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斯汗一代天驕 蘭溪柳貫萬夫先覺

 流星雨刘鑫 2022-05-13

成吉斯汗一代天驕 蘭溪柳貫萬夫先覺
蒙古成吉思汗於公元1206年建國,初名蒙古國。他用兵三十年,掃蕩中亞,勢及歐洲,並建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以分封他幾個兒子。蒙古西征,被外人稱為“黃禍”。1271年忽必烈始定國號為元朝.自此徹底結束了南宋時尚存的南北對峙、幾個民族政權並存局面。中國自秦漢以來,又壹次實行了真正的絕統一。蒙古人的性格因水居草宿,性情豪放。中原人稱他們無城郭房屋,無家室之累,以鞍馬為家,用兵打仗如同圍獵。

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並有強烈的優越感和偏見,把國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北方少數民),漢人(滅金後所收服的人),南人(滅宋後所收服的),其中以南人地位最低下,受歧視最深。元朝民族矛盾突出,不良的政治制度和內部皇位紛爭,使元立國九十七年而亡。

柳貫,蘭溪橫溪烏蜀山(原屬浦江縣)人。他出生於元世祖忽必烈立國前一年(1270),歷經了元朝十一位帝王的更叠和元至元到至正十五個年號改名的全過程。

柳貫身在其間,洞察“其興勃焉,其亡也忽”的經歷。

元朝的上都(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多倫)是蒙人先祖的發祥地,元朝立國,國都南移大都(今北京),但是每朝帝王一年必去一次,大致三四月去,八九月回,有“北巡無時,回為無日”之習俗。柳貫對此患有無窮憂慮,一旦皇上有回朝喜訊,眾臣均賦詩以迎,如有詩:“回鑾向金闕,佳氣拂天來。”翌年有詩序:“大駕北巡,南旋有期,喜而成詠。”再越明年又有北幸回鑾詩:“禮由義起文謨正,鴻筆真將百代垂。”希望皇上不要遠離京城遊幸無時,要勤政親政。

延祐。七年(1320),英宗實行新政,主張行漢法、重用漢官儒臣,頒布《大元通制》,並把漢學之粹《貞觀政要》、《大學衍義》、《資治通鑒》、《農桑輯要》列入學宮教材,使柳貫喜出望外。是年他任國子監助教並分教於北都。北都是皇室宗親家族聚居地和發祥地,其生員是皇族子弟。他每五更去學,風雨寒暑,從不怠慢,足見他的敬業精神。仁宗對他器重,對他任國子分監為皇室宗親的子弟育才而惑欣慰。不久他升太常院任博士,太常是一個吉利的名號,意為“國家盛大常存”。任內掌禮樂、享宗廟、祀天地、封贈謚號這項負有“禮定天下之序,樂為天下之和”的大事。他敢於扶正壓邪,有一次皇親柄國大臣欲把其祖列孔廟以享,群臣無以敢言,獨他忤之。更有一次連禮部也己定論,洛陽有神降,應於詔封。他認為這是“神奸鼓民,不治將亂,應檄下所部禁戢之”。泰定三年(1326),外調江西任儒學提舉官,任滿回家,家居十余年,杜門著書,有《近思錄廣輯》、《金石竹帛遺文》、《字系》、《柳待制文集》傳世。

柳貫在家十余年,朝臣交章論薦,請柳貫復出的奏章不斷。至正元年(1341)九月十一日,天順帝下詔授翰林院待制。柳貫喜於形色對使者說:“近帝之旁,得陳堯舜之道,以贊太平之治,死不悔矣!”晉京謁見皇上,天順帝曰:“余哉命掌厥制。”囑咐他負責制訂皇朝典章制度。時人有評:“士論稱公,而今而後,庶其大用。”然而柳貫已年逾七十二,不及七月,卒於任所。

明,蘇伯衡對柳貫有贊:“經濟之才,宏博之學,識見之高,制行之確,誠一代之偉人,乃萬夫之先覺。”《元史·柳貫傳》:“自幼至老,好學不倦,凡六經、百氏、兵刑、律歷、數術、方技、異教諸書無所不通。”他與虞集、揭徯斯、黃溍齊名,合稱元代“儒林四傑”。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七·集部二十
《待制集》·二十卷、《附錄》·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柳貫撰。貫字道傳,浦江人。大德四年薦為江山縣教諭。延四年授湖廣儒學副提舉。六年改國子助教。至治元年遷博士。泰定元年遷太常博士。三年出為江西儒學提舉。至正元年擢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僅七月而卒。故世稱“柳待制”焉。事跡附載《元史·黃溍傳》。貫雖受經於金履祥,其文章軌度則出於方鳳、謝翺、吳思齊、方回、龔開、仇遠、戴表元、胡長孺,其史學及掌故舊聞則出於牟應龍,具見宋濂所作行狀中。學問淵源,悉有所受。故其文章原本經術,精湛閎肆,與金華黃氵晉相上下。早年不自存稿。年四十餘北遊燕,始集為《遊稿》。其後有《西稿》、《容臺稿》、《鍾陵稿》、《靜儉齋稿》、《西遊稿》、《蜀山稿》。至正十年,余闕得稿於貫子卣,以濂及戴良皆貫門人,屬其編次。凡得詩五百六十七首、文二百九十四首,勒為二十卷。闕及危素、蘇天爵各為之序,濂為之後記。《天爵序》又稱有《別集》二十卷,今未見其傳本。考《濂記》稱尚餘詩九百七首、文二百四十八首,訁謄為二十卷,授先生子卣藏之。蓋刪汰之餘,本未刻也。以數計之,詩僅存十之四,文僅存十之六,宜其簡擇之精矣。《附錄》一卷,雜錄、誥敕、祭文、像贊、行狀、墓表之屬,不知何
人所編。卷首亦題曰柳貫著,其謬陋可想。又墓表今在黃氵晉集中,而題曰戴良記,舛駁尤甚。以所記較史為詳,尚可考貫之始末,姑仍其舊本存之雲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