

病愈后,这个狡猾的女人凭借自身复杂的经历,伪造了苏联志愿兵战地护士的证件,并大费周章地开具了,一份从1941年至1944年服役于第422卫生营的证明,还以此作为简历,成功在一家流动医院找到了工作。

与此同时,克格勃对凶手的追索陷入了僵局,工作人员前前后后排查了250名同名同姓、年岁相仿的妇女,但经过周密的调查后发现,这些人都不是她。

三十多年的岁月匆匆流逝,克格勃负责此案的成员,凭借蛛丝马迹及敏锐的直觉,坚信此人还活在人间。

因此从未放弃过追捕凶手,最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发现了突破性的重要线索,意识到了过去调查行动的瓶颈所在。

得益于当时苏联严苛的政治审查管理制度,每个公民办理重要证照,尤其是出国的相关手续时,都必须详尽填写一切个人家庭信息。

1976年,克格勃成员注意到一个姓“帕尔菲诺夫”的莫斯科官员,在其办理出国护照时所填写的所有亲属姓名中,只有一个姐姐的姓氏特别突兀地与众不同。

而这个人,正好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多年来,他们一直忽略了“马卡洛娃”并不是一个真实姓名的可能性。

克格勃立刻组织人员,从“帕尔菲诺夫”这个真实姓氏入手,重新开展了对安东尼娜的调查工作。

原来,她1921年出生于斯摩棱斯克省的一个村庄,是帕尔菲诺夫家的长女,从小就沉默寡言。

她是家中第一个上学的孩子,正式注册学籍时忘记了自己的姓氏。

当时登记的老师就根据她父亲的名字“马卡”,将“安东尼娜·马卡洛娃”这个姓名记录在案,此后再也没有改过,阴错阳差帮助她逃脱了叛国罪名的制裁。

顺着这条重要的线索顺藤摸瓜,安东尼娜在二战后的人生轨迹徐徐展现在办案人员眼前。1945年,安东尼娜在一家流动军事医院当护士期间,邂逅了伤兵维克多·金斯布尔格。

两人的感情在日常的相处中慢慢升温,不久后就结为了夫妻。婚后,安东尼娜顺理成章地改用了丈夫的姓氏“金斯布尔格”。

维克多是一位真正立下战功的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用迫击炮杀敌数十人,退役后也享受了国家优抚老兵的一切福利。

安东尼娜通过列举厌倦战火纷争,不喜欢大城市的拥挤喧嚣,希望余生过上平静淡泊的日子等等理由,想方设法说服了丈夫举家搬回他的家乡:白俄罗斯小镇利普,企图彻底隐藏自己的恶行。

婚后五年,安东尼娜才渐渐放下了心底深藏的忧惧,生下了两个女儿。她与丈夫共享退伍军人及其家属的荣光,在利普镇过上了备受尊重的平凡生活。

如果当时没有严格而繁琐的登记制度,揭穿了她的真实面目,她极有可能就在自己编造的虚假英雄往事中幸福终老了!

克格勃专案人员迅速奔赴白俄罗斯利普镇,锁定了嫌疑人。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又耗时一年,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数名重要的人证。

其中包括当年亲眼见过“女刽子手”的幸存者、战争时期与她有过一夜情的旧情人等,前往利普镇指认这个女人。

不出所料的是,所有证人在见到这个女人后,都异口同声地证实,眼前的安东尼娜·金斯布尔格,正是女刽子手安东尼娜·马卡罗娃!

证据确凿后,克格勃立刻逮捕了安东尼娜。她在最初的惊惶后很快恢复了镇定,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

她甚至还清楚地记得,每一次执行死刑时的一个个细节,并且毫不讳言地描述出来,表现得十分冷漠。

作为曾经在残酷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军人,维克多在得知了枕边人蛇蝎行径的真相后,陷入了难以置信的震撼中,饱受打击,一夜之间憔悴衰老了几十岁。

他带着两个女儿与妻子断绝了关系,悄然远走异乡,不知所踪。

安东尼娜入狱后却显得非常沉稳,不仅没有如有些司法人员所担心的那样,产生自杀的念头,反而还并无愧疚,坚持声称自己罪不至死。

安东尼娜一再强调,在疯狂的战争年代,自己是为了活命,不得已才听从了纳粹的命令,成为了杀人的工具。

她认为真正犯下滔天杀人罪行的是德国纳粹分子,作为执行人,她所起到的作用,就和当时手中的中型机关枪差不多。

法院在庭审中并没有理会被告人安东尼娜的诡辩,并驳回了她“三年以下缓刑”的请求,最后判处她死刑。随后,安东尼娜的上诉也被终审驳回,维持原判。

1978年8月,57岁的安东尼娜与死于她手下的上千名受害者一样,在枪响后倒在了血泊中。她是苏联第一个因为叛国的战争罪行被处死的女性,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战争泯灭人性,曾有精神科医生在对安东尼娜进行一系列鉴定后指出,她存在心理创伤性人格分裂,残忍杀人近乎本能。

如此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安东尼娜最后会沉迷当一个刽子手。当她对同胞开出第一枪的时候,她的人格就已经开始分崩离析。

当同胞都在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时,她却被心魔驱使,在敌人手下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她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